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得「鑑賞能力」?

文丨少炫

先說古玩收藏,當然有真偽好壞之分。

我曾經一度對銅鎏金佛像十分著迷,做了許多苦工在研究分析不同時代佛像的造型,鑄造工藝,甚至對每片蓮花座花瓣的造型都仔細對比分析。

但效果還是一般般,該“打眼”還是“打眼”。

後來問了一個業內前輩,這裡頭是不是有什麼訣竅?

他回答說:“沒什麼,就是多看。”

但是

這裡的多看,是有講究的。

並不是說你應該什麼都看,

而是要多看好東西,只看歷代精品。

這樣的精品看多了,你就會在心裡有一個“好東西”的標準。

造型,工藝,甚至是手感,會在你心裡中下一個很神乎的“感覺”

但這樣的感覺,卻非常準確。

下次你再看到不好的,假的東西

你心裡那個“好東西”的標準,就會像身體淋巴防禦系統一樣把它排斥出來。

這時候你的腦袋就會接受到一種:“這件東西不太對”的感覺。

這就是鑑賞能力。

如何獲得“鑑賞能力”?

而把這個道理延展開來。

當一位優秀的女生,她從小的生活環境,接受的物質,和教育水平,甚至是她平時接觸到的男生,大多像他的父親,師長一樣優秀,那麼她心中自然根深蒂固的種下了“好的標準”。

當她日後趕赴相親,面對坐在對面的摳腳大漢。

她身體中的防禦系統自然開啟。

你說她眼光高,說給她介紹了一百個男生她都看不上,太挑。

對不起,這還真不怪她,

因為這樣的標準一旦建立,大概就是變成一種生理本能,想改,改不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