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创始人何小鹏为何主动让贤?

UC/ 联合创始人何小鹏为何主动让贤?

俞永福这几年名声很大,不止掌管阿里大文娱板块,还是阿里战略决策委员会委员——这个委员会不得了,是阿里未来战略的最高决策层,相当于常委会。这个委员会只有8人,俞永福跻身其中,可见其重要性,一致将获有传言说俞永福是阿里小皇帝,可能是马云的接班人——这种传言就比较戏言了,不用管他。俞永福不是阿里人出身,俞永福是怎么进入阿里的?很多人会说,不就是2014年uc并入阿里,作为UC创始人,俞永福也并入阿里咯。这里有一个小错误,俞永福其实并不是uc的创始人。

今天咋们讲一个‘容人之量’的故事。一般人创业,给自己找个合伙人,很正常。但是给自己找个老大来,是少之又少。但是uc的正牌创始人何小鹏/梁捷就这么做了。2006年,他们找来了俞永福。也在这员福将的带领下,uc顺风顺水,估值从300万美金,做到了50亿美金。

俞永福能成为阿里储备的接班人人选,在于他能力强,年龄还不大,俞永福生于1976年。1999年大学毕业后,现实深圳证券行业做了3年,2001年初,又作为创业员工加入了联想投资,颇得柳传志真传,在这里,他在6年的时间,从投资经理升值为副总裁。

故事发生在2006年,广州创业公司uc找到了联想投资,想要100万美元的投资。很可惜,融资并没有成功,但是这个项目打动了联想投资副总裁俞永福。投资人加入了创业公司的故事并不少见,阿里的蔡崇信当年也是这样——但是蔡崇信和俞永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蔡崇信甘心做副手,辅佐马云,但俞永福不是,他肯加入uc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厌倦了总当投资人、副驾驶,他想当司机,亲自体验一下掌柜和飙车的快感。

我们都知道,早期创业团队补充合伙人,很少有给自己找老大的,因为大部分创业者都有自己操盘的欲望,uc是特殊案列,何小鹏、梁捷的容人之量也是特列,他俩和俞永福三人构成了UC铁三角能稳步走到今天,也是特列。

何小鹏回忆当时的心态,他说:‘我觉得我当时的想法都非常简单,公司是100的情况下,你获得的一点点都是很多,如果在公司是0的情况下,你有再多,那也是输。人的时间是有限如果真的有机会做到大公司,一定是有多个不同的人,而且是比你强的人。’何小鹏、梁捷的自知之明和宽广胸怀,也让他们在这场创业游戏中得到了利益最大化。

再这样的你情我愿下,俞永福放弃了百万年薪,2006年底加入UC公司,任U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首先就是要帮UC融资。UC在2004年创业做移动互联网,是很不被看好的,何小鹏是融不到资的,他甚至跟丁磊借了80万发工资,可惜丁磊不看好移动互联网,宁可借,也不愿意投资。而俞永福,他拉来了雷军做天使投资。

有了钱,下一步就是该整顿军务,业务上,俞永福也开始带领uc做转型。UC以前是to B的,主要给运营商做业务,13人团队只有3人在做移动浏览器。俞永福判断浏览器是入口,容易成为平台,他坚持让UC放弃中国移动的千万大单,专心做移动浏览器。

如果是2004年到2006年,何小鹏的创业目标,一直卡在活下来的阶段,俞永福的到来,则是把公司带到‘求发展求壮大’阶段。一个有容人之量,一个有长袖善舞的财技,二者惺惺相惜,是uc当年能够成功的直接原因。

当然,后来的故事就更振奋人心了,2014年uc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并组建阿里uc移动事业群,估值高达50亿美元。可以说。无论是uc公司,还是创始人何小鹏、梁捷还是俞永福都获得了价值最大化。

在驱动型的市场中,行业迅猛发展、企业迅速扩大时,跟不上的企业,只能被时代列车甩出窗外。要想公司稳步做大,企业领导人的成长事关重要,他跟不上进度,就得找个强人入伙。这种入伙,有永久性加入的,不如俞永福,阿里蔡崇信。腾讯刘炽平等等;也有阶段性加入的,就是扶上马,送一程,再目送你离开的,比如,在新浪刚刚成立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ceo,就请来了硅谷创业名人沙正治,沙正治熟悉互联网,有大公司操作经验,沙正治担任新浪CEO半年,直到王志东成熟了、中国互联网成熟了,他才离开。另外一个例子就是Google的施密特,老先生帮公司完成了治理框架,业务梳理及创始人拉里.佩奇的成长之后才离开,佩奇重掌公司。

当然企业的这种跨越式成长的成功最大原因还在于创始人的见识和胸襟,当自己能力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的时候,这个见识和胸襟可以作为最后的动力,让企业脱离平庸,朝向更大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