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今年國劇的時運似乎不大好,很多備受關注的“大劇”都遲遲不見動靜。《如懿傳》《巴清傳》不必說,之前已經宣佈定檔、陳坤時隔多年重返小熒幕還要一人分飾兩角的諜戰戲《脫身》,臨播前也突然被唐嫣羅晉“情侶檔”的《歸去來》取代。

本以為央視爸爸不會這麼不靠譜,沒想到也是已經官宣上週四在央一播出的《天下長安》,拖到今天也正式宣告跳票。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在早前爆出的5月待播片單裡,最吸引我的就是這部《天下長安》了。實在有段時間沒在電視上看到歷史權謀正劇了,又是初唐背景,魏徵第一主角,還蠻吸引人的。雖然看到製片方是歡瑞心涼了半截,但看到5億投資,6個月拍攝週期,實景拍攝,現場收音,演員年輕一輩選的還算敬業努力的秦俊傑、韓棟、舒暢,還有張涵予、李雪健、王勁松這些老戲骨的加持,又放心了不少。

至少從預告片看,色調過關,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場面戲有,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聽老戲骨們原聲飈戲就真的很過癮,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這段魏徵當面指責李二的戲,秦俊傑的表情也有戳到我。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的確,千古一帝唐太宗也有不敢面對的一面。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中不可磨滅的一道隱痛,弒兄逼父退位使這個皇位沾染了太多血腥。面對魏徵的直白,即使是帝王也難以控制的神色微閃;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即便憤怒,尷尬難堪也是確實存在的。

兄弟間的爭奪殘殺,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父子間的君臣忠孝,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都是很有張力的情節,有很大發揮空間。

魏徵這樣的初唐名相,先後輔佐三位主公,張涵予的演繹也讓人期待。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但7分多鐘的預告片裡,最抓人的還是李雪健老師的幾個瞬間,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三女當面質問李淵以權術治天下,有朝一日終會自食惡果。李淵桌子一拍,“混賬!”,所有人都會自覺收聲。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父子持刀對峙,拿劍的手在顫抖,眼睛半張,嘴角也向下顫抖。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而這句對皇帝的感慨_“他要做好坐一輩子牢獄的準備”,字字道出“至高無上的地位,只容得一人的深淵”的孤獨,聽聽李老師對臺詞的處理方式吧,字字都是戲。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一部劇的演員表裡出現“李雪健”三個字,那這部劇不用看也知道不會太差,他像一根定海神針。

李雪健老師這幾年在國內各大論壇、微博、知乎“封神”的程度,喜歡看劇的人一定有目共睹。“香港梁家輝,內地李雪健”、“演技之神”、“戲神”……在大多數討論國內演員演技的帖子裡,只要出現李雪健,一定是高票回答。

很奇怪,一個六十多歲的男演員,在當下的影視娛樂環境中,能有這樣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自來水大軍,這可能是李雪健自己也想象不到的事情。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當一個人能獲得這樣的肯定,就不僅僅是他專業上的魅力,還必須要算上他的人格。

曾經在一個頒獎典禮上,李雪健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說,他所獲得的名和利,都是沾了“好人”和貴人的光。

他說的“好人”,指的是他從前塑造的一個個好人形象。

1990年的兩部作品,《渴望》和《焦裕祿》,現在想起來應該算是最早的“現象級”影視作品了,這兩部作品年代有些久遠,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當時有多麼火爆。

電影《焦裕祿》當年投資總共130多萬,一開始是組織觀看,後來全國人民自發觀看,最後收穫了一億三千萬的票房。《渴望》也大概是最早的萬人空巷的電視劇,那會兒大家的道德觀、社會觀、價值觀出奇的一致,據說當時流行的三句話叫“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舉國皆嘆宋大成”,到了點兒家家戶戶都能飄出《好人一生平安》的歌聲。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這兩部作品我沒有看過,也就不好多說些什麼。但《搭錯車》我看過,小學的時候,只要《酒幹倘賣無》的前奏一想起,我就搬好小板凳擺好紙巾準備隨時流出豬淚了。

