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西王母,豹尾虎齒,蓬髮戴勝

西王母,現今一般指王母娘娘,是一位端莊、華美的女仙首領。其實,大約在原始社會中後期,便已經產生有關西王母的神話,是西王母神話的淵源,具有較高的神話價值。而西王母最早被記載於大約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山海經》之中,此時西王母的形象,與伏羲、女媧等,具有原始的混沌性,都是半人半獸的神靈,西王母主管上天災厲和五刑殘殺之氣。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豹尾虎齒,蓬髮戴勝

《山海經》中關於西王母的記載共有三條: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譯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玉山,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與人一樣,卻長著豹子一樣的尾巴和老虎一樣的牙齒而且喜好嘯叫,蓬鬆的頭髮上戴著玉勝,是主管上天災厲和五刑殘殺之氣的。”(戴勝:有的學者認為是佩戴一種玉製的髮飾,有的認為是一種儀式性的鬼面具,本文在此採用第一種說法。)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豹尾虎齒,蓬髮戴勝

《山海經·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東有犬封國。貳負之屍在大行伯東。”

譯文:“西王母靠倚著小桌案而頭戴玉勝。在西王母的南面有三隻勇猛善飛的青鳥,正在為西王母覓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鳥的所在地是在崑崙山的北面。有個神人叫大行伯,手握一把長戈。在他的東面有犬封國。貳負之屍也在大行伯的東面。”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豹尾虎齒,蓬髮戴勝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軒轅之臺,射者不敢西嚮,畏軒轅之臺。”“西海之南,流沙之濱..........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譯文:“有西王母山、壑山、海山.......有座軒轅臺,射箭的人都不敢向西射,因為敬畏軒轅臺上黃帝的威靈。”“有人頭上戴著玉製首飾,滿口的老虎牙齒,有一條豹子似的尾巴,在洞穴中居住,名叫西王母。這座山擁有世上的各種東西。”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豹尾虎齒,蓬髮戴勝

西王母亦人亦獸的形象,在後來的發展中,原始神性色彩不斷減弱,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增強的人性表現。先秦時期開始轉變為人間帝王,秦漢時期轉變為女神,至唐朝轉變為女仙的領袖和道教經典經文的傳授者,宋代以後,西王母的身份逐漸轉變成為王母娘娘,她的神格也有了新的變化,成為無所不能的人間尊神。到了明代,西王母成為集愛神、生育之神、救苦救難之神等等眾多神格於一身的神。


[本文圖片來源於互聯網,如有侵權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