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教父季克良與飛天的一生情緣:結緣八十載,相伴半世紀

這是一位耕耘茅臺半個多世紀,長期身居領導崗位的老茅臺人認真的敘述。季克良,人們口中最親切的“季老”,以樸實簡練、不事渲染的情感,向世人獻出了他與茅臺的一生情緣。

本文既是季老自己的一個總結,如他的人品一般,50多年風清雲淡娓娓而談。但又不僅僅只是一份總結,更有茅臺發展的一些經驗、啟示,還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1964年,我由國家分配到茅臺酒廠工作,至今已有整整54年。

來時不到26歲,正值青蔥年少,轉眼間已是白髮蒼蒼。

時光如白駒過隙,在半個多世紀的時光中,如果沒有黨和各級領導的教育、幫助、培養,如果沒有員工同志們的關懷、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在廠或公司正職崗位上工作28年,在領導崗位上工作34年的經歷。

我與茅臺結緣,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出生那天,在中國共產黨辦的《新華日報》上登了一則茅臺酒的廣告,《新華日報》是周總理題的報名,後來有人將這份報紙找出來送給我,成了我一生珍貴的收藏。

我畢業那年,因周總理十分關心1963年中國第二屆名酒評比的情況,我才在學校分配方案連續調整三次後來了茅臺酒廠,用40年的時間完成了毛主席、周總理的萬噸遺願。

回憶起在這既漫長(對個人)又彈指一揮間的時光,就像保爾柯察金講的,我沒有虛度年華,我將我的青春與熱血揮灑在了這片我熱愛的土地上。

總結工藝:一切圍繞茅臺質量轉

我到茅臺時,正好在國慶節前,因此領導叫我們先下車間瞭解情況,國慶節後不久開始投料了,又要我們先下去熟悉生產,後來又分到科學試驗組、微生物組,與康鈞斌、李宗民同志一起工作。

在這段時間裡,讓我對茅臺酒的傳統工藝產生了敬畏感,感到茅臺酒的生產工藝和書本上講的其他白酒工藝不一樣,尤其是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接酒,沒有聽說過,更沒有見過,為什麼要這樣做?

心裡充滿疑惑,而茅臺酒又這麼有名氣,因此我就和我當時的同學,也是女朋友,後來成為我夫人的徐英說:“我們十年以後才能有發言權”,也就是要求自已少說,多看,多問,多學。

為此,我總結了三點學習方法:

一是向實踐學習。在那時,我經常參加星期二、五的勞動,還連續三年在班組當工人,瞭解熟悉生產的全過程。

二是向工人師傅、技術人員學習。不以知識分子自居,不懂的就利用各種機會,採取各種不同形式,向老師(傅)、向工人們請教。

三是向書本學習,學習微生物知識,逐步理解和弄懂茅臺酒的工藝。

1973年我調到生產科,1975年提任生產科副科長。後為了使茅臺酒傳統工藝有章可循,確保生產質量,除了使原來已有的十四項茅臺酒生產操作要點不斷完善,更加科學外,我還親自制定了制曲操作規程,小型勾兌操作規程,包裝操作規程,建立了相應的檢驗制度。

後來在生產科、生產技術科(部)的努力下,演變成為作業指導書,還向上下游延伸,在爭創二級企業中及以後的加強管理的過程中,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18項管理標準,14類技術標準,涉及技術工藝標準、質量標準、工作標準,更加詳細,更加規範,還建立了全過程的質量檢驗,有效控制產品質量。

期間,一些我直接參與的茅臺技改項目至今印象深刻:

一是改煤火燒鍋烤酒為蒸汽烤酒;

二是改天鍋冷卻為冷凝器冷卻,但仍保證高溫接酒;

三是甑子上口小變上口大,使氣流暢通,提高質量,增加產量;

四是把泥窖、碎石窖、石頭窖統一改為條石窖,事實證明,砌窖是科學合理的;

五是機器制曲的革新,但後來又堅決拆掉機器壓曲,恢復人工制曲工藝;

