驚蟄養生之道

惊蛰养生之道

驚蟄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顧名思義,當天氣逐漸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此時過冬的蟲卵開始孵化。真正使冬眠動物甦醒出土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土地的溫度,更是動物體內的生物鐘在敲響。

惊蛰养生之道

驚蟄時節,氣溫回升,雨水增多。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 ℃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起居養生

過了驚蟄,天氣變暖,人體皮膚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這樣一來,會使供給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們容易感到睏倦、無精打采,也就是“春困”,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惊蛰养生之道

我們平時應注意保證睡眠充足,但也不要過度睡眠,否則容易越睡越困。“先睡心,後睡眼”,睡前摒棄雜念,寧心靜氣,熱水洗腳,適當做眼部和腳部按摩;勤開窗,保持空氣新鮮、流通,多到郊外散步踏青,保持精神振奮;注意勞逸結合,聽聽音樂、聊聊天,多參加戶外活動,開闊心胸。

飲食養生

山西等地驚蟄日吃梨,意為在害蟲復甦之日,即與害蟲別離,以保一年裡人不生病,健健康康,莊稼不生蟲害,五穀豐登。吃梨還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作用,無論生吃或熟食,於驚蟄日,都是一種寓食於節的民俗傳承。

惊蛰养生之道

驚蟄時節,雖有雨水,氣候仍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除了上文提到的吃梨,咳嗽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症狀。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刺激的食物。這個季節田間地頭有不少野菜,如薺菜、苦菜等,不妨適量食用。

惊蛰养生之道

下面介紹兩款驚蟄時節的食俗菜品

魚肚燉鴿子

材料:魚肚500克,鴿子2只,火腿、豬瘦肉各50克。

調味料:味精、精鹽、白糖、料酒、蔥段、薑片及高湯各適量。

做法:

①將鴿子去毛雜,洗淨,入沸水汆透;豬瘦肉洗淨切片,入沸水汆透;將魚肚發開洗淨,切塊,下鍋用冷水煮沸,撈出。

②火腿切細,與鴿子、豬肉片、魚肚同入燉盅,放入味精、精鹽、白糖、料酒、蔥段、薑片及高湯適量調味,煮約1小時,棄去蔥段、薑片即可。

惊蛰养生之道

功效:此湯營養豐富,有補陽作用,可滋補氣血,養肝益腎。

鶉蛋煮黃魚

材料:鵪鶉蛋5個,黃魚200克。

調味料:蔥段、薑片、紅辣椒、精鹽、料酒、醬油、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

①將鵪鶉蛋煮熟,去殼備用;黃魚洗淨切片,用水澱粉抓勻;紅辣椒洗淨切碎。

②鍋置火上,放水燒開,放入蔥段、薑片、辣椒碎、精鹽、料酒、醬油及黃魚片,大火燒開,轉小火煮至魚熟後,下鵪鶉蛋及味精,再煮開即可。

功效:鵪鶉蛋具有補氣益血、除風溼、強筋壯骨的功效;黃魚可以益氣開胃。

惊蛰养生之道

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營養分會常委

中南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

深圳市中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曾瑤池祝您健康快樂!

自動回覆指引:歡迎關注【營養醫師曾瑤池】微信公眾號!回覆:腎病、糖尿病、腫瘤、精神疾病、痛風、節氣養生、減肥、體重管理、兒童營養、婦幼營養、大眾營養、食品安全、講座,即可獲得對應專題文章。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惊蛰养生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