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漫谈「德育」现状与变革-北师大德育研究檀传宝教授

深度|漫谈「德育」现状与变革-北师大德育研究檀传宝教授

人物介绍: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都以崇高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

宋代文人苏辙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

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

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

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做好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被灌输了太多的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理念,

从幼儿园开始,迫于社会和家人的压力下,强行为考试而学习。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开始就各种参加课外补习班,正是这种被强行灌输的道德观下, 我们焦虑着长大。

我们在望子成龙成凤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关注下对孩子们的三观教育呢?值得深思。

在德育领域深耕多年资深学人的檀传宝教授认为,我国的德育太多强制灌输,提升德育的品质与实效性是今后需要社会和教育从业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对于教育类企业里的教育工作者,一方面他认为,除了教育情怀以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专业积累,能够寓教于乐,将美学规律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让孩子从学习中找到内在乐趣。

另一方面,道德品质本身对于教育行业的创业者也是很重要的一种专业品质,檀教授强调,创业者需要有雄心、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自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等等。这些都是成功创业者必备的人格素养。

以下是善缘街0号对檀传宝教授的独家专访内容整理:

1

Q :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德育现状?

A: 道德价值观这些东西并不像自然科学的客观真理,它本身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主观性,在某种意义上讲与个体的主观感受都有直接关系。所以完全强制灌输的德育实效一定是很低的。

所以最好的德育应该是既能够正面的去教育儿童,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良好的德性,但同时这种方式又不是通过强制灌输,而是通过合乎教育规律和合乎他心理发展实际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是我认为之后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

2

Q : 国内对德育教育这方面做的还有一些比较需要改进的地方?

A : 通常大家都是依靠个人经验来做道德教育。我觉得今后对教育相关从业者需要提升他们的德育专业素养,加强与德育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另一个问题就是刚才说到的,强制灌输的东西相对较多的情下,会直接导致儿童的抵触心理。即便是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强制灌输的效率也是很低的。

第三个问题可能是,应试教育对于德育事业的伤害。毕竟在我们国家,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考,整个社会对孩子考高分的期待值都很高,学校教育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走出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阴霾。而在这样一种压力下,从学校的角度,他们很难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德育上。

3

Q : 未来如何通过一些努力加强孩子们的道德教育?

A : 目前道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的时间上的占比来说还是相对较大的。德育作为一种课程从小到大也贯穿了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段。然而,这些课程活动的实际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所以,如何通过不同方面的共同努力去提升德育实效,是未来需要更加注重考虑的问题。

现实情况是,社会公众可能会推崇分数至上主义。然而如果社会不把孩子的品德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把考最好的大学看成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学校也就很难花太多的心思在德育上。

另外,从学校教育来讲,也需要改变观念。比如很多学校会认为,搞太多的德育会影响学生的升学成绩,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德育并不等同于直接的德育活动和课程。从专业角度来讲,德育至少有三个类别,一个是直接德育,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学校定期举办的一些活动和德育课程;另外一个是间接德育,德育有时候要通过不同的跨课程教育间接完成;第三个是隐性课程,教师的教法、师生关系、学校氛围对于学生也有教育意义。

比如,老师和学生平日交流、学校的制度文化里面都蕴含着很强的价值观。从间接德育、隐性课程的角度来讲,学校加强德育未必等于开展那么多直接德育活动。把间接、隐性的德育功能发挥好,德育实效也会事半功倍。

为了加强德育,未来的教育行业,应该从广义的教师群体或者广义教育者抓起,通过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整个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

4

Q : 教育行业创业者应该有什么样的品格?

A :首先创业者应该具备必备的道德人格特征,比如成功的企业家需要有的雄心、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等等。其次,由于创业的困难以及竞争压力,所以创业者需要有意志力、自信心等一般人格特质。

很多中小型企业,做着做着垮掉了。一些中小型企业拼命上市后,创始人卖掉股票、拍屁股走人。有这种赚一笔就走人想法的人,意味着他们的格局都不够大,他们也永远做不了任正非和比尔盖茨。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很大的抱负和社会关怀,很难做成一个很大的企业。

「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对于教育企业的领导人来说,教育领导者应该既有教育家的情怀,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修炼。

当前中国现在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即从中国制造转型到中国智造。这一转型需要大量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教育上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就显得十分迫切。而教育类企业里的从业人员应该是在孩子健康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榜样和帮助者。 如果我们的企业还在办补习班、猜高考题目,实际上是等于是做了落后的教育模式的帮凶,实在是为虎作伥。

对于德育来讲,孩子们应该在探索某些事情的过程中间, 自主建构自己的价值观。我觉得企业完全可以多做努力,帮助孩子的全面发展、增加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帮助孩子们在健全人格发展上面,教育类企业可以做得更好。

5

Q : 如何看待未来德育创新?

A : 在德育领域,我认为应该将创新放在第二位。首当其冲的是应该在德育实践中恢复常识。现在不止中国的德育,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德育,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经验性德育状态。大家十分缺乏对德育的专业了解。如果我们去问一个老师或者校长,他们的德育在观念、做法上与一般人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他们恐怕是难以回答的。所以我觉得未来最重要的努力就是要提高教育从业人员德育这方面专业化水平,毕竟恢复德育的常识很重要。

另外,“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搞德育创新,还要有文化的根基。中国有很多好的教育传统,比如过去的教育十分强调仁义礼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德育观念还是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都应该更多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德育传统。

6

Q : 您提出过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的思想,做何理解?

A : 这句话的源头是高尔基。他说过「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我们俩想表达的意思有一致的地方。高尔基讲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因为伦理道德这个东西,如果直接教给别人,会很容易招人厌,但是如果我们有美感地教,受教育者就不会有那么多抵抗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教育内容与方式创新非常重要,怎么能让我们德育的内容、形式更有美感,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探索的方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强调的就是教育的过程也一定要符合美学的原则。 我认为所有的教育活动,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数理化的教育,都要有要符合审美的规律。比如,你所教授的数学如果招人厌,大家可能就不愿意数数学。反过来如果你把数学的逻辑和科学美展现在孩子面前,他们就可能为数学而着迷。这个时候孩子是主动愿意学数学的,数学成绩当然也会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质量也会得到非常大的改观,教育就变成一个非常人道的事业。

教育其实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教育内容,一个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跟形式都应该有美感。教育者开展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应该符合美的规律。

7

写在后面:

国内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被迫接受着形形色色的强制灌输,从小在各种补习班中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长大以后又背负着追逐名校的梦想,一路走来,是否遗失了最初的美好?或许如果德育更加深入人心,教育会更加的完善,国家也会因为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真正在精神人格上的精英而更加强大。

事实上,我们已经走在了变强的路上。相信未来,更加符合美学的教育模式将使得教育变得更加成熟、美好。

---END---

*本文来源善缘街0号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善缘街0号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