六是茅臺酒1200噸“填平補齊”的技改工程,使其儘量佈局科學合理,保證產品質量;

七是原三車間1號二層樓生產房的設計,後因運輸週轉較慢而重建;

八是大部分擴改建工程的工藝設計,適當的擴大了制酒生產房,改進了廠房的佈局,如封泥池搬進了室內,保證了堆積發酵有充足堆積面積,滿足了生產需要,為優質、高產、低消耗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些技改工作看似繁瑣,卻為茅臺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它們有的是為茅臺酒質量穩定打下了基礎,有的是為提升產量增加了動能。

那些年,還有一個瓶頸一直困擾茅臺。

1978年前茅臺差不多有一半年份沒有完成生產計劃。有時還要靠烤第八次酒才能完成,讀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很奇怪,茅臺還有八次取酒?

抱著一種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我可以告訴大家,這種情況確實存在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二次酒不能正常出酒,最低時佔不到總產量的3%,有的甚至一個窖一滴酒都不產。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到了1989年,我在廣泛徵求生產技術骨幹意見並統一認識的基礎上歸納整理了20條原因,採取50多條措施,後來又聽取了一箇中層幹部的建議,根據微生物的原理,採取了“減少每週工作量,增加攤涼麵積”的方法徹底解決二次酒的問題。

光這一項,酒廠每年在質量穩定的情況下可增加7%的產量。根據現在規模,一年可超2800噸,產生效益42億左右。在這個問題解決的同時又鍛鍊培養了一批人才。接著廠裡又提出了提高一次酒質量,降低酸度的要求,很快一次酒也得到了改善。

到了1995年,負責生產技術的一位負責人很有感慨地說;“烤茅臺酒還是輕水份的好。”

從此真正結束了“石頭、碎石、泥巴窖”、“曲子黑白黃”、“水分輕和重”之爭,茅臺工藝得到了統一,實現了連續20多年的優質,高產,低耗,做到精準傳承。

在多年成功實踐的基礎上,我總結出了後來廣為人知的“茅臺酒十大工藝特點”,提出“提高茅臺酒質量的十點意見”。在我來之前,茅臺酒的工藝只有“十四項操作要點”。

我發現,茅臺酒工藝和中國其他白酒工藝有著天壤之別。它是根據釀造酒的基本原理,同時順應茅臺鎮自然條件,並吸納了其他發酵食品的優良工藝,而設計的一整套與其他烈性酒完全不一樣而又十分科學、合理的舉世無雙的工藝,如同中國文化,是土生土長並不斷吸收養分而壯大的。

突出的表現在:季節性生產,一年一個生產週期;原料分二次投完;三十天內窖內發酵,三種香型;四十天制曲發酵;五月端午開始制曲;六個月陳曲;七次取酒;八次攤涼、加曲、堆積、入窖、回酒發酵;九月重陽投料、九次蒸烤;

十大工藝特點:三高(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接酒)、三低(入池水份低、曲子糖化率低,原料出酒率低)、三多(輪次多、用曲多、糧耗多)、一少(輔料少)。

從這些工藝看出茅臺酒是追求高質量、高品質,而不是產量;茅臺酒工藝是傳統工藝,設計得非常科學,非常合理,一環扣一環,如糖化率低,多次取酒,使酒質豐滿、協調、細膩、優雅。

茅臺酒和其他烈性酒相比,品質獨特,具有許多神秘的有益健康的特點。

為了確保這份大自然饋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萬年永續,我又提出了“十二個堅定不移”:

產品質量是生命的意識堅定不移;

“四個服從”堅定不移;

制曲適度潤糧的掌握堅定不移;

高溫制曲堅定不移;

合理水份的掌控堅定不移;

高溫堆積堅定不移;

確保合理堆積堅定不移;

確保好氧化微生物繁殖堅定不移;

創造適當條件讓各種微生物生長繁殖好堅定不移;

高溫接酒堅定不移;

確保基酒原汁原味入庫堅定不移;

茅臺酒產量“中間高、兩頭低”堅定不移。

其中的“四個服從”更成為今日茅臺酒廠的質量鐵律,為大家所熟知:

