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區塊鏈就是比特幣嗎?談談大家對區塊鏈技術的12個誤解

「杂谈」区块链就是比特币吗?谈谈大家对区块链技术的12个误解

跟著鉛錘哥,每天三分鐘,輕鬆懂電腦 。

發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前幾天談到了一下有醫院的服務器中了勒索病毒,病毒的作者威脅索要比特幣,很多人來問鉛錘哥有關比特幣和區塊鏈的事情,其實鉛錘哥沒有買比特幣,當初幾百元一個的時候都沒買,何況現在幾萬元一個。今天主要談談比特幣背後的技術——區塊鏈。

今年有很多新成立幾個月,聲稱自己是做區塊鏈的公司,那麼區塊鏈究竟是什麼東西?

「杂谈」区块链就是比特币吗?谈谈大家对区块链技术的12个误解

區塊鏈——其實就是分佈式賬本技術。“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記錄交易或任何數字交互的方式,這種方式的設計具有安全、透明、抗中斷、可審核和高效的特點。下面說說區塊鏈技術的12個理解誤區。”

「杂谈」区块链就是比特币吗?谈谈大家对区块链技术的12个误解

區塊鏈已經成為科技產業和其他領域熱捧的對象。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記錄交易或任何數字交互的方式,這種方式的設計具有安全、透明、抗中斷、可審核和高效率的特點。本文總結了區塊鏈技術的12個理解誤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誤區一:區塊鏈是雲計算裡一個神奇的數據庫

區塊鏈在概念上是一個平面文件——一個簡單交易記錄的線性列表。這個列表是“附加的,因此條目永遠不會被刪除,但是,這個文件會無限增長,並且必須在對等網絡的每個節點中複製”。

區塊鏈不允許存儲任何類型的物理信息,比如Word文檔或PDF文件。它只能提供一個“存在證明”,分佈式賬本只能包含一個代碼,它可以證明某個文檔的存在,而不是文檔本身。然而,該文件可以存儲在“數據湖”中,由信息所有者控制訪問權限。

誤區二:區塊鏈將改變世界

我們可以利用區塊鏈來進行復雜和技術性的交易——比如驗證鑽石的真偽,或者確認一個人的身份。在貿易融資中,也有關於區塊鏈應用的討論,在削減成本和交易速度方面是變革性的。儘管區塊鏈可以支持這些案例,並減輕欺詐者篡改賬目的風險,但它並不能根除網絡詐騙的威脅,而且它還會引發有關保密的問題。此外,與維護傳統的分類帳相比,使用區塊鏈技術在許多情況下仍然是低效的。

誤區三:區塊鏈等於免費

儘管人們普遍持有“區塊鏈免費”這種看法,但區塊鏈既不便宜也不高效。它涉及多個計算機解決數學算法以達成最終不可篡改的結果,即所謂的“單一版本真理”(SVT)。區塊鏈中的每一個“區塊”通常都需要大量的運算容量來解決,而且有人需要為支持區塊鏈服務的所有計算機電源支付費用。

誤區四:只有一個區塊鏈

現當下有很多不同的技術都被稱為區塊鏈,它們來自公有和私有版本,開放和封閉源代碼,一般針對特定的解決方案進行定製。

這些區塊鏈的共同特點是,它們被加密剪切、分配,並有某種共識機制的形式。比特幣的區塊鏈、以太坊、超級賬本、Corda、IBM和微軟的“區塊鏈”服務都可以被分類為分佈式賬本技術。

誤區五:區塊鏈可以運用在任何領域任何交易

儘管代碼很強大,但它並不神奇。比特幣和區塊鏈開發者會津津樂道,我們很容易理解這一點,對許多人來說,區塊鏈是數學運算方面的權威,而不是政府部門或律師。在一些開發人員的心目中,區塊鏈和智能合同將有一天會取代金錢、律師和其他仲裁機構。然而,這一代碼僅侷限於該鏈條本身的加密貨幣交易數量,而加密貨幣還遠非主流。

