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雪梅:我與遵道學校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萬周按

2008年“5·12”地震中,四川綿竹遵道學校嚴重受損,震後萬科援建遵道學校。十年來,在各界人士的持續關注下,遵道學校獲得新生。“5·12”十週年之際,該校畢業生吉雪梅回憶了自己與遵道學校的十年。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我叫吉雪梅,來自四川省綿竹市遵道鎮——一個群山環繞景色秀美的小地方。十年前汶川地震時,我還是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十年後我成長為一個即將完成本科學習的大學生。這十年,遵道學校陪我走過了我的中學時代和大學時代,我也見證了遵道學校的巨大變化。

回顧自己走過的22年,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就是2008年5月12日的地震。

那是一個灰濛濛的中午,五月的天氣出奇地燥熱。我們正數著拍子等著午睡結束的鈴聲,突然感受到一陣搖晃,從未經歷過地震的我在那一刻以為是後座的同學在踢我的板凳,但隨即在同學的一聲“地震了!快跑呀!”中醒悟過來,跟著大部隊跑向了操場。午後的天空更加昏暗,我站在操場上,看著六年級一班有一半的教室垮了下來,我驚呆了,整個人處於不知所措的狀態,我當時心想:這大概就是世界末日了吧!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震後小學後門

不一會兒,家離得近的同學被家長接走,莫名的恐慌湧上心頭,我知道我在等待什麼,那是一種我這輩子都無法再體會的等待。我聽到周圍有人在小聲哭泣,隨著留下的同學越來越少,我害怕了,擔心可怕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我不敢去想,但那種氛圍又迫使我去想,眼淚奪眶而出。

幸運的是,媽媽來接我了。回家的路上,看到熟悉的一切已變得滿目瘡痍,路上遇到的所有人臉上都籠罩著一層灰暗的憂鬱。我家被夷為平地,只剩那道孤獨的大紅鐵門立在風中——我的家沒了。

當天晚上,我們一個院子的幾戶人家搭了個簡易的棚子。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家用木板鋪在地上,然後墊上被子,都睡得不安穩。沒有夜聊,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半夜兩點多的時候,我依稀聽見我們家的電話在響,我小聲告訴我媽,她說我出現幻覺了,可我就是清清楚楚地聽見了,堅持要去看看。

在廢墟上,在雨中,我們接到了在外打工的爸爸打來的電話,“是你嗎?平平。”平平是我小名。“是我,媽在我旁邊。”電話裡爸爸的嗓子都哭啞了,但得知我們安好,他終於有了些許欣慰。電話打了不到兩分鐘就沒了信號,我們徹底與外界失去了聯繫。

那時的我們沒有水,沒有食物,也不知該做什麼,似乎生活已經失去了希望。我渴得要命,但是到處找不到乾淨的水喝,最後只好喝下了水溝裡的水,我已經記不得那捧水的味道,但我永遠記得解渴後那種“活下去”的渴望。我們餓到不行了,大人們在廢墟中掏出米煮了一鍋黃粥(震後水中帶有大量泥沙),那是地震兩天後的第一頓飯,說實話真的難以下嚥。

大概是第三天,救援物資來了,我們又看到了希望。在那之後的二十天裡,我每天上午去中隊領物資,然後幫媽媽在廢墟中拾取可用的東西。我不敢在她面前說一句抱怨的話,就算腳被扎進了鐵釘也要忍住,因為我知道在這樣的天災面前,誰都經不住抱怨。

對於繼續讀書這件事,年幼的我當時想都不敢想,我以為世界就此終結,這輩子沒準就依靠救援物資在臨時棚子裡度過。不過到了七月下旬,學校板房竟然搭建好了,我們接到通知,回學校考了一場懵懵懂懂的小學結業考試,非常遺憾既沒有小學畢業證,也沒有小學畢業照。考完試就回家等待。後來升入初中,也是偶然得知的消息。

在板房的學習生活中,我記憶最深的是,暴雨時水漫過地面進入板房,水深約20釐米,數學老師張老師挽起褲腳站在水中堅持為我們授課,我們雙腳泡在水中上課,回家脫下鞋,腳被泡得發白,我想著以後下雨再也不穿板鞋去了,不如直接穿涼拖去。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板房學校,在大雨中相互扶持

板房室內是混凝土地面,孩子的好動天性讓我們下課時不願只待在教室內,我們會到鋪滿碎石的戶外跳皮筋,腳底與地面接觸的刺痛感並沒有阻擋我們的熱情,每次都要等到上課鈴聲響起才會回到教室。現在想起來,那段歲月既苦澀,又值得懷念。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板房教室的學習生活

在板房學校上了將近半年學後,2008年12月31日,萬科援建的遵道學校作為震後首批永久性公共建築交付使用。第二天,我們搬進了九級抗震設防的美麗新校園,這是最好的新年禮物。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告別灰暗的2008,在新的一年我們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新校園從破土到建成我沒有去看過,當時我對新校園的期待是和地震之前的學校一樣就好。但在那一天,我轉過街角看到新校園的第一眼就驚呆了,原來它可以這樣漂亮。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遵道學校全景(中間回字形建築為教學樓)

