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如果每個演員的演技都有一個巔峰的話,那麼李雪健已經是站在巔峰的那個人了,因為李雪健一直是把“戲比天大”作為演員這個職業的地位。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縱觀李雪健演藝生涯至今,可謂是豐富多彩。14歲進學校宣傳隊,16歲進工廠,一邊上著班,一邊做著宣傳隊的工作,演一些“樣板戲”。1973年去雲南當兵,1977年到了空政話劇團,1987年脫下了軍裝,進入到了現在的國家話劇院。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2000年的時候,李雪健經歷了一次與死神的擦肩而過,在拍攝《中國軌道》時被查出鼻咽癌。對於癌症,我們每個人都是“聞癌色變”,可這位老爺子不一樣,心態太好了,壓根感受不到生命存亡的壓力,腦子裡這回還在想著那一部沒有拍完的戲,怕因為自己的緣故而毀了這部戲。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這段抗癌的經歷,他把煙戒了,酒戒了,麻將也不打了,人生觀更是得到了改變,可謂讓李雪健更加靜下心來打磨演技。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兩年後,復出繼續拍戲。讓他感到榮譽且不知所措的應該是《焦裕祿》整版都上了《人民日報》,這是官媒對他作為一個演員最大的認可。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就像李雪健自己說的那樣:“我一直非常珍惜“演員”這兩個字。每個人的路自己走,各有各的路,名副其實的演員是我的追求。除了單純的演戲、塑造人物之外,我現在還希望把更多自己的審美觀、人生價值觀,把自己對一些事情的態度和觀點,通過我塑造的角色傳達出去”。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不說別的,塑造的林彪、焦裕祿、揚善洲、宋江、秦王嬴政、馮敬堯、張作霖、嘿老頭裡的老年痴呆父親,哪個人物塑造得不傳神呢,可以說神行具備,刻骨銘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華人影壇裡面,沒有幾個有資格去評價李雪健老師。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現在的晚輩能跟上李雪健老師步伐的,我想黃渤肯定是其中一個。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從一個到處賣場的“無業遊民”,到現在的金馬獎影帝,可謂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剛開的時候,黃渤並不是科班出身,但為了給家人一個交代,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成為了一名年齡最大的電影學院的學生。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讓黃渤人生軌跡改變的是應該是《瘋狂的石頭》,裡面有一個鏡頭,就是甩頭髮的那個鏡頭,可謂是成了黃渤的經典動作,也是讓很多粉絲記住了這位演員。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從此黃渤的演繹生涯一發不可收拾,演技被觀眾認可,情商更是令人佩服,在金馬獎上作為主持人,妙語連珠,見招拆招,想讓黃渤出醜的人,一個都沒有得逞。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現在的黃渤可是中國影史上除了吳京之外總票房第二高的人,總共120億票房。成功沒有捷徑,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要想有讓人尊敬,讓觀眾認可你,承認你的價值,你必須比別人更加的努力。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可雖然有這樣的成就,黃渤還是很謙虛低調,就像他說的那樣,“這個時代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任何人的光輝,我們只是繼續前行的一些晚輩,不敢造次”。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有個網友這樣調侃過黃渤,“像高圓圓這樣的,不需要什麼演技,而黃渤需要”,這話聽著就是有顏值就可以了。或許這也反映了當下娛樂圈的一個狀態,但我想改一下,“黃渤不需要長得好看,高圓圓需要”。

李雪健:不一定塑造每個角色都能成功,失敗的經驗對成長更寶貴

人都會老去的那一天,後來者如果跟不上前輩們的步伐,那麼就像一個傳統的手藝活一樣,不久的將來終究還是會消失的。現在的年輕演員,不要怕失敗,不要怕丟人,更不要浮躁,多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怎麼塑造一個人物,這才是作為一個演員需要做的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