誤區六:區塊鏈可以成為全球經濟的頂樑柱

沒有一個國家或企業實體擁有或控制著區塊鏈。出於這個原因,區塊鏈支持者希望私有鏈能夠為幾十上百種加密且受信任的加密貨幣提供基礎支持。表面上,比特幣區塊鏈似乎是獨佔鰲頭,然而,美國Gartner(諮詢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稱,區塊鏈的規模與納斯達克網絡((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系統協會)的規模相當。如果加密貨幣獲得成功,產生的記錄日益增加,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不過,就目前而言,區塊鏈網絡與當代的金融網絡大致相當。

誤區七:固定而不可撤銷的區塊鏈分類

類似的大型交易數據庫,如銀行記錄,本質上是私有的,並與特定的金融機構掛鉤。當然,區塊鏈的力量在於代碼是公開的,交易是可驗證的,而且網絡是加密保護的。欺詐交易——在行業裡的說法,是網絡拒絕“雙耗”以防止欺詐。因為挖掘這一鏈條提供了一種比特幣的金融激勵,所以人們普遍認為,改寫歷史交易並不符合參與者的財務利益。然而,就目前而言,計算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提高,潛在的欺詐也在增加,未來的處理能力對當代區塊鏈完整性的影響尚不清楚。

誤區八:區塊鏈記錄永遠不會被破解或篡改

區塊鏈的主要賣點之一就是其固有的持久性和透明性。當人們聽到這兩點,他們通常認為這意味著區塊鏈面對外部攻擊時是無懈可擊的。任何系統或數據庫都不會完全地安全,但網絡越龐大、分佈越廣泛,它們就被認為越安全。事實上,區塊鏈可以為應用程序的開發提供一種捕獲未授權更改記錄的方法。

誤區九:區塊鏈只能運用在金融領域

儘管區塊鏈擁有眾多領域的應用程序,毫無疑問金融就是其中之一。區塊鏈最初在金融領域掀起浪潮,是因為它的第一個應用——比特幣加密貨幣直接影響了這個領域。這一技術給金融世界帶來的重大挑戰,促使國際銀行GoldmanSachs (高盛集團)或Barclays (巴克萊銀行)等大舉投資。在金融領域之外,區塊鏈可以並且將被用於房地產、醫療保健甚至是個人,以創造一個數字身份。個人能夠潛在地在區塊鏈上存儲一個醫學數據存在證明,並對製藥公司提供訪問權限,以換取金錢。

誤區十:區塊鏈就是比特幣

由於比特幣比底層技術——區塊鏈更出名,很多人都把這兩者搞混淆了。區塊鏈是一種技術,它允許點對點的交易被記錄在網絡分佈式賬本上。這些交易被存儲在區塊中,且每個塊都與前一個塊相鏈接,因此創建了一個鏈。如此一來,每個塊都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有時間戳的記錄,使得網絡中發生的所有交易都有據可查。在區塊鏈上,一切都是透明和永久的。沒有人可以從賬本上更改或刪除交易。

「杂谈」区块链就是比特币吗?谈谈大家对区块链技术的12个误解

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兩個人之間可以直接進行電子支付,而不需要通過像銀行那樣的第三方。比特幣被創建、存儲的在一個虛擬錢包中,由於雙方之間沒有中介單位,沒有人能夠控制加密貨幣。因此,比特幣的發行數量將受限制,並由一種數學運算方式來定義。

誤區十一:區塊鏈只為業務交互設計

區塊鏈專家堅信這項技術將改變世界和全球經濟,就像90年代初互聯網公司所帶來的效應一樣。因此,區塊鏈不僅要對大公司開放,而且要每個地方每個人都可以接觸到它。如果只需要連接互聯網來使用區塊鏈,那我們可以輕易想象到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因此而相互作用和影響。

誤區十二:智能合同的法律價值與常規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價值

目前,智能合同只是在滿足某些特定條件時自動地執行操作的代碼碎片。因此,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它們並不被視為常規合同。然而,它們可以被用來證明某個任務是否已經完成。儘管智能合同的法律價值有些含糊,但它仍是非常強大的工具,尤其是結合物聯網的時候。

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佈式數據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挖礦是指在比特幣系統中爭取記賬權從而獲得獎勵的活動。

玩轉電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