質量和產量發生矛盾時,產量必須服從質量;

質量和發展速度發生矛盾時,發展速度必須服從質量;

質量和效益發生矛盾時,效益必須服從質量;

質量和工作量發生矛盾時,工作量必須服從質量。

後來我又提出了“制曲是基礎,制酒是根本,貯存勾兌是關鍵,檢驗是衛士”,目的是為了分清主次,制定有關政策,抓好各項工作。

我還提出了茅臺酒越陳越好,一定要貯足老酒,堅決不賣新酒;還針對社會上對勾兌酒不認同的現狀,寫下“茅臺酒的勾兌是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是藝術與技術的結晶”一文,對消費者開展科普。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在門可羅雀、形勢逼迫的情況下,我們轉變觀念,提出了“要堅持以市場為中心”,營銷要圍繞著市場轉。

到了2012年、2013年,市場銷售困難的時候,我明確提出了“賣出去才是硬道理”,得到省領導的肯定。但“堅持以市場為中心”不是說質量不重要了,而是質量更重要了,更要把質量搞好。

人才培養:從工人隊伍中拉出骨幹團隊

有一個事實,說出來可能大家都不太相信:從我1964年進廠後,有20年沒有分來大學生。

這意味著,我們的骨幹全部是從當年的工人隊伍中培養出來,例如如今的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等等。

不得不說,在這奇蹟的背後是大家難以言數的辛苦努力以及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回想過往唏噓感慨之餘,更多的是為這個集體感到自豪,為我們在如此貧弱的基礎上,在這大山深處搭建起一個貴州的精神高地和財富高地而無比驕傲。

其實,自粉碎“四人幫”恢復高考後,中國的大學生逐漸增多,可是20年了,始終沒有大學生分來。

我分析原因主要是交通落後,長期只有一條三級公路,一直到2011年才有高等公路。那時從貴陽去一趟茅臺要轉火車、轉汽車,倒騰好幾趟,路上耗費2天時間。很多人一聽到去茅臺就直搖頭。

我記得一直到1984年才分來了一個大學生陳貴林,一個大專生楊代永,這是1964年,繼我之後的第二批大學生。期間20年沒有分配來大學生。

這種情況有了大的改觀是1991年以後的事情,隨著2000噸擴改建工程的建設,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改善,公路交通、通訊得到了提升,從此大批優秀學生願意進到茅臺來,經“傳幫帶”,大多成了企業的骨幹。

我剛進廠時,工人們文化水平都比較低,因為文化稍高點的都提拔到管理崗位當幹部了。

要想讓這些工人能懂得怎麼做茅臺酒,還要讓他們能懂得為什麼要這麼做茅臺酒是很難的。

到了1972年,正好尼克松、田中角榮、蓬皮杜等西方國家領導人訪華,在世界形成了一股茅臺熱,茅臺酒要發展,要招工人,正好這時1971年招了一批家屬和職工子女,1972年又招了一批社會知青,職工子女和社會知青文化水平較高,我就主動利用車間的夜校這個平臺,還利用班組開會這個平臺,去給工人上技術課,講微生物知識,他們願意學,我就願意教,就這樣開始培養人才。

這批工人中有戴傳典、劉志飛、劉鵬飛等。後來廠里正式根據毛主席的指示,辦起了“721工人大學”,我也主動要求講課,講微生物學,當時學生有幾十人,有戴傳典、鄒潤華、任毅、李世芬、劉茂一等,後來都是企業的中堅力量。

到後來又推薦了部分工人去讀工農兵大學,但人才仍很缺乏。到了1983年我當了廠長,在黨委領導下,又派出了較多的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員工出去培養,如袁仁國、譚定華、丁德杭、呂雲懷、張毅、徐江懷、嚴臘梅、李貴勝、陳興晞、彭英、楊代永、陳華明等等,分別專學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發酵專業。

