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內徑百分表測量內徑實驗報告,用內徑千分表或臥式長儀測量內徑

用內徑百分表測量內徑實驗報告

用內徑百分表測量孔

用內徑千分表或臥式長儀測量內徑

一、實驗目的

1. 熟悉測量內徑常用的計量器具和方法。

2. 加深對內尺寸測量特點的瞭解。

二、實驗內容

1. 用內徑千分表測量內徑。

2. 用臥式測長儀測量內徑。

三、測量原理及計量器具說明

內徑可用內徑千分尺直接測量,但對深孔或公差等級較高的孔,則常用內徑千分表或

臥式測長儀作比較測量。

1. 內徑千分表

國產的內徑千分表,常由活動測頭工作行程不同的七種規格組成一套,用以測量10—450mm的內徑,特別適用測量深孔,其典型結構如圖1所示。

內徑千分表是用它的可

換測頭3(測量中固定不動)

和活動測頭2跟被測孔壁接觸

進行測量的。儀器盒內有幾個

長短不同的可換測頭,使用時

可按被測尺寸的大小來選擇。

測量時,活動測頭2受到一定

的壓力,向內推動鑲在等臂直

角槓桿1上的鋼球4,使槓桿

1繞支軸6迴轉,並通過長接

杆5推動千分表的測杆而進行

讀數。在活動測頭的兩側,有

對稱的定位板8。裝上測頭2

後,與定位板連成一個整體。

定位板在彈簧9的作用下,對

稱地壓在靠在被測孔壁上,以

保證測頭的軸線處於被測孔

的直徑截面內。

2. 臥式測長儀

臥式測長儀是以精密刻

度尺為基準,利用平面螺旋式讀數裝置的精密長度計量器具。該儀器帶有多種專用附件,可用於測量外尺寸、內尺寸和內、外螺紋中徑。根據測量需要,既可用於絕對測量,又可用於相對(比較)測量,故常稱為萬能測長儀。

臥式測長儀的外觀如圖2所示。在測量過程中,鑲有一條精密毫米刻度尺(圖3a中的6)的測量軸3隨著被測尺寸的大小在測量軸承座內作相應的滑動。當測頭接觸被測部分後,測量軸就停止

滑動。圖3a是測微目鏡1的光學系統。在目鏡1中可以觀察到毫米數值,但還需細分讀數,以滿足精密測量的要求。 測微目鏡中有一個固定分劃板4,它的上面刻有10個相等的刻度間距,毫米刻度尺的一個間距成象在它上面時恰與這10個間距總長相等,故其分度值為0.1毫米。在它的附近,還有一塊通過手輪3可以旋轉的平面螺旋線分劃板2,其上刻有十圈平面螺旋雙刻線。螺旋雙刻線的螺距恰與固定分劃板上的刻度間距相等,其分度值也為0.1毫米。在分劃板2的中央,有一圈等分為100格的圓周刻度。當分劃板2轉動一格圓周分度時,其分度值為:

0.1?1,0.001(mm) 100

這樣就可以達到細分讀數的目的。這種儀器的讀數方法如下:從目鏡中觀察,可同時看到三種刻線(圖3b),先讀毫米數(7mm),然後按毫米刻線在固定分劃板4上的位置讀出零點幾毫米數(0.4mm)再轉動手輪3,使靠近零點幾毫米刻度值的一圈平面螺旋雙刻線夾住毫米刻線,再從指示線對準的圓周刻度上讀得微米數(0.051mm)。

所以從圖3b中讀得的數是7.451mm。

圖2

圖 3

圖 4圖 5

圖6 圖7

四、測量步驟

1. 用內徑千分表測量內徑

(1)按被測孔的基本尺寸組合量塊。換上相應的可換測頭並擰入儀器的相應螺孔內。

(2)將選用的量塊組和專用側塊(圖4中的1和2)一起放入量塊夾內夾緊(圖4),

以便儀器對零位,在大批量生產中,也常按照與被測孔徑基本尺寸相同的標準環的實際尺寸對準儀器的零位。

(3)將儀器對好零位

用手拿著隔熱手柄(圖1中的7),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輕輕壓按定位板,將活動測