我們討論一個演員的演技的時候通常需要截動圖,但李雪健老師不需要,他只需要一張劇照。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酸甜苦辣,人生百態,有點想擺架子笑得有些拘謹勉強,一箇中國式父親的所有神態,你都可以從他這張臉上找到。

《搭錯車》裡李雪健演的是啞父孫力,沒有臺詞,他只能靠神態、動作和少量擬聲詞來演繹這個角色。

孫力喜歡劉芝蘭,她年輕貌美,又是知識青年,而自己只是個收破爛的,在他心中兩人猶如雲泥之別,所以看著她時眼神總是小心翼翼又收斂,甚至帶有一絲敬畏。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阿美要被舅母抱走的時候,他滿眼憐愛又寫滿不捨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一個偏頭宛如世界熄滅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又在阿美一句含含混混的“爸爸”叫出來之後,驚喜交集滿眼放光。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他一個箭步上前從舅母手裡抱回阿美,從此以後再沒有誰能把他們父女分開。

類似的jpg顯演技還有2015年的《嘿,老頭!》,李雪健演的是一個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劉二鐵,黃磊演他的兒子。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李雪健低著頭靠在黃磊肩膀上,嘴還帶著笑,身體站得筆直,手抓著衣角指向後頭,有點孩子氣的害羞,又很開心。父親很難直接表現出對孩子的依賴,可是人老了,又生著病,我想不出比李雪健老師更精準的表達。

《楊善洲》裡,他曲著腿勾著腰就往山林裡那麼一站,就是地委書記本人。說實話主旋律電影中的人物形象有時候太過光明偉岸而顯得空洞,是“聖人”卻沒有人的血肉靈魂。但李雪健老師就是能靠細節的豐滿讓你相信,這樣的人確實會存在。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我說這麼多他劇照有多能打,無非是在說李雪健老師演戲真的每分每秒都在狀態,所以但凡一個有他在的鏡頭,你都難以忽略他角色的存在。

他當然也不是隻會演“好人”。千古一帝、霸氣軍閥、偽君子、大惡人、真小人……他演什麼是什麼。

1980年話劇《九一三事件》,李雪健因為下半部分臉長得有些像林彪被選中演林彪,這也是他第一個主要角色。為了像林彪,他反覆聽林彪的講話錄音,看紀錄片,揣摩照片,林彪是禿頂,他也剃了光頭,林彪臉型尖瘦,李雪健節食減肥,一個月把自己餓瘦了二十斤。

最後他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完全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據說當時話劇演出,王光美看到李雪健的林彪甚至拒絕和他握手。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形似是基礎功夫,是神似的前提。李雪健通過對林彪生前各種影像資料的鑽研,發現他有一個習慣性玩火柴的動作,就把這個細節加到表演當中,每當林彪要醞釀陰謀的時候,他就緩緩划著火柴,凝視著火焰,更顯陰森恐怖。26歲的李雪健憑這部作品獲得了中國話劇界最高獎項梅花獎。

他的確善於創造性地處理角色。

2016年的電視劇《少帥》,李雪健演老帥“東北王”張作霖。他沒有像文章那樣硬生生拗出一句半句東北腔,只是時不時飈出一句“媽了個巴子”。這五個字,狡獪陰鷙時說是一種語氣,殺伐決斷時說是一種語氣,橫眉冷對時說是一種語氣,插科打諢說也是一種語氣……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第30集老帥被炸的滿臉是血被抬回府裡,將死之際他顫顫巍巍張口還是一句“媽了個巴子的,我夠嗆了。”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這比任何口音上的辨識度都要來得有說服力。讓張作霖這個曾經虎嘯山林而今雄踞一方的民國梟雄,有了一個最生動最張揚的呈現方式。