由於這些同志的自身努力,有的又讀到大學本科,有的甚至還讀到了研究生學歷。我們還和貴州大學、無錫輕工大學合辦脫產的大專班,培養自己的大學生。

為留住人才,廠裡當時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為了調動酒師、班長、業務骨幹的積極性,工廠經批准在1982年第一次錄用了職工農村子女進廠,又如出臺知識分子政策,解決一名子女就業,又如工資、獎金向一線髒、苦、累、險崗位傾斜等等。

為了使茅臺酒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發展過程中我們將技術人才培養與企業軟實力建設結合起來。

一是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技術中心,

二是爭取了白酒行業第一個國家一級企業;

三是建立了中國貴州(茅臺)白酒檢測實驗室,成為國家認可的首家;

四是建立了微生物菌種基因庫;

五是培養了一批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知識,既能運用現代分析手段,又能感觀品評的高手;還有能制曲,能制酒,能勾兌,能包裝,能管理的各方面的突出人才。

儘管茅臺集團的人才團隊建設是一個在白紙上畫圖的過程,但通過這一系列措施,最終呈現出一番勃勃生機的景象。

推動上市:為茅臺插上騰飛雙翼

茅臺酒獨特的工藝決定了茅臺的發展比其他白酒的發展難度要大得多。

一是人才缺乏,前面已經說過;

二是稅賦重,比四川高一倍,比湖北等地高兩倍,導致了發展能力弱;

三是決策難,因為茅臺酒的生產週期從生產到產品上市需要五年,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以後,如何預測市場這是很難的,只能摸著石子過河;

四是計劃經濟時代,由於生產週期長,糧耗高,資金佔用多,週轉週期慢,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向前。

其中,核心問題是錢。融了資,有了錢,交通可改善,人才才可引進,糧食可從市場採購。因此積極推動體制改革,由工廠制改為公司制,再由公司制改為股份制,直至上市,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一系列改革是極其偉大的,直接奠定了茅臺走向今日輝煌的體制機制基石。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企業要走股份制道路,我是十五大代表。在省委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我向當時省委省政府的主要負責人提出了茅臺酒廠要上市的願望,並提出,如果讓貴州人民或股民投票選擇的話,也會選茅臺酒廠上市!

聽了這話後,省政府領導立即找省體改委領導商量,因為正好那時貴州省有一家企業有上市指標,但突然又不想上市了,省領導立即表態,將這指標儘量轉給茅臺酒廠,就問我要不要,要的話必須儘快解決貴州醇的商標官司。茅臺酒廠當時因為“貴州醇”商標,正在打官司,我立即答應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很快主動提出我下屬公司不再包裝生產有爭議的品牌,主動銷燬相關包裝材料,並讓相關部門見證,不久法律糾紛問題解決了。

同時,根據發展和上市需要,尋找發起人,我當時覺得公司銷售方面人才缺乏和科技人員不足,找了兩家科研單位、三家銷售茅臺酒最多的公司與七家公司作為發起人。

按上市公司的規範要求,我主動辭去了董事長,由集團總經理袁仁國同志兼任,喬洪任總經理。

為了按時上市,我積極參與相關工作及時表態解決各項問題,積極參加籌備、公關、路演等工作,終於在2001年8月在上海成功上市,募集資金22億,市值75億。

上市後,企業健康發展,至今市值9000億左右,分紅500多億。因為長期領跑股價,被股民形象地稱為中國“股王”。

參與制定發展戰略:為茅臺未來指明方向

由於上市在即,2001年在學習“三講”時,我們找到了與國外酒業巨頭的差距,是發展速度慢。隨著,我們提出了用三到五年實現毛主席、周總理的遺願,把茅臺酒搞到一萬噸,但2003年就實現了。

實現萬噸之後,我和袁仁國同志商量下一個規劃是多少,最終確定下個目標是再搞一萬噸。當時我心裡想好的是搞個三萬噸規劃,分步實施。總體是四萬噸,因此在訂第二個目標時提出了用五到八年的時間實現第二個萬噸和百億銷售收入。