頭壓靠在側塊上(或標準環內)使活動測頭內縮,以保證放入可換測頭時不與側塊(或標準環內壁)摩擦而避免磨損。然後,鬆開定位板和活動測頭,使可換測頭與側塊接觸,就可在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上擺動內徑千分表找最小值。反覆擺動幾次,並相應地旋轉錶盤,使千分表的零刻度正好對準示值變化的最小值。零位對好後,用手指輕壓定位板使活動測頭內縮,當可換測頭脫離接觸時,緩緩地將內徑千分表從側塊(或標準環)內取出。

(4)進行測量

將內徑千分表插入被測孔中,沿被測孔的軸線方向測幾個截面,每個截面要在相互垂直的兩個部位上各測一次。測量時輕輕擺動內徑千分表(圖5),記下示值變化的最小值。根據測量結果和被測孔的公差要求,判斷被測孔是否合格。

2. 用臥式測長儀測量內徑

(1)接通電源,轉動測微目鏡的調節環以調節視度。

(2)參看圖2:鬆開緊固螺釘12,轉動手輪6,使工作臺5下降到較低位置。然後在

工作臺上安好標準環或裝有量塊組的量塊夾子,如圖4所示。

(3)將一對測鉤分別裝在測量軸和尾管上(圖6),測鉤方向垂直向下,沿軸向移動測量軸和尾管,使兩測鉤頭部的楔槽對齊,然後旋緊測鉤上螺釘,將測鉤固定。

(4)上升工作臺,使兩測鉤伸入標準環內或量塊組兩側塊之間,再將手輪6的緊固螺釘12擰緊。

(5)移動尾管10(11是尾管的微調螺釘),同時轉動工作臺橫向移動手輪7,使測鉤的內測頭在標準環端面上刻有標線的直線方向或量塊組的側塊上接觸,用緊固螺釘13鎖緊尾管;然後用手扶穩測量軸3,掛上重錘,並使測量軸上的測鉤內測頭緩慢地與標準環或側塊接觸。

(6)找準儀器對零的正確位置(第一次讀數)

如為標準環,則需轉動手輪7,同時應從目鏡中找準轉折點(圖7a中的最大位置),在此位置上,扳動手柄8,再找轉折點(圖7b中的最小值),此處即為直徑的正確位置。然後,將手柄9壓下固緊。

如為量塊組,則需轉動手柄4找準轉折點(最小值)。在此位置上扳動手柄8仍找最小值的轉折點,此處即為正確對零位。要特

別注意,在扳動手柄4和8時,其擺動幅度要適當,千萬避免測頭滑出側塊,由於重錘的作用使測量軸急劇後退產生衝擊,將毫米刻度尺寸損壞。為防止這一事故的發生,通過重錘掛繩長度對測量軸行程加以控制。當零位找準後,即可按前述讀數方法讀數。

(7)用手扶穩測量軸3,使測量軸右移一個距離,固緊螺釘2(尾管是定位基準,不能移動),取下標準環或量塊組。然後安裝被測工件,鬆開螺釘2,使測頭與工件接觸,按前述的方法進行調整與讀數,即可讀出被測尺寸與標準環或量塊組尺寸之差。

(8)沿被測內徑的軸線方向測幾個截面。每個截面要在相互垂直的兩個部位上各測一次。根據測量結果和被測內徑的公差要求,判斷該內徑是否合格。

思考題

1. 用內徑千分尺與內徑千分表測量孔的直徑時,各屬何種測量方法,

2. 臥式測長儀上有手柄4(圖2),能是使萬能工作臺作水平轉動,測量哪些形狀的工件需要用它來操作,

篇二:內徑百分表的正確使用

百分表的正確使用

百分表是利用機械結構將測杆的直線移動,經過齒條齒輪傳動放大,轉變為指針在圓刻度盤上的角位移,並由刻度盤進行了讀數的指示式量具,常用的刻度值為0.01mm,百分表不能單獨使用,通過表架將其夾持後使用。它不僅用於測量,還可以用於某些機

