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文| 魏建梅

昨天(7月10日),影視人的朋友圈相信都會被一張圖刷了屏。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到今天,我還是很懷念煤老闆做投資人的日子”“他是特別尊重專業的人”“我們特別呼喚他們再回來”......圖片中這一句句調侃和真誠的話語,昨日也成功在影視圈帶起了一股“煤老闆”風,引發了大家對煤老闆的集體懷念

為什麼突然之間影視圈會如此懷念煤老闆呢?Emmmm,簡單來說,就是煤老闆除了喜歡掏錢和喜歡女演員,別的一概不喜歡......而影視人最看重的自我創作,也在煤老闆不喜歡的範疇裡。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但大家真的是在懷念煤老闆嗎?其實並不見得。

世人都有感念過去的毛病,這背後其實是在表達對當下的不滿。這就如同國人傳統的借鍾馗打鬼的手法。像當年國人藉助周總理逝世,上街悼念,實質卻在發洩對文革的不滿是一樣的道理。而昨天影視圈颳起的這場“煤老闆”風,也正是這樣一場借古諷今的情緒宣洩

或許,講出這段話的汪海林老師壓根就沒有想到,自己的話能點燃如此多人內心的懷念之火,引起整個圈子的集體討論。在汪海林老師眼裡,這或許只是一個調侃。但事實是,這些話,確實火了。這樣的強烈反響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下影視圈存在的諸多問題。

我們真的懷念煤老闆嗎?不,我們懷念的,其實是煤老闆手裡的資本熱錢!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煤老闆>房地產商>互聯網企業:影視人的投資主觀鄙視鏈

煤老闆、房地產商、互聯網企業,其實也正是當下影視行業經歷的,最大的三種外行投資方。雖然同為外行投資方,但這三者之間也有著明顯的區別,而這些區別的形成也跟其自身所處的圈子,以及整個經濟發展的大環境有關。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煤老闆,算是我國經濟發展初期最早獲利的一批人。暴發戶、沒有文化也是附著在煤老闆身上的常見標籤。但不懂歸不懂,影視行業的煤老闆還是很懂行規的,並不會不懂裝懂,干預創作,瞎指揮。他們主要的關注點也主要集中在女演員上,其它一概不管

而煤老闆這種“謙虛”態度其實是源於,在“煤礦圈”,煤老闆也有不干預的傳統。因此,當煤老闆進入影視圈,這種傳統也自然被帶了過來。但相比於煤老闆,房地產商就有點不同了。

房地產商是繼煤老闆之後,在國內經濟發展又上一層樓之後崛起的又一大群體。由於跟建築、土地、人員接觸的較為頻繁,房地產商在管理層面也有著很強的職業屬性。所以在進入影視行業後,這種“管理”的傳統也被帶進來了,即使他們不懂,但也總想凸顯自己的存在感。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而最“不懂裝懂”的,就是互聯網企業了。最明顯的表現便是,給他們一個項目,他們首先會問,

有沒有流量?有沒有IP?有沒有數據?而依靠這些創作出來的影視作品,其實完完全全就是市場化的產品,而很少包含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這其實是一種偷懶的行為。經濟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逐利,不想做無用功,也沒有耐心去打磨一個好作品。因此在開始投資一個項目的時候,他們也便會為項目找很多的擔保元素。比如流量,比如IP,比如數據。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其實也不是互聯網企業的錯,而是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已經到這兒了。假設煤老闆時代就已經盛行流量、IP、數據,你敢說當你給煤老闆一個項目的時候,他不會問你流量是誰,有沒有大IP,有沒有數據支撐嗎?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影視人要自強自立,不能有“被包養”心態

正如序言中所說的,懷念煤老闆,說白了就是懷念資本熱錢,懷念那個輕輕鬆鬆就能拿到一大筆錢,卻還不用被指手畫腳干涉的時代。

影視人為什麼不用自己的錢來滾利?而非要藉助一個完全不懂的外行人,這難道不就是典型的“被包養”心態嗎?而這種想要“被包養”的心態,也恰恰說明了當下影視行業發展的畸形。

