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作者 /嘉栖

暑期档刚刚拉开序幕,电影市场的好戏就一出接着一出。

在6月底,郭敬明的《爵迹2》就早早做了逃兵,宣布由于制作原因,临时改档。

日前,喜剧电影《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也宣布,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如期上映。距离原定日期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除此之外,原定这周五上映的由彩条屋出品的青少年冒险电影《墨多多谜境冒险》也于月初宣布改档,具体上映日期未定。

而备受期待的“国漫”《风语咒》的档期之路似乎更波折,原定7月13日上映,后改到7月20日,日前又改到了8月3日上映,7月14日开始点映。

暑期档才刚刚开始,市场变化莫测,或许之后还会出现更多撤档、改档的影片。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药效”太猛:3天破10亿,影史最快

其实,撤档、改档、提档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尤其是在热门档期,若是再有爆款影片,这样的戏码往往会比往常更精彩。

以去年暑期档为例,《绣春刀·修罗战场》提档了近一个月,《逆时营救》《反转人生》《青禾男高》等影片都提前了一日上映;就连同天上映的《战狼2》和《建军大业》也都纷纷提档,只为抢占先机。

事实证明,“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狼2》带火了原本稍显沉寂的市场。其排片从首日的14.4%(提前4小时上映)跃升至41.9%,而后一路攀升至59%。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陷入口碑争议,《战狼2》并无其他有力竞争对手时,其排片率则一度超过了60%,留给其他几部影片的份额不超过40%。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在此之后,像《鲛珠传》这样的“IP”大户也只能推挡上映,《战狼2》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如今,《我不是药神》同样来势汹汹。在前期点映释放了口碑的情况之下,豆瓣9.0开画,首日排片即高达49.2%,并且随着观众口碑的进一步扩散,其排片率也是不断攀升,截止目前(7月11日),其排片高达62.7%。

在此之下,《我不是药神》的票房数字也是一路飘红。仅仅用了3天,其票房就破了10亿,这也是目前为止影史破10亿最快的影片。而截止到7月11日21点,其票房也已经突破了18亿。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暑期档打头阵,被称为李易峰翻身之作、同时也代表了国产电影新的工业化水准的《动物世界》,在其猛烈攻势之下,很快就败下阵来,在其上映首日排片跌落至20%。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随着上周末国产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俄罗斯奇遇记》等其他几部影片的上映,市场进一步被分割。

《我不是药神》则凭借着超强口碑牢牢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其综合票房占比自上映之后就维持在82%—83%之间,周一甚至达到了86.2%。

想来,在还没有出现有力竞争对手时,《我不是药神》的一马当先,和去年的《战狼2》颇有些许相似之处。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超60%排片是否太过霸道?

因此,有人说像《战狼2》、《我不是药神》这样排片占比超过60%、独霸票房的影片,对于电影市场的多元化而言其实也是一种另外的影响。

那么,以现今的《我不是药神》为例,是否会影响、甚至挤压其他影片的票房空间呢?

对此,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记者联系到了南京一家影城的市场部负责人,聊了聊关于排片的事儿。

他以“黄金场原则”来解释:“肯定也会存在一定影响。首先,排片和票房的比例不是一个相等的平行关系,在坐标的某一个临界值,票房这条线会突然大幅变陡,也就是票房上升得厉害。例如,如果一部影片只有10%的排片,那么,它的黄金场占比肯定没有10%,可能会没有或者只有1-5%的占比。但是40%甚至60%的排片,它的黄金场占比就不止这些了。”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也就是说,黄金场占比越多的,势必会对票房贡献率更大。

其次,“大占比排片,对那些没有明确观影目标的观众会有引导性,肯定也会影响其他影片的票房。”

相当于一部好的影片,或者说市场表现火爆的影片,肯定会把路人观众收入囊中。以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说观众很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

尤其是在当下,拥有了好的口碑就相当于拥有了绝对的号令权,那些“非目的性观众”往往会跟风而看,造成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此外,从影院经营的现实情况考虑,也必然会优先排给上座率高、口碑好的影片。并非是高排片就一定会带来高票房,上座率才是真正的考量。《我不是药神》依然处在口碑的红利期,观众热情高涨,在这点上,应该没人会放着这么大块香饽饽而不要吧?

不过,之所以会形成这种“霸主”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同期没有可以与之相竞争的影片。

此外,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今年《复联3》也是如此。在其上映期间,首日排片就高达67.8%,在首周末最高排片更是高达72.1%,综合票房占比超过了90%。同天上映的《我是你妈》、《战犬瑞克斯》等,无论是在类型、还是受众基础上,都无法和其相提并论。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但是,在2014年,同样面临着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与之同天上映的邓超的《分手大师》排片却不降反升,在《变4》超过50%的排片之下,《分手大师》依然取得了超过30%的排片。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撤档的都是烂片?

因而,若以排片过高就给其“定罪”,恐怕也有失偏颇。通俗来讲,观众爱看,排片就多,观众是在用脚为排片投票。

在现阶段,不同于前些年的“浮躁”,往往是口碑好的影片更易得人心,而口碑的基础就在于影片的质量。

也就是说,当下影院排片关键还看质量。如果一部影片前期点映、首映当天,上座率高、口碑好,再加上同档期没有同等实力的对手,那么,第二天就会马上调整排片。

除此之外,演员阵容、宣传力度、支持力度、资源投放以及其他周边因素也都会影响一部影片的排片。

而正常情况下,40%的排片率就已经算是新片上映的临界点。

以《我不是药神》为例,其在前期点映之时的表现就已经相当突出。第一天点映,排片占比为4.4%,然而上座率24.9%,场均人次也达到了30人,为同时段第二。而在第二天,上座率达到了36.1%,场均人次45。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之后,更是将点映范围扩展到了工作日。而正是点映期间的口碑和上座率奠定了其首日排片的标准,直接越过40%的临界点,近50%其实也是在正常范围内。

想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不是对自己的影片有十足的信心,或者影片本身在阵容、话题度方面都具有优势的话,难免会打退堂鼓,以保自身。

就像撤档的《爵迹2》和《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这两部影片,虽然在人气上并不算低:郭敬明的《爵迹2》,本就有原著迷基础,再加上范冰冰、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等主演,也都自带流量,其猫眼的想看人数达到了14万,属于IP改编的粉丝向电影。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而《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作为时隔20年的IP翻拍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喜剧片,猫眼上的想看人数更是超过了30万。

除此之外,像动画片这些具有固定受众群的影片也会酌情考虑改档、或撤档以避免被埋没。以《风语咒》为例,作为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的又一部“国漫”,其实也值得关注。

只是,就像当时的《大圣归来》,这样的影片需要口碑发酵的时间来反哺票房。因而,其选择了7月14开始点映,也就获得了更多的空间。

撤档的都是“烂片”?《药神》超60%的排片又说明了什么?

当然,《我不是药神》的“一片独大”现象,可能会在这周产生一些变化。

在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记者联系的多家影城经理看来,周五上映的《邪不压正》应该会是其有力的竞争对手。

鉴于姜文的影响力,以及该片的话题性,其首日排片应该会在40%左右。只是,是否能在之后延续态势,最终还得看观众的反响。

不过,话说到底,对于一部有口碑、有观众基础的强片而言,40%和60%的排片对票房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于一些中小体量、且质量也过关的影片而言,10%和30%的排片票房就会相差很多。

因而,在相互博弈过程中,平衡这些矛盾,也是市场良性发展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