械設備的定位讀數裝置。

1(習慣養成

?、百分表檢查

a、檢查外觀

檢查表蒙是否透明,不允許有破裂和脫落現象,後封蓋要封的嚴密,測量桿、測頭、裝夾套筒等活動部位不得有鏽跡,表圈轉動應平穩,靜止要要可靠。

b、檢查指針靈敏度

推動測量桿,測量桿的上下移動應平穩,靈活,無卡住現象,指針與錶盤不得有摩擦現象,字盤無晃動現象。

c、檢查穩定性

推動側杆2,3次,觀察指針是否回到原位,其允許誤差不大於?0.003mm。

2(正確的測量方法(內徑百分表)

內徑百分表測量孔徑是一種相對的測量方法。測量前應根據被測孔徑的尺寸大小,在千分尺或環規上調整好尺寸後才能進行測量。所以在內徑百分表上的數值是被測孔徑尺寸與標準孔徑尺寸之差。它的測量範圍分為:10,18、18,35、35,50、50,100、100,160、160,250、250,450。

用外徑百分尺調整尺寸用環規調整尺寸

?、準備過程

a、

b、 首先根據被測孔徑的公稱尺寸,選擇內徑百分表的測量範圍。 把百分表的裝夾套筒擦淨,小心地裝進表架的彈性卡頭中,並使表的指針轉過半圈左右(0.5mm),俗稱"壓表",用鎖母緊固彈性卡頭,將百分表鎖住。注意,擰緊鎖母時,用力適中,以防止將百分表的套筒卡變形。

c、 根據被測孔徑的公稱尺寸,選取一個相應尺寸的可換測頭,並裝到表杆上,其伸出的長度可以調節,用卡尺調整到兩測頭(活動測量頭)之間的長度尺寸比被測孔徑的公稱尺寸大0.5mm左右,並緊固可換測頭。

d、 根據被測量(轉載於:www.xiElw.coM 寫論文 網:用內徑百分表測量內徑實驗報告)尺寸,選取校對環規,(當沒環規時,也可以用外徑千分尺)校對百分表的"0"位。

校對"0"位的方法

分別將測頭、定位護橋和環規的工作面擦淨後用手按動幾次活動測頭,檢查百分表的靈敏度和示值變動量。符合要求時即可進行校對"0"位操作。用左手握住表杆手柄部位,右手按下定位護橋,把活動測頭壓下,放入環規內。活動測頭放入環規後,前後擺動手並將固定側頭壓入校對環規內,並擺動幾次找出指針的拐點(即百分表指針旋轉方向變化的那一點),轉動百分表刻度盤,使"0"線與指針的"拐點"處重合。然後再擺動幾次表杆,以確定"0"位是否已校對準確。

?、測量操作

測量時,操作內徑百分表的方法與校對其"0"位的方法相同,把測頭放入被測孔內後(注:用左手指將活動測量頭壓下,放入被測孔內),輕輕前後擺動幾次,觀察指針的拐點位置。如果指針恰好在"0"位處拐回,則說明被測孔徑與校對環規的孔徑相等,當指針順時針(俗稱:升表)方向轉動超過"0"位時,則說明被測孔徑小於校對環規的孔徑。當指針逆時針(俗稱:降表)方向轉動未到"0"位,則說明被測孔徑大於校對環規的孔徑。