結果在2008年,用了五年時間就實現二萬噸和百億銷售收入。

在尋求茅臺酒發展空間上,我實地考察了幾個月,終於找到了茅臺鎮沿赤水河往上的中華村,這是塊可生產茅臺酒的好地方,此區域和茅臺有六個相同點,同是硃砂土,同時沿赤水河南北方向,同是坡地,海拔高度相近,氣候條件相似,水質更好。後來又對空氣、土地、微生物進行了分析,也相似,還進行了實地生產試驗,證明了一切條件合適,便申請擴大茅臺酒生產原產地保護和國家地理標誌。

茅臺酒廠上市以後,為了對國家、股民、員工負責,我們分別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但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因實際情況而改變,經常實現跨越式發展,但也留有餘地。

原來定了一個規劃是“十二五”實現銷售收入250億,“十三五”500億,後來省裡調來了新的領導,他們對貴州未來的分析很透徹,措施很得力,目標很鼓舞人心。

我聽了他的報告,在小組發言時,七十多歲的我,本不易激動了,但聽了該領導的講話後,很激動、很興奮,看到了希望,表示要努力,因此又一次調整了規劃。

到“十二五”末達到360億,“十三五”末大概是800億。在袁仁國同志代表公司向省領導彙報講到茅臺的規劃時,領導在主席臺插話,問“十二五”能不能搞到500億,“十三五”末上千億,我站起來說了我的看法,我說希望解決兩個問題,即可在“十二五”達500億,“十三五”末為1000億。

這兩個問題是,一是由股份公司收購習酒公司。可解決習酒公司缺錢發展,而股份公司有錢沒有項目投,還可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主要發展醬香型白酒;

二是今後茅臺酒的銷售增量部分百分之七十自銷,自銷信譽高,可培養營銷隊伍,可調節市場價格,可增加銷售收入、利潤,增強企業實力,領導當場表示認可。

當時省委書記提出了“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還提出了“三打造”的要求,並徵求大家的意見。

有的建議把仁懷打造為中國酒都,也有的提中國白酒之都,也有建議打造成國酒之都,也有建議把茅臺酒廠打造成酒文化之都,我提出了“把茅臺酒打造成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後來發會議紀要時明確提出“把茅臺酒打造成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

2011年茅臺的主營業務考慮到增加預收賬款中的款項,考慮到非主營業務的銷售收入,茅臺酒的主營業務收入超越了所有白酒企業,其中,不含稅收入、利潤、稅金、上交稅金、股價、市值均為中國白酒第一。

主營業務收入超過了法國科涅克地區白蘭地銷售收入的總和;上繳稅金相當於英國蘇格蘭地區100多家蘇格蘭威士忌酒廠的總和,我們交了94億人民幣的稅,他們交了10億歐元。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不斷鞏固了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的地位。

提煉文化地理優勢:超越行業競爭

在完全競爭性行業中,靠營銷方法打拼,必然是競爭激烈,亂象叢生,你死我活。我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作了以下幾方面工作,逐步使茅臺酒在營銷上變競爭為壟斷。

1991年我再次當廠長、法人代表、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後。我發表了一個觀點,即“離開了茅臺鎮生產不了茅臺酒”,不斷地通過媒體進行傳播,這是一個看起來純粹學術的問題,但有的人讀懂了。

有位營銷專家說,競爭中只有把我們產品和其他產品的差異說清楚,才可以超越競爭。仁懷市一位領導在大會上說,季總的這句話分量很重,把一座20億的金山固定在我們仁懷了。

上世紀80年代,國務院副秘書長白美清同志視察茅臺酒廠時,我向他彙報了我的一個想法,借鑑西方白蘭地、威士忌的做法,開發年份酒,白美清秘書長最後指示時,認可和表揚了這個想法,但由於多種原因沒有開發。

到了1995年,鄒開良書記提出開發一款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80週年紀念酒,我就安排組織開發了15年,30年,50年,80年陳年茅臺酒,共四款。

到了2000年我還要求分管營銷的領導在茅臺酒包裝上標誌出廠年份(開發另一種年份酒),每年漲價5%-10%,這既滿足消費者的廣泛需求,同時又讓中國白酒國際化邁出了新的一步。

