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逃生十年後,他拿起畫筆幫助北川

四川地震逃生十年後,他拿起畫筆幫助北川

十年前,楊賢還是四川遂寧的一名普通高中生。2008年5月12日,在家午睡的他,迷糊中聽到咣噹震響,還以為是遠處卡車撞上牆柱,隨後,他被親戚拖著從二樓跑下樓梯,樓道上是一起逃生的鄰居們,伴隨著石頭與磚瓦掉落的聲音。

四川地震逃生十年後,他拿起畫筆幫助北川

當年,遂寧的震感沒有北川強烈,楊賢成了大地震的見證者。“當年,總想為地震做點什麼,但自己還只是一個高中生,沒有能力做太多,如今自己學了不少知識,希望能夠盡些綿薄之力。” 十年後,當年的高中生楊賢成了川美油畫系研究生,這位災難見證者和同校幾名青年藝術家一起來到北川,希望通過自己的畫作,記錄北川的新生,再把作品拍賣,所得捐贈給北川的重建事業。

四川地震逃生十年後,他拿起畫筆幫助北川

在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楊賢遇見正剝著玉米粒的72歲李德興奶奶,十年前地震時,地面如波浪般起伏,把正在睡覺的她狠狠從床上甩到地面,“當時怕的要死,以為這房子要塌了”。幸運的是,羌寨並沒有在地震倒塌。震後,為了生活,李奶奶種植了近20畝枇杷樹,“每年農曆4月,枇杷成熟時,許多人開車上山收購枇杷,去年賣了近7萬。”

四川地震逃生十年後,他拿起畫筆幫助北川

“震區人家並沒有被地震壓垮,反而在更努力生活,就像羌寨石縫中開出的鮮花,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在李奶奶生活的羌族自治縣,隨時可以看到花壇裡的月季花,還有羌文化,楊賢的創作中有羊頭、碉樓、月季花,他覺得這就是北川人的自信感、安全感、幸福感。

四川地震逃生十年後,他拿起畫筆幫助北川

在同行青年藝術家冉騰飛的記憶裡,08年汶川地震時他同樣在睡午覺,“並沒有感受到震動”,後來為了躲避餘震,同學們聚集在操場,從校長口中得知“大地震了”。這一次來到北川,他選擇用油畫展現出一個綻放的新城,很難想象這是一座不到十年曆史的城市,“北川新縣城像這裡漫山遍野的月季花,頑強地開出新希望。”

四川地震逃生十年後,他拿起畫筆幫助北川

“人在自然面前太過脆弱,但是看到北川新縣城的建設,人類戰勝困難的意志力更值得佩服。”四川美院青年藝術家蔣哲夫創作出了這幅畫《廢墟重生》,一個孩子在破曉中的看到新的一天到來。

四川地震逃生十年後,他拿起畫筆幫助北川

地震中,吉娜羌寨有六十九戶房屋倒塌,二十六人遇難,也是地震後最早建成的羌族寨子。地震後羌寨重新修建的房屋傲然挺立,碉樓外牆淡雅素潔。青年藝術家盧葦選擇了羌寨的碉樓進行油畫創作:“重建後的羌寨蒼涼中透著美,展現了羌族人民堅韌的民族精神。”

四川地震逃生十年後,他拿起畫筆幫助北川

除了自行採風創作,幾位青年藝術家還來到安昌小學,給當地的小學生輔導作畫,和學生們一起創作出了10副油畫作品。

四川地震逃生十年後,他拿起畫筆幫助北川

據瞭解,這些青年藝術家和孩子們的作品將會於5月12日當天,出現在阿里拍賣上,屆時,所有愛心人士都可去競拍,拍賣所得全部費用將通過姚明基金會捐贈給北川縣,用於當地定向捐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