測量時,用環規校對的"0"位刻線是讀數的基準。指針的拐點位置,不是在"0"位的左邊,就是在"0"位的右邊,讀數時要認真仔細,不要把正、負值搞錯。

a、 孔的圓度測量

如果要測量孔的圓度,應在孔的同一徑向截面內的幾個不同方向上測量

b、 孔的圓柱度測量

如果要測量孔的圓柱度,應在孔的幾個徑向截面內(上、中、下)測量

c、 誤差值

所測量的最大讀數值與最小讀數值之差的一半,即為圓度及圓柱度誤差。

3、保養

使用時,按動活動測量頭時,用力不能過大,在全部使用過程中,不得使灰塵、油汙、水等進入百分表和內徑百分表的手柄,

主體內,不用時放置到安全位置,決不允許與刀具、及其他物品堆放在一起,用畢擦淨後,放入盒內的固定位置,在乾燥的地方保存。

篇三:實驗1-1內徑百分表測量內孔

實驗一尺寸測量

1-1用內徑千分表或臥式長儀測量內徑

一、實驗目的

1. 熟悉測量內徑常用的計量器具和方法。

2. 加深對內尺寸測量特點的瞭解。

二、實驗內容

1. 用內徑千分表測量內徑。

2. 用臥式測長儀測量內徑。

三、測量原理及計量器具說明

內徑可用內徑千分尺直接測量,但對深孔或公差等級較高的孔,則常用內

徑千分表或

臥式測長儀作比較測量。

1. 內徑千分表

國產的內徑千分表,常由活動測頭工作行程不同的七種規格組成一套,用

以測量10—450mm的內徑,特別適用測量深孔,其典型結構如

圖1所示 。

內徑千分表是用它的可

換測頭3(測量中固定不動)

和活動測頭2跟被測孔壁接觸

進行測量的。儀器盒內有幾個

長短不同的可換測頭,使用時

可按被測尺寸的大小來選擇。

測量時,活動測頭2受到一定

的壓力,向內推動鑲在等臂直

角槓桿1上的鋼球4,使槓桿

1繞支軸6迴轉,並通過長接

杆5推動千分表的測杆而進行

讀數。在活動測頭的兩側,有

對稱的定位板8。裝上測頭2

後,與定位板連成一個整體。

定位板在彈簧9的作用下,對

稱地壓在靠在被測孔壁上,以

保證測頭的軸線處於被測孔

的直徑截面內。

2. 臥式測長儀

臥式測長儀是以精密刻

度尺為基準,利用平面螺旋式讀數裝置的精密長度計量器具。

該儀器帶有多種專用附件,可用於測量外尺寸、內尺寸和內、外螺紋中徑。根據測量需要,既可用於絕對測量,又可用於相對(比較)測量,故常稱為萬能測長儀。

臥式測長儀的外觀如圖2所示。在測量過程中,鑲有一條精密毫米刻度尺

(圖3a中的6)的測量軸3隨著被測尺寸的大小在測量軸承座內作相應的滑動。當測頭接觸被 測部分後,測量軸就停止滑動。圖3a是測微目鏡1的光學系統。在目鏡1中可以觀察到毫米數值,但還需細分讀數,以滿足精密測量的要求。 測微目鏡中有一個固定分劃板4,它的上面刻有10個相等的刻度間距,毫米刻度尺的一個間距成象在它上面時恰與這10個間距總長相等,故其分度值為0.1毫米。在它的附近,還有一塊通過手輪3可以旋轉的平面螺旋線分劃板2,其上刻有十圈平面螺旋雙刻線。螺旋雙刻線的螺距恰與固定分劃板上的刻度間距相等,其分度值也為0.1毫米。在分劃板2的中央,有一圈等分為100格的圓周刻度。當分劃板2轉動一格圓周分度時,其分度值為:

0.1?1,0.001(mm) 100

這樣就可以達到細分讀數的目的。這種儀器的讀數方法如下:從目鏡中觀

察,可同時看到三種刻線(圖3b),先讀毫米數(7mm),然後按毫米刻線在固定分劃板4上的位置讀出零點幾毫米數(0.4mm)再轉動手輪3,使靠近零點幾毫米刻度值的一圈平面螺旋雙刻線