1964年“兩期試點”時,專家認為有些白酒是不宜陳放的,而茅臺酒可以越放越香,越陳越好。

這個觀點促進了收藏熱,促進了拍賣熱,促進了茅臺酒的銷售,使茅臺股票預期更好,使股票更堅挺,使消費者、股民、經銷商企業、政府都受益。

我們還先後開發了33度、39度、43度茅臺酒,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基礎酒的利用率,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法國總統蓬皮杜相繼訪華,毛主席、周總理都用茅臺酒招待,特別是周總理向他們介紹了茅臺酒好喝,茅臺酒喝了不上頭。

當時我在車間勞動,當工人並代人收報紙,經常看《參考消息》,看到了這些消息,我很高興,很興奮,還摘錄了下來。後來也發現,茅臺酒治好了很多員工的胃病,也聽到了能治感冒的例子。

當我看到我們職工醫院醫生髮表的長期飲茅臺酒的員工肝臟很好後,我就通過新華社記者公佈了這個消息,還分析了茅臺酒中特有的成份,有益健康的六七條原因,並不斷在各種場合進行口碑傳播、宣傳。

茅臺人很好客,這麼偏僻的地方,遠道來的客人都要陪好,我在茅臺酒廠工作期間,特別是走上領導崗位後,自己天天陪兩餐客,以身試酒。期間,有次中組部組織專家團來廠視察,其中有兩位肝病專家學者,我向他們介紹茅臺酒的一些有益健康的現象,引起了他們的重視。

其中一位是程明亮同志,聽了我的介紹後,他認為是對醫學界普遍認為酒精傷肝的一種挑戰,所以他後來做了深入研究,證明茅臺酒對肝的損傷最小,還分析了原因,一是茅臺酒促進了小白鼠肝臟金屬硫蛋白的分泌。因為茅臺酒發酵時應用的環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的代謝產生物中可能有藥用作用。二是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

另一位專家王宇同志在接受我廠記者採訪時,表示認同以上兩個觀點。

後來我又發現茅臺酒能預防傳染幽門螺旋桿菌和殺死治癒幽門螺旋桿菌,為此寫了兩篇文章,還寫了一篇綜合性的茅臺酒以及其它酒和健康的關係,說明適量、科學、文明、規律喝酒,有益健康。

這兩篇文章若認真推廣,像宜興彩陶的葛廠長那樣,把文章打印送給患有幽門螺旋桿菌的病友,擴大消費群體,這座金山會很大,會更大。

經過幾十年的觀察和分析,我感覺茅臺酒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餾酒,具有行業不可質疑的領袖地位,因此我寫了兩篇文章,一篇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餾酒——貴州茅臺》,一篇是《茅臺酒在中國白酒發展中的影響、地位及作用》。

為什麼茅臺酒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餾酒呢?

一是貴州茅臺酒由於它的工藝特殊和複雜,以及原料和環境的影響,它的香氣香味物質最多、最豐富、最協調、最有層次感。

二是貴州茅臺酒的釀造工藝將最原始、最古老的傳統工藝(我稱它為中國白酒工藝的活化石),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既傳統、科學,又合理,追求的是高質量的品質。

三是茅臺酒釀造的原料完全採用達到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準的優質小麥和當地的糯高粱。

四是採用的是沒有汙染,沒有建壩,酸鹼度、硬度適中,而且水中含有多種有益微量元素的赤水河的水。周總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指示保護赤水河水質,上游不準建任何化工廠。