新校園的一切對於我們都充滿了吸引力,明亮的教室、嶄新的課桌、先進的電子設備……在這裡,我開始了初中生活,那也是迄今為止人生中最開心的三年,也經歷了許多我人生中的第一次。

第一次當班幹部,我從默默無聞的參與者到承擔責任的組織者,性格從內向寡言轉變為開朗外向。我們按照報名順序分成了一二三班,我被分在了一班。開學第一天,班裡需要一個臨時負責人收午餐費,班主任暫時讓我擔任這個職務,其實我當時很想拒絕,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擔此重任,可是我又內向得不敢拒絕。到現在我都很感激李代平老師給我踏出第一步的勇氣。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遵道學校新教學樓

後來我又在班幹部競選中成功當選班長。我記得有一次,因為自習課大家沒有好好自習而全班集體受罰,我也一道受罰。這件事讓當時的我認識到當班幹部沒有任何特殊權利,必須為大家服務和為大家樹立榜樣。在學校和老師的關愛下,我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還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印在紙上出版。那會香港災後心理輔導協會在四川舉辦了一次徵文比賽,我寫的《酸甜檸檬汁》有幸獲獎並出版。這篇文章的立意是:我們應該把生活中的苦難當作一個檸檬,要想辦法將其變為一杯可口的檸檬汁。因為這次徵文比賽獲獎,我獲得了去香港交流學習的機會。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原來如此精彩,也在心裡埋下了將來去大城市讀大學的種子。

在遵道學校的培養下,我順利進入了國家級重點中學綿竹中學。我利用所有的時間拼命學習。同學們下課休息時,我在做題;晚上回宿舍後室友在聊天,我在看書;週日同學們約著去玩的時候,我還在學習。最終我在文理分科考試中順利進入了重點班。

結束忙碌的高中三年,我考入了中國農業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這會我已經快大學畢業,但每次回校都有一種溫暖的歸屬感,學校在大家的幫助下環境越來越美麗,辦學質量越來越好,老師和同學的幸福感越來越高。

而遵道學校對我的關心也一直延續到現在,不曾因高中畢業而改變。廣東中山市的吳建鋼叔叔和萬科的解凍叔叔一直關心遵道學校的發展,也關心著遵道學校畢業生的學習和生活,每年他們都會和我聊聊天。吳建鋼叔叔攀登珠峰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還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我們好好學習,忍住眼前的苟且,詩和遠方才能到達。解凍叔叔的“自助者天助之”一直鞭策著我勇敢地生活,以自強自立的心態面對一切。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大二在北京園博園開展課程實習(一排右四為作者)

大學生活多姿多彩,入學不久,解凍叔叔建議我轉專業,農業大學的園林非常強。我研究了學校的轉專業規定,大一上半學期努力學習將成績提高,此外通過一學期的專業學習和認真的自我思考,我也發現自己不適合原來的專業。在大一下學期我順利轉入了園林專業學習。

在大學期間,我參加了由解凍叔叔的好朋友徐紅兵先生髮起的火苗計劃,“接過愛之火炬,傳遞公益互助精神,盡我所能,幫助他人,回報社會。在我有經濟能力之後,以同樣方式,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學生”。在大二暑假我還得到了建輝基金會寶貴的實習機會,對公益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瞭解了很多行善者的故事後,我敬佩他們的公益精神,也立志將公益列入到我的人生計劃中,希望自己能好好成長,完善自我幫助他人。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2018年1月和同學在河南南陽調研(左為作者)

大一入學我參加了學校的公益社團,在鑫沐垣小學支教的時候,那些孩子的處境讓我想到自己曾經得到的幫助,也告誡自己要努力學習和珍惜現有的一切。2016年萬科對遵道學校畢業的大學生髮起了導師計劃,給予我們人生方向上的答疑解惑,娜姐、暢姐、吳良姐對我特別關心,娜姐初次來學校看我的時候,娜姐甜甜的笑容是特別溫暖的回憶。娜姐用自己大學經歷來指導我的大學生活,我很是感激。雖然求學在外,和遵道學校的物理距離很遠,但我始終關注學校的微信號,瞭解學校的變化和進步。看到學校得到的榮譽越來越多、學弟學妹們的課外活動越來越來豐富,我感同身受,因為我始終把自己當作遵道學校的一分子。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大一在北京鑫沐垣小學支教(系紅圍巾者為作者)

今年年初,接到了遵道學校楊書記的一個電話,由於我學的是園林專業,曾經也是遵道學校的學生,我得到了為學校新建的女生宿舍設計周邊綠化方案的任務。這個項目讓我有點緊張,但我決心把它做好,畢竟能為母校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對母校多年培養的最好回報。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遵道學校女生宿舍周邊綠化方案設計(作者:吉雪梅)

回望過去這十年,遵道學校帶給我的是人生的變化。這個世界雖大,但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經歷的歲月都有價值,過去的種種和未來的經歷都是烙上自己名字的一生。今年是母校建立九十九週年,衷心祝福母校,希望它在下一個一百年培養出更多的棟樑之才。

吉雪梅:我与遵道学校这十年|“5·12”地震十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