夾住毫米刻線,再從指示線對準的圓周刻度上讀得微米數(0.051mm)。

所以從圖3b中讀得的數是7.451mm。

圖2

圖 3

圖 4圖 5

圖6 圖7

四、測量步驟

1. 用內徑千分表測量內徑

(1)按被測孔的基本尺寸組合量塊。換上相應的可換測頭並擰入儀器的相應螺孔內。

(2)將選用的量塊組和專用側塊(圖4中的1和2)一起放入量塊夾內夾緊 (圖4),

以便儀器對零位,在大批量生產中,也常按照與被測孔徑基本尺寸相同的標準環的實際尺寸對準儀器的零位。

(3)將儀器對好零位

用手拿著隔熱手柄(圖1中的7),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輕輕壓按定位板,將活動測

頭壓靠在側塊上(或標準環內)使活動測頭內縮,以保證放入可換測頭時不與側塊(或標準環內壁)摩擦而避免磨損。然後,鬆開定位板和活動測頭,使可換測頭與側塊接觸,就可在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上擺動內徑千分表找最小值。反覆擺動幾次,並相

應地旋轉錶盤,使千分表的零刻度正好對準示值變化的最小值。零位對好後,用手指輕壓定位板使活動測頭內縮,當可換測頭脫離接觸時,緩緩地將內徑千分表從側塊(或標準環)內取出。

(4)進行測量

將內徑千分表插入被測孔中,沿被測孔的軸線方向測幾個截面,每個截面要在相互垂直的兩個部位上各測一次。測量時輕輕擺動內徑千分表(圖5)

,記

下示值變化的最小值。根據測量結果和被測孔的公差要求,判斷被測孔是否合格。

2. 用臥式測長儀測量內徑

(1)接通電源,轉動測微目鏡的調節環以調節視度。

(2)參看圖2:鬆開緊固螺釘12,轉動手輪6,使工作臺5下降到較低位置。然後在

工作臺上安好標準環或裝有量塊組的量塊夾子,如圖4所示。

(3)將一對測鉤分別裝在測量軸和尾管上(圖6),測鉤方向垂直向下,沿軸向移動測量軸和尾管,使兩測鉤頭部的楔槽對齊,然後旋緊測鉤上螺釘,將測鉤固定。

(4)上升工作臺,使兩測鉤伸入標準環內或量塊組兩側塊之間,再將手輪6的緊固螺釘12擰緊。

(5)移動尾管10(11是尾管的微調螺釘),同時轉動工作臺橫向移動手輪7,使測鉤的內測頭在標準環端面上刻有標線的直線

方向或量塊組的側塊上接觸,用緊固螺釘13鎖緊尾管;然後用手扶穩測量軸3,掛上重錘,並使測量軸上的測鉤內測頭緩慢地與標準環或側塊接觸。

(6)找準儀器對零的正確位置(第一次讀數)

如為標準環,則需轉動手輪7,同時應從目鏡中找準轉折點(圖7a中的最大位置),在此位置上,扳動手柄8,再找轉折點(圖7b中的最小值),此處即為直徑的正確位置。然後,將手柄9壓下固緊。

如為量塊組,則需轉動手柄4找準轉折點(最小值)。在此位置上扳動手柄8仍找最小值的轉折點,此處即為正確對零位。要特別注意,在扳動手柄4和8時,其擺動幅度要適當,千萬避免測頭滑出側塊,由於重錘的作用使測量軸急劇後退產生衝擊,將毫米刻度尺寸損壞。為防止這一事故的發生,通過重錘掛繩長度對測量軸行程加以控制。當零位找準後,即可按前述讀數方法讀數。

(7)用手扶穩測量軸3,使測量軸右移一個距離,固緊螺釘2(尾管是定位基準,不能移動),取下標準環或量塊組。然後安裝被測工件,鬆開螺釘2,使測頭與工件接觸,按前述的方法進行調整與讀數,即可讀出被測尺寸與標準環或量塊組尺寸之差。

(8)沿被測內徑的軸線方向測幾個截面。每個截面要在相互垂直的兩個部位上各測一次。根據測量結果和被測內徑的公差要求,判斷該內徑是否合格。

思 考 題

1. 用內徑千分尺與內徑千分表測量孔的直徑時,各屬何種測量方法,

2. 臥式測長儀上有手柄4(圖2),能是使萬能工作臺作水平轉動,測量哪些形狀的工件需要用它來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