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每天背一首詩詞

賞析詩詞書畫,品讀國學文化。喜歡遊山玩水,立志行走天下。點擊上方加關注,一起來交流學習詩詞書畫,飽覽大好河山吧!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每天背一首詩詞

題大庾嶺北驛

唐 · 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每天背一首詩詞​​

這是唐初詩人宋之問的一首五言律詩,寫於流放嶺南的途中。大庾嶺:又稱梅嶺,在江西、廣東交界處,為五嶺之一。北驛:大庾嶺北面的驛站。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首聯直接寫流放途中見到大雁及對“雁過嶺南"傳說的想象。陽月:指農曆十月,深秋之季。傳聞:傳說,聽說。農曆十月,大雁南飛,傳說大雁飛到這裡就回去了。此:這裡,代指大庾嶺。大雁到這裡都不願再南去,可見嶺南荒涼之極。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頷首議論,上聯寫自己的眼前的情況,下聯對自己的處境發出感嘆和疑問。殊:還。已:停下。意思是我已經過了大庾嶺,還不能停下來,還要繼續往南行,離家鄉越來越遠,不知什麼時候能回到家鄉。此聯通過與首聯人雁對比,大雁到此可按時歸去,而人卻不能,還要繼續南行入荒蠻之地,且遙遙無歸期。通過對比,把詩人憂傷哀怨痛苦複雜的內心,表達得含蓄委婉,深切感人。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頸聯描景,描的是眼前所見之景。天色已暝,江潮初落,水面一片寂靜;昏暗的樹林裡煙霧瀰漫,瘴氣縈繞。如此寂靜、荒涼不見人煙的蠻荒之地,加重了詩人內心的悲傷感情。瘴:指有毒害的氣體,這裡指古代南方溼熱氣候下,山林裡產生的對人類有害的毒氣。唐宋前流放至此的人多數很難活著回去。

“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尾聯詩人又從寫景轉為抒情。南嶺又稱梅嶺,因地處南方天暖,十月梅便開了。這句是想象,明朝在南嶺的最高處,再望一望千里之外的家鄉,山一程水一程,家鄉何處,肯定望不見,但詩人想象,能看到嶺上盛開的梅花。詩人借陸凱詩句“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何所有,聊贈一枝春。”這一典,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悽切感人,深化了主題。整首詩,情景交融, 悽惻纏綿,轉接自然,對仗工整,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宋之問、沈佺期等,總結六朝以來聲律方面創作的經驗,把四聲分為平仄,確立了律詩形式,使近體詩和古體詩有了明顯的區分。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每天背一首詩詞

附此詩格律:此詩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韻。無拗句。

題大庾嶺北驛

唐 · 宋之問

五言律詩 押灰韻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平平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每天背一首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