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就要干實事——記貴州省人防辦指揮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省級優秀第一書記田疆

扶贫就要干实事——记贵州省人防办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省级优秀第一书记田疆

平壩區白雲鎮高寨村曾經是白雲鎮輝煌的“邊城”——國家軍工企業楓陽機械製造廠坐落在村裡,而上世紀90年代初,楓陽廠搬遷後,高寨失去了往日的喧囂,蒼白的石板房端露出貧困的面貌。

2016年4月,田疆甘願放棄在省城工作生活的優越環境,從省人防辦來到白雲鎮高寨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擔任第一書記。

兩年來,他“幹”字當頭,帶領這個二類貧困村闖出一條產業發展新路,用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2017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7230元,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26%,村集體經濟累計達2千餘萬元。

扶贫就要干实事——记贵州省人防办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省级优秀第一书记田疆

聚人心 強班子

“我叫田疆,根據組織安排,從省人防辦下來到高寨任第一書記……”田疆的話還沒說完,有位村民抽了兩口旱菸,吭了一聲打斷田疆的話就出去了:“上面空降下來鍍金的,這個會沒什麼開法,不要浪費時間。”第一次與黨員群眾見面,氣氛凝重,不歡而散,留下田疆在破舊狹窄灰塵遍佈的村辦公室裡。

高寨是白雲鎮最偏遠的村。田疆到來之前,村兩委班子主要負責人各自為政,村民習以為常,見慣不慣,人心渙散。

田疆認為高寨當前的現狀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為一名軍轉幹部,到農村來這點苦不算什麼。田疆駐下來後,就到黨員、群眾家瞭解村情民意,很快熟悉村形地貌,各寨各組。他這一駐,黨員群眾對他刮目相看。“田書記,你還真的駐下來了?”“嗯!”他答道。村民將信將疑。

要搞好工作,不能單兵作戰,得握緊村幹部的拳頭一起用力。他帶領村支兩委幹部、部分黨員代表到就近的塘約村、高田村參觀學習,讓村幹部自找差距,喚起團結意識。到村一個月,他組織全村黨員召開一次組織生活會,有的黨員破天荒敞開心扉說出了許多心裡話。“我自從入黨,頭一次過這樣的組織生活會。”有黨員感慨地說。

田疆尋找機會,與村黨總支書記鄒美剛推心置腹的談心。鄒美剛說:“田書記,你是從省城來的,見識多,思路廣,我們聽你的,大幹一場。”

田疆瞭解到村支兩委成員工作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缺乏一套系統的規章制度,很多工作的銜接上存在一定問題,於是他決定及時補上這個漏洞。打鐵必須自身硬,從村黨組織班子抓起,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每月召開兩次以上黨員學習會議,完善修訂高寨村的《村規民約》,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夯實了高寨村的黨組織,為有效推進高寨村的脫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贫就要干实事——记贵州省人防办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省级优秀第一书记田疆

建基礎 強根基

高寨村是白雲鎮典型的屯堡村寨,坐落在大山之中,全村702戶2236口人,貧困人口140戶527人。石頭房子石頭牆石頭瓦,光禿禿的石山疊疊重重,交通不便利貧困基數大,給脫貧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和挑戰。

基礎設施是村莊發展的一大制約。要致富,先修路。田疆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啟動高寨至吉昌、至八角洞、至老青山、至小白巖四條通組路建設,打開楓陽曾以軍工機械生產一度封鎖的大門,東西南北四路開工,打通高寨連接外界的最後一公里,解決制約高寨發展的至難問題。

爭取扶貧項目,修建群眾反映強烈的底下壩等機耕道共5.8公里;修建小石關、三塊田至茂柏排洪溝,解決年年被洪水淹的問題。機耕道如網穿梭於高寨的田間地頭,改變了過去人挑馬馱的歷史。

危房改造、飲水改造、連戶路硬化、進村公路綠化、路燈亮化,村莊美化……每一件實事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群眾真切感受到了黨的政策帶來的溫暖。

扶贫就要干实事——记贵州省人防办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省级优秀第一书记田疆

謀產業 添活力

高寨脫貧的出路在哪裡?

“田書記主持我們開了三天的會,討論高寨怎樣發展。”村委主任鄒寶元說,“我們決定學習塘約,成立合作社搞‘三變’,帶領全村脫貧致富。”

2016年年底,在村集體合作社種植虧損的情況下,田疆幾經走訪調研,召開村民會議,與村支兩委深入探討,發動本村18名致富帶頭人牽頭,重組了集體合作社,親自為合作社擬定了《合作社章程初稿》,對全村的所有貧困戶均進行利益鏈接。制定了“5221”(即將合作社的利潤50%分配給貧困戶;20%分配給村集體;20%分配給入股社員;10%作為產業發展公積金)的利益分配機制。同時要求確保貧困戶脫貧後兩年內每年保底分紅1000元。

合作社重組,人人參與,人人受益。消息傳開,大家看到了希望,合作社不到10天就順利流轉了285畝土地。合作社重組後,田疆每週組織合作社理事會成員召開例會或工作調度會,在思想上引導,工作推進上協調,合作社成了致富小康路的“輕騎兵”。

田疆深知,利用合作社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經深入研究考察,結合村實際,提出了發展生豬代養和食用菌種植兩項支柱產業。

田疆到各農產品批發市場調查了食用菌香菇的價格較穩定,提出種植食用菌香菇,流轉的285畝土地配套種植萵筍、大蔥、黃花菜的思路。為保證合作社正常運營,不承擔過多風險,田疆提出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得到合作社理事會的贊同。

在產業選擇上,田疆堅信市場的可靠,他三次去了貴陽的批發市場,發現惠水種的食用菌深受四川一家經銷商歡迎,田疆以誠心打動四川經銷商介紹了福建一家在貴州有名的食用菌種植公司。

田疆誠心邀請福建食用菌種植公司到高寨村考察,公司對高寨適合種植食用菌很滿意。很快,雙方達成協議,立即在平壩成立了貴州曦凱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不到半年時間,開通了兩條菌棒生產線,年生產菌棒40萬根。福建食用菌種植公司看好與高寨合作的前景,擴大培育菌棒生產到100萬根,2018年再投入上千萬建設120個食用菌大棚。

扶贫就要干实事——记贵州省人防办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省级优秀第一书记田疆

在產業發展上,田疆還積極與合作社理事會成員商議落實鎮政府生豬代養項目,投入190萬元,僅40天建成了2400平方米的豬舍,代養生豬2000頭,每年為合作社創收45萬元。

2017年,高寨村集體經濟累計達2千餘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7230元,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