五是茅臺酒的高質量、穩定和永恆不變,在世界蒸餾酒中是首屈一指的,是中國健康白酒的典範。

六是茅臺酒的保健功能是人們在生活中的切身體會,併為現代醫學科研所證實。

七是茅臺酒的品牌歷史源遠流長,穩定厚重,廣為傳播,代表了中國白酒品牌的整體形象。很多人說,我知道長江、黃河的時候,就知道了茅臺酒。

八是茅臺酒的世界名酒地位,歷經百年風雨的考驗,歷久彌堅,社會影響力十分深遠,到上世紀末就榮獲國際金獎十四次、中國名酒“五連冠”、連續三次獲得國家金質獎。

後來在天津科技大學為我們培養博士後及科研合作中發現,茅臺酒中的香氣香味物質有1000多種。根據其它名酒廠的研究發現,茅臺酒中的香氣香味物質有2000多種,是世界所有蒸餾酒中香氣香味物質種類和數量最多的。

另一篇文章,《茅臺酒在中國白酒發展中的影響、地位和作用》更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我在文章中指出,茅臺酒是世界三大名蒸餾酒之一,是三個“五連冠”的中國名白酒之一,是四個最早的中國名酒之冠,因此,它是中國白酒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原因在於:一是茅臺酒長盛不衰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為中國白酒在海內外贏得了聲譽。

二是茅臺最早把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結合起來。

三是茅臺酒為白酒的香型劃分和分香型評比做了原始啟動和基礎性的促進。

四是茅臺酒最早探索實踐和提出白酒勾兌的基本概念。

五是茅臺酒最早探索、研究、提出飲茅臺酒與健康的關係。

六是茅臺酒提出“離開了茅臺鎮生產不了茅臺酒”,並最先獲得原產地保護。

七是以茅臺酒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對許多香型白酒具有廣泛而微妙的包容力和互補性。

由於這些觀點與做法的廣泛傳播,促使了茅臺酒廠在1998年利稅上升到行業第二位,茅臺酒2004年單品銷售額躍居行業第一,2011年主營業務為白酒之冠,然後,一騎絕塵,遙遙領先,站在了全球酒業的頂峰。

以市場和消費為中心:開掘茅臺發展動力源泉

茅臺酒廠因傳統工藝的原因,產量一直有限,以及產品的特殊性,很長時間內,產品都是包產包銷,各省糖酒公司是主要的包銷單位。

在計劃經濟時代,發展的動力不足,因而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茅臺遇到了很多挑戰。

我任常務副廠長、總工程師、廠長、書記、董事長期間,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末、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金融海嘯,包括2012年酒類市場大調整,茅臺酒的市場均受到嚴重波及,銷售困難。

作為公司負責人,我認為,每一次困難,每一次挑戰,都是茅臺酒廠實現改革和跨越式發展的新機會。

首先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深刻認識到市場經濟的時代已經來了,公司從體制機制、管理、市場、經營等方面都得儘快轉型,要與黨和國家的規劃,要與宏觀經濟的發展方向保持一致,甚至要適度超前。

其次是加強宣傳力度,打造品牌形象,提升產品形象,樹立企業形象,提出“酒好也怕巷子深,酒好也要勤吆喝”,把品牌建設、文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然後是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擴展經銷商、建立專賣店,現在達到3000多家,茅臺酒渠道里既有國有企業,又引進了很多優秀的私營企業家。

再次是選拔培養自己的營銷隊伍,選擇最優秀的人才到市場上去,培養了一支在中國白酒行業叫得響的優秀營銷團隊。

當然,最重要的是明確提出了以市場和顧客為中心,一切為了消費者,視經銷商、消費者為上帝,為消費者創造更多的價值,提供更多的超值服務,培育了一大批高端的、忠實的消費者,公司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不斷提升,茅臺的每次轉型都很成功,有自己的特色,成為行業的樣板。每次都很快地克服了困難,並實現了彎道超越,最終成為行業發展的引領者。

四月是人間最美的季節,我也即將迎來自己的八十歲生日。如今我時常回憶起和徐英當年用板車拖著行李走在茅臺鎮泥巴路上的蒼涼心境,那時的我們又怎會料到茅臺鎮會變得如花園一般美麗,茅臺酒會成為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

這半個世紀我們和茅臺相依相伴,走過了最難忘的歷程,每每想到在茅臺輝煌的背後曾有我們的默默付出就感到無比欣慰!

謹以此文祝季老生日快樂,同時非常感謝原文的摘錄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