牤牛洞​(散文)

牤牛洞​(散文)

(牤牛神雄姿)

牤牛洞是我童年的聖山。

遠遠望過,那山上的多姿飛來石,是神仙的棋子;想象中那山下的拱立大青石,是神仙的彩虹門;那山中的一草一木,都是靈性無窮的仙界之物。

上小學,遠望牤牛洞,那是神的家園;上初中,遠望牤牛洞,那是仙的地界;上高中,遠望牤牛洞,那是學業緊張之後的神往放鬆。心想山長在那,還會飛了不成?!高考後再爬上去,說不定還能看個稀罕景緻呢!

山沒飛走,我則飛出桐柏山,越來越遠離牤牛洞。中間有幾次,決定去看心中神山,這事那事又沒成行。說白了還是山飛不了的認知使然,直到從童年到中年,直到登了雪域高原神山,直到踏進異國他域湧出無限鄉愁,直到在他鄉娶妻生子又好多年,才在丙申年清明時節,拜望故鄉的奇山,我心中聖山仙境。

從未上山看過近景的我,越發迫切想見眾人口中神奇牤牛洞。辦好家中事宜已至下午,侄子順洲、外甥貴帥陪同前往。車過毛集東河,我搖下車窗,遠遠的望著東北方,望著越來越近的牤牛洞山。車到毛營村後的廢舊小學門前,我叫停車步行,一行人慢慢北上登山。兒子一唱走到松坡處,突然悄悄對我說:"老爸!車可以開到山腳下。你堅持步行這麼遠登山,這是'近鄉情更怯'的本能反應呢。"

誰說不是?!飛來石就在半里開外,我們面南而立,拍下第一張與牤牛洞山親近的照片。咫尺觀望飛來石,如仙桃,如仙棋,如仙人,望久了感覺一陣風過,仙桃搖動,仙棋跳躍,仙人私語,一幅仙境風光,一片仙氣瀰漫,一股仙風勁來,一種遊子情歸,淚奔而出。

牤牛洞​(散文)

(遠望飛來石)

孩子們勁大力大,登山是健將。我和妻攜手相行,或在途中巨石留影,或在高坡遠看故鄉山水,或攀爬在奇石美景中,或駐足路邊山花叢前。

妻問牤牛洞山來歷,我只好將兒時聽來的學舌一遍:先民勞動力水平低下,人們種莊稼少。當時山野之上沒有草,家畜吃的也是莊稼,百姓年年鬧饑荒。天上玉帝知道後,派天宮執掌百草的牤牛神,下凡人間播撒草籽,規定走三步撒一把。牤牛到人間只顧欣賞美景,忘記了玉帝的法典戒律,搞成了走一步,撒三把草籽。來年人間大地,遍野是碧草,莊稼幾近顆粒無收,玉帝聞聽老百姓直達天宮的怨氣,龍顏大怒,雷霆萬鈞,貶牤牛神入下界人間,負責吃光多餘之草,替黎民耕地種莊稼。牤牛神白天履職不停,夜宿於巨石山洞之中,變身常人降福百姓。天長日久,聲名遠播,凡求必應,故稱神仙牤牛洞。

牤牛洞​(散文)

(洞中一日人間一年)

樂山望水之間,山水遊覽途中,時間飛梭天上人間,山才轉一角,水才觀一方,太陽就一頭扎進太白極頂山西南邊。金輝餘光,山霧飄渺,將宏大巨型石門,將秀美蒼松磐石,迤邐蛇山龍峰,捲進海市蜃樓般白雲深處,我們只得一步三回頭,走出滿眼清妙仙境,下山歸去……

牤牛洞​(散文)

(山水牤牛洞一角)

戊戌年清明,再歸故里掃墓。四弟李志知我未了心願,祭奠先人後的第二天,親駕車從新修的王灣漫水橋過沙河,隨山依水盤旋而上,車停山花遍野的山脊平地裡。因不知林中牤牛洞具體方位,哥倆望著高處亭子間而去。

陽光春日裡,山金黃,花燦爛,葉嫩綠,風輕柔,人清爽。好一派淮水兩岸風光,好個無邊光景一時新。走到一片慄林坡脊,望見坡下朵朵白雲滾動,定眼靜觀,牧羊人就在跟前。請教牤牛洞咋個走法,他扒開樹葉,翻過一處又一處龍蛇般巨石,直指溝底綠樹合圍,一片金光閃亮處:那才是你們要去的地者(方)。

牤牛洞​(散文)

(遠望牤牛洞)

