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來到南京,我們要去的首選景點自然是秦淮河了。我們經常說到的秦淮河,實際是指的內秦淮河。這裡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淵源之地。從水頭至西水關全長4.2公里的沿河兩岸,從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譽。

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描寫秦淮河的古詩詞很多,最有名而為大家所熟知的,應該是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後庭花”指的是《玉樹後庭花》,該曲綺豔輕蕩,男女之間互相對唱,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

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之音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使作者特別感慨。這首詩意在飢諷晚唐政治,暗示朝中群臣們又沉湎於酒色,快步陳後主的後塵了。

最有名的散文,當是朱自清的成名作《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秦淮河在作者筆下如詩、如畫、如夢一般。

“奇異的七板子船,足以讓人發思古之幽情;溫柔飄香的綠水,彷彿六朝金粉所凝;飄渺的歌聲似是微風和河水的密語......。”

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文章意味雋永有詩的意境,畫的境界。文中有畫,畫中有文。船隻、綠水、燈光、月光、大中橋、歌聲......種種景物,作者從形、神兩方面喚醒了秦淮河:

“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綵;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細,豔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綵。這燈綵實在是最能鉤人的東西。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水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裡映出那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蒙朧的煙靄。

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在這薄靄和微漪裡,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

我們這時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豔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裡所載的。我們真神住了。我們彷彿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於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

作者藉助對歷史的緬懷,將秦淮河寫得虛虛實實、朦朦朧朧,讓人陶醉,令人神往。

作者在描繪秦淮河景色時,將自然景觀、歷史影象、真實情感融合起來,在文中展現出一幅令人緬懷的,美妙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影。

江南貢院是夫子廟地區的主要建築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貢院、夫子廟的存在而繁榮起來,這裡是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一到科舉考試期間,這裡江南學子云集,熱鬧非常。

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說到秦淮河,秦淮八豔一定是繞不過的話題。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區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藝名妓。當時,十里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一水相隔兩岸,一邊是南方地區會試總考場“江南貢院”,另一畔則是教坊名妓聚集之地,著名的有舊院、珠市。八豔指的是當時的八個南曲名妓,又稱“金陵八豔”,即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湘君、董小苑等八人。

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秦淮八豔絕大部分都經歷了由明到清改朝換代的大動亂。當時好多官員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而秦淮八豔雖然處社會最底層,但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卻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其次,她們在詩詞和繪畫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詣。八人個個能詩會畫。

最後一點就是,她們對愛情和友誼都十分忠誠。

秦淮八豔都是被逼上青樓的,她們無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終生廝守,安度晚年。可她們的從良之路卻總是歷經坎坷,因而其事蹟更加為後人所傳頌。

來過秦淮河的遊客很多都說,夫子廟只是一條假借歷史與文化,而充滿銅臭味的商業街。可是,一千七百年來這裡不就是這樣紙醉金迷,一脈相承嘛?

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東遊漫記—秦淮河風情

商女、戲子、書生、路人,無論是在青瓦下聽一段頭牌的琴曲,還是在遊船上飲一壺陳釀的美酒,哪一個不是商業呢?只是現在這裡的商業變得更加市井,更廉價更容易得到,而更讓人們覺得沒有那麼高級那麼文化了。從才子佳人到雞毛蒜皮,是不是一個更親民的夫子廟反倒不那麼讓人醉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