在部分影視人眼裡,煤老闆就是一個“傻大個”的不二人選。人傻,錢多,也願意給,給的也痛快,還不事兒,除了關心女演員,其它一概不管。

而現在的互聯網企業,不僅“摳”,還整天喊著要流量、要IP、要大數據,有著各種各樣的訴求。相比於難搞的互聯網企業,煤老闆則好打發多了。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但藉助煤老闆的一己私慾,把投資人當傻子,盡情揮霍投資人的資金,以實現自己的藝術創作和表達,這樣的影視作品、影視人就登得上大雅之堂了嗎?也正如網友所言,煤老闆的錢就是被這些人霍霍了!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而“煤老闆”,一個本身就被賦予些許鄙視眼光的有色詞彙,其實也是一個悲情的角色,一個在需求鏈最高層,鄙視鏈最底層的角色。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倘若真的有影視理想,有對影視創作的敬意,影視人就應該自強自立,摒棄想要“被包養”的心態,用自己的資金,或者行業內部的資金來進行項目創作。

當然,尋求外部資金並不是不可以,但要對資本有一個應有的尊重態度。把投資人當傻子的態度,真的是一件很不地(yao)道(lian)的事情。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煤老闆已經走了,總有一天,你也會懷念那個逝去的互聯網企業

不管怎樣,煤老闆已經離開了,而且很難再回來了。這其中最大一個原因,便是網友所吐槽的,“煤炭價格的一落千丈”。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雖然是吐槽,但產業轉型、煤礦行業的不景氣也的確是所有現狀形成的根源。

首先,相比於目前影視項目動輒上億的投資,僅靠目前的煤礦產業現狀,煤老闆顯然很難再負擔得起這樣的資本重壓了。但拋開電視劇和院線電影,目前投資體量還集中在百萬或千萬級別的網大網劇,煤老闆倒是可以考慮一下。

另外,投資影視項目風險極大。電視劇還好,只要賣了就有錢,但院線電影就不行了,有票房才能賺錢,而且得是高票房。煤老闆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嗎?其實並沒有。項目失敗了就是失敗了,錢是找不回來的,最後只剩一堆膠片在那兒擺著。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但互聯網企業就不一樣了。當下,互聯網企業都有強大的風險轉嫁能力,這個項目賠了,還可以通過其它項目賺回來。雖然互聯網企業所追求的“流量、IP、數據”,有著濃郁的市場化商業氣息,但不能否認,這的確是可以幫助企業提高項目成功率的。

因此,相比於有著精準管理系統的互聯網企業,如同小作坊式生產盈利的煤老闆顯然已經跟不上當下影視行業發展的步伐了。但現在,大家又開始diss自己的新金主——互聯網企業。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前幾年,進入影視行業的資本熱錢尤其多,影視人攢項目拉投資也比較容易,因此上當的投資人也多。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牌,如今,資本已經逐漸趨於理性,走向正規化,熱錢也越來越少。

在前不久的第二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賽富亞洲投資基金會首席合夥人閻焱甚至提出,由於盈利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現在資本市場對影視公司的熱捧已經開始大幅度下降,影視業或將進入漫長的冷凍期

而正因為資本理性了,資本熱潮褪去了,所以大家開始了對互聯網企業的抱怨,也開始了對煤老闆的懷念。但作為影視創作者,尊重投資人付出的資本,是起碼和應該要做到的。不管是哪一個投資方,都是如此對待。不是有人大方給你錢,你就可以瞎創作。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資本退潮,對於影視人來說,無疑是一場難以散去的陰霾,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

也只有當資本越來越規範,越來越緊缺時,影視人或許也才能真正正視起資本,尊重資本,而不是一邊吃著互聯網企業的飯,一邊感念著煤老闆的好。倘若真的如此發展下去,那我們離懷念互聯網企業的日子也不遠了。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