滿臉的汗水,滿眼的春光,滿鼻的花香,滿耳的鳥語,隨便找個巨龍青石倚靠,遠水近林,美不勝收。趁著歇息機會,請益手握羊鞭長者,方知牤牛洞又有一典:當年神仙開會駕雲路過,偶然瞄了眼下界風景,正是毛集石屋山一帶,只見山青水秀,峰高林荗,點點巨石,入雲接天,猶如天庭後花園。忍不著按下雲頭,降落石上。眾仙點石成棋,在巨大石盤坐定,玩起棋術雅興。精力集中棋局的諸神,不知下了多少盤棋,只見一個剛入列的新神,腳指縫中長出鑽天竹子,周邊松林毛竹擁伴。寂靜山谷,自然相處,風吹竹葉,天音妙韻。無數猿猴,跳躍其間,嬉戲鬼臉望眾仙。沒見過人間竹子的新神,怕竹定身體,再難駕雲飛天,又怕猴猿上身犯天條,慌亂中打翻棋盤,棋子滾落滿山。


眾仙見棋局被攪,幾個性格暴燥的,飛腳踢動山石,四處滿天飄飛。飛到北邊的成了嵖岈山,落到南邊的成了武當山,飄到東邊的成了雞公山,掉到西邊的成了銅山和高老山。帶隊的天神仙人,心裡覺得怪過意不去,決定在此處搭個過雲天梯,好讓人們到天上看看。說幹就幹,轉眼料石齊全。有喜馬拉雅山的石,南海的沙,黃河泥土,長江的水……有神布雲障眼人間,有神警戒外圍要道,有神製出天梯圖形,眾神分工合作,眨眼間石入圖紙泥沙加固,雲梯建到南天門下。就在功成名就當口,太白金星傳旨:會期提前馬上召開。有個神仙一走神,最後一塊石條沒壓緊,瞬間天梯斷落凡間,今日僅留下仙人遺蹟。成了牤牛洞山上,東一堆西一堆,南幾座北幾座,千姿百態岩石風景……

牤牛洞​(散文)

(《素書》之光)

仙風道骨的長者,見我和四弟聽得入神,說秦末黃石公在牤牛洞,住了一年多,靜心寫出了《素書》,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書。家住離咱這不遠寶豐的張良,當時隱居桐柏山太白頂修行,曉出暮歸多次到牤牛洞叩見黃石公,跪求拜師學藝。經三試心思,過關之後,黃石公將書秘傳給張良,讓關門弟子悟出了治國理政才學,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相。

腳踩青石,手推拱門,人入仙居,心潮澎湃。鑽進僅容一人可過的一線天,頭頂夾在縫中的顆顆仙桃石尖,稍有言語響動,彷彿想晃動滾下。"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是我親近聖山名洞的唯一感覺,其他的記憶全都灰飛煙滅不知處了。過了驚險處,風景在險峰。攀登岩石細縫,抓石上黃荊條樹枝,屏著氣,收緊腹,伏石慢爬,手腳並用,幾經歷險跳躍,終於來到神棋盤上。棋路歷歷在目,仙人盤坐石痕如舊,觀棋腳印清晰可見,只是"觀棋不語",折箭插石約定的箭簇,在斷裂的苔蘚石上沒了蹤影。

牤牛洞​(散文)

《素書》寫作此門中

人立石上,金光披身,素面迎風,浮想聯翩:多少故鄉過往英雄豪傑,歷代幾多文人墨客,還有那充滿無窮動力的百姓,在此與蒼天親近,聽智者故事,從中啟迪頓悟修身,成就人生事業,報效國家民族!劉邦、劉秀、魏延、白朗、彭雪楓、李先念、許立言、尹中卿、許鋼鋒、左然、楊光斌……還有桐柏山中莘莘學子,更有無數後來者們。

牤牛洞​(散文)

座座豐碑

厚重的故鄉文化,美麗的山鄉風景,羊倌那句"咱這咋沒人寫書入史"之問,促我斗膽提筆,寫下歷史鏈條中應有文字。因為文化是民族的基因,牤牛洞傳承著我們文化的血脈,別再讓她"天荒地老無人識"。再用"有的是時間,有的是人寫"的思維認知,自已真的就與牤牛洞失之交臂,真的就放任了個人的歷史擔當,真的就漸行漸遠成了無根的浮萍!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這是《素書》之金句,這是牤牛洞神聖之妙處,這是桐柏(毛集)歷代人們的精神火炬,更是今人應有的文化底蘊。君應見那山野藏龍臥虎之石,就是歷代當地人才庫的座座豐碑,就是後人奮進向上的無言路標,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高地!

牤牛洞​(散文)

(牤牛洞風景石畫)

牤牛洞,遊子心中永遠的聖山神洞。

牤牛洞​(散文)

(作者牤牛洞留影)

牤牛洞​(散文)

(作者牤牛洞飛來石留影)

(2018年4月6日初稿於故鄉毛集牤牛洞,4月10日修改於西城棗林前街70號)

作者簡介:李朝俊,河南桐柏縣毛集鎮人。1981年入伍,歷任海軍航空兵政治部宣傳處新聞幹事、秘書處秘書、組織處科長,2004年轉業至北京市某委任職至今,海軍中校。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刊播作品400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