央視版《水滸傳》,李雪健演繹的宋江應該是他為數不多的有爭議的角色。我們小的時候不懂,覺得這個宋江實在可恨,尤其是最後看到梁山好漢死去多半,宋江到金鑾殿上臉貼地面屁股撅得老高跪拜皇帝時,恨不得踹他兩腳。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可是,宋江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啊。他從來不是什麼真英雄真好漢,而是“少時曾攻經史,長大亦有權謀”的政治家,骨子裡始終是精忠報國光宗耀祖那一套。不管是在梁山上還是在鄆城,他的目的從來沒有改變,他謹小慎微多方算計權衡,曲線救國那麼久,終於回到了“正途”,走上了“正軌”,等來了改變自己命運和家族命運的機會,自然會感動的熱淚盈眶,用全部的肢體表現力表現自己的絕對忠誠。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他演的或許不是觀眾最喜歡的宋江,但絕對是最貼合原著的宋江。也只有對人物的把握足夠深刻,才能作出這樣的表達。

說到宋江,這也是李雪健老師為數不多的不是由他自己配音的角色。因為他苛求完美,配音速度比較慢,而當時又臨時要到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劇組拍一些戲份,等他回來的時候,劇組已經請趙述仁老師完成了他的配音。當時李雪健老師對這事兒耿耿於懷,覺得一個角色最重要的無非形體和聲音,聲音都不是我的,這個角色還完整嗎?但當他看到趙述仁老師在臺詞稿上做的功課筆記,李雪健老師說:宋江這個角色,如果還算成功,他和趙述仁的功勞一人一半。

這便是他作為演員的操守,人格上的魅力。

說李雪健老師用精血在演戲,並不誇張。2001年他拍攝《中國軌道》過程中檢查出有鼻咽癌,但他戲已經拍了一半,不願意中途放棄,於是每天上午去醫院做化療,下午再趕到拍攝現場拍戲,強忍著說話的困難說完了大段大段的臺詞。

癌症治好後李雪健老師又投入到拍攝工作中去,他是真的熱愛表演,敬畏演員這個職業,對得起他塑造的每一個角色。剛開始的幾年,他說幾句話就要喝一口水才能接著說,沒有水說不了話。癌症使他的聽力也受到了影響,拍《嘿,老頭!》的時候,不能戴助聽器,他就把對手戲演員的臺詞也背下來,通過看口型來辨認對方臺詞。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他說他沾了太多“好人”的光,所以時時提醒自己也要做個好人,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在他為數不多的訪談節目裡,我也真的能看出他的質樸可愛。他胸前總是彆著一枚小小的國旗徽章,因為建國60週年的時候他有幸去觀禮臺觀禮,覺得榮幸又欣慰。

他不理解為什麼二十多年前人們相信《焦裕祿》的故事是真的,二十年後的《楊善洲》首日上映一場觀眾只有兩個人。他又特別高興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能把獎項頒給他演的楊善洲,大學生的肯定比其他的都讓他開心。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好人”,在人設遍地的演藝圈中,可真是個蒼白乏味的詞彙。沒有八卦,沒有黑料,沒有傳說,只有很多的獎項和兢兢業業的故事。任何一個寫手,要去寫這樣一個好人,恐怕都只想撞牆——能說什麼呢?除了讚美。

但我仍然認真仔細地字字碼下對李雪健老師的一些回憶和感觸,為他曾為我留下的一個個感動的瞬間,為他使我相信這個世界上像焦裕祿、楊善洲這樣的人或許真的存在,為他在《開講啦》節目裡的一句“我這個水杯可以放在這裡嗎?”。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你說人身上要有多少明顯的特點和談資才足夠,我覺得其實“好”這一個字就夠了。胡軍說的很對,李雪健老師是行業亂象裡的榜樣。他讓你覺得安穩——有他在,你就知道在這個所謂“圈子”裡,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美麗妖豔邪惡放縱之外,平靜踏實低調責任這些老牌的詞語也有立足之地。有他在,就可以安慰一下自己,你看,這個圈子還沒有太壞。

就憑李雪健三個字,這部戲值得等

最後,就想問一句:《天下長安》究竟什麼時候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