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攻擊水滸傳,歪曲紅樓夢,自己寫了一部小說,曾被拍成電影

對文康這個人,或許你不知道,他是清代小說家,上世紀八十年代,根據他的作品《兒女英雄傳》拍成的電影《俠女十三妹》,曾轟動一時,塑造了一個經典的俠女形象。

此人攻擊水滸傳,歪曲紅樓夢,自己寫了一部小說,曾被拍成電影

文康,姓費莫氏,字鐵仙,一字悔庵,號燕北閒人,滿族鑲紅旗人,他生活在道光初年至光緒初年,具體生卒年不詳。他的祖父是大學士勒保,他曾任理藩院郎中,徽州知府,後被任命為駐藏大臣,但因病未能赴任。

文康出身顯貴,早年家世盛極一時,但晚年諸子不肖,家道中落,家中物品變賣殆盡,文康獨居一室,僅有筆墨相伴,有感於世運變遷、人情反覆,便以警教式的理想化的筆觸,撰寫完成了長篇白話小說《兒女英雄傳》。

文康攻擊《水滸傳》起義英雄“好勇鬥狠”,歪曲《紅樓夢》為“談空談色,半是宣淫”,有感於此,文康提出“兒女英雄”的標準,英雄與兒女不可分,忠臣孝子才是英雄,他們對君、對父的忠孝之情才是兒女之情,《兒女英雄傳》就是根據這種封建倫理道德寫成的,表現了作者對封建制度寄予的無限希望。

此人攻擊水滸傳,歪曲紅樓夢,自己寫了一部小說,曾被拍成電影

文康自稱小說來源於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京都一樁公案”,小說男女主人公是作者心目中的兒女英雄、忠臣孝子。男主人公安驥,是漢軍世族舊家子弟,因其父安學海為上司所陷,他千里救父,夜宿能仁寺遇難,幸得俠女十三妹相救,又由十三妹作主,與同時被救出的村女張金鳳結成姻緣。

十三妹即何玉鳳,其父中軍別將何杞為大將軍紀獻唐所害,玉鳳避居他鄉,待機復仇,偶出劫取不義之財,得遇安驥,後來得知仇人已誅後,自己也嫁給了安驥。此後的何玉鳳,一反十三妹的俠義面目,不但善於理家斂財,又熱衷功名,極力諷勸丈夫“奮志成名,力求上進”,以作忠臣。安驥連中舉人、進士,此後官運亨通,政聲載道,位極人臣,“金、玉姐妹各生一子,安老夫妻壽登期頤,子貴孫榮”。

文康筆下的十三妹是一個血肉豐滿的人間俠女,她出身宦門,身懷絕技,遁跡深山,蔑視權臣,又心高氣傲,豪爽天真,口角鋒利逼人,又帶幾分詼諧風趣,個性鮮明,氣韻生動,小說著重刻畫了她拯人於窮途末路的義骨俠腸。最後,十三妹卻成為安家的賢德媳婦,恪守三從四德,熱衷榮華富貴,一個行動規矩的貴婦人。

此人攻擊水滸傳,歪曲紅樓夢,自己寫了一部小說,曾被拍成電影

《兒女英雄傳》是我國古代小說史上的不朽名著,是最早出現的一部熔武俠、言情、公案於一爐的社會小說,它的語言俏皮、幽默、本色、生動,極有特色,小說一經問世,即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上世紀八十年代據此拍攝了《俠女十三妹》。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清朝雍正年間,大臣紀獻唐(葛存壯飾)深受皇上的寵幸,因此格外放肆狂妄,他看上了副將何杞的女兒何玉鳳(丁嵐飾),想霸佔她做自己的兒媳,哪知道被何杞斷然拒絕,憤怒的紀獻唐設計將何家滅門,只有何玉鳳死裡逃生,她發誓要替父親報仇,她找到了隱居深山的鄧九公,向他拜師學藝,習得了一身功夫,並化名為十三妹。

次年秋季,十三妹聽說紀獻唐要歸鄉省親,便與師兄弟一起埋伏在紀獻唐必經之路的一座青石橋下。誰知紀獻唐早已有準備,暗中偷樑換柱,十三妹刺死的只是一個替死鬼。十三妹得悉受騙後,又潛入紀府行刺,但因府內戒備森嚴,十三妹再次失手。十三妹的刺殺引起了紀獻唐的警覺,於是他請惡僧鐵羅漢出山保護自己。

此人攻擊水滸傳,歪曲紅樓夢,自己寫了一部小說,曾被拍成電影

安驥因父親安學海被上司陷害入獄,遂變賣家產前往贖救。十三妹去紅柳村途中,偶然聽到兩騾夫商量要謀害安公子,奪取錢財,於是她不顧自己的安危,來到悅來店,向安公子報信,並向師兄弟們籌金三千,為公子救父贖罪。公子輕信壞人言,誤入黑龍崗,被困能仁寺。十三妹聞訊騎馬趕到,獨戰眾兇僧,救公子脫險。

不料,十三妹自己在歸途中卻陷入鐵羅漢的重兵埋伏中,她終因勢單力薄,被俘入獄。紀獻唐聽說捕獲了十三妹,於是在府中大擺宴席慶賀。突然,舞女隊中飛出一人,手持匕首,直刺紀獻唐,這人正是十三妹。原來在押解途中,十三妹被師兄們救出,混於舞女之中。十三妹刺死紀獻唐後,祭告了亡父的在天之靈,心願已了,騎上駿馬奔向了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