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校232个专业不招生 77个专业被取消 本科史上最强瘦身

昨天,省教育厅首次公布全省本科专业调整结果。截止2018年春季学期末(7月份),全省高校共有本科专业1392个,2018年秋季学期实际招生专业1160个,招生专业中包含新增的新兴应用型专业66个;不安排招生专业232个,其中撤销85个,停招97个,实施间招19个,因办学条件等因素暂缓招生31个。另外,有77个陈旧专业方向被取消,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专业调整首战告捷。这样的撤并专业范围和力度是我省历史上少的,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山西高校232个专业不招生 77个专业被取消 本科史上最强瘦身

“低质过剩错位”专业是撤并重点

省教育厅以与办学定位的关联度为一级分类指标,分高中低三个层级;以基础传统专业、应用新兴专业为二级定位科目,对目前学校所有专业进行分类定位。同时要求筛查出生源质量低、初次就业率较低、生师比较高的专业

以“低质过剩错位”为红线,提出专业调整意见,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形成切实可行的调整实施方案。

数据说话找准撤并专业

从各院校对本校本科专业定位分类情况看,符合各高校办学定位的本科专业共有820个,约占63%;符合度中等的本科专业共306个,约占24%;符合度低的专业共170个,约占13%。

有44种专业在全省高校专业办学点超过10个,占我省全部专业种类的15.6%,其中超过15个布点的专业有11种,超过20个布点的专业有4种。各高校把撤停专业的突破口放在与办学定位符合程度中等以下的专业上,为特色发展争取空间。

11所高校专业符合程度低

与办学方向定位符合程度低专业点数超过15%的高校有11所,分别是:山西中医药大学(38.89%)、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29.41%)、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28.57%)、中北大学(25.93%)、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1.74%)、山西师范大学(19.67%)、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19.44%)、山西农业大学(19.05%)、山西大学商务学院(19.05%)、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18.92%)、太原理工大学(16.67%)。

撤停与办学定位不一致专业的任务艰巨。

11所高校专业同质化严重

设置有全省专业办学点数超过10个以上专业,并超过本校专业总数50%的高校有11所,分别是:太原工业学院(67.57%)、长治学院(66.67%)、忻州师范学院(63.16%)、山西大学商务学院(61.90%)、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60.71%)、晋中学院(59.09%)、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55.56%)、运城学院(55.10%)、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52.50%)、山西大同大学(50.79%)、吕梁学院(50.00%)。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高校办学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推动高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难度较大。

生源质量低专业236个

据初步统计,全省本科专业生源质量低的专业236个,占比18.21%;就业率低的专业190个,占比14.66%;生师比高的专业232个,占比17.90%。这几个比例都与撤停20%专业的决策部署一致。

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与整理,将为我省专业优化调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下一步工作安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依据。

四所高校主动撤停“负量”专业

山西高校232个专业不招生 77个专业被取消 本科史上最强瘦身

在本次专业优化调整过程中,中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站位高、思路清、措施得力,调出了活力,调出了特色,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目标,自主撤停“负量”专业。

中北大学坚持以服务山西转型发展、加快办学内涵建设为目标,以提升办学特色和优势为重点来制定专业调整方案。在专业调整工作完成后,专业总数由81个减少到60个,调整比例达25.93%,其中工科专业由原来的53个减少到42个,占比由原来的65.43%增加到现在的70%,行业背景和以工为主的办学特色将更加突出,专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其他专业由原来的28个减少到18个,占比由原来的34.57%降至30%,优化专业资源更加集中,布局更加合理,专业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学校预期到2020年,围绕我省战略性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九大产业”,将新设10个左右的新工科专业。届时,学校专业与新产业的适应性、契合度将大大增加,面向山西培养优秀人才和服务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将显著增强。

山西医科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一度在学科和专业规划上贪多求全,招生专业涉及医、理、管、文、法、工、教育等多个学科门类,使专业重心发生偏移。为突出学校优势和特色,学校在2017年确定了“以医学为主,医理结合,医文结合,医工结合,医管结合”的学科与专业发展思路。在本次专业优化调整工作中,停招并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专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学校以专业调整为契机,推进本科专业“顶天立地”建设构想,引领山西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顶天”就是办一流专业,培养创新人才。如临床医学专业是立校专业,具有与部分985院校的同质生源,为我省留住了一流人才。“立地”就是建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培养急需人才。学校共26个本科专业,停招了与办学定位不符、就业率偏低,培养过剩的眼视光学、医学实验技术、英语、劳动与社会保障、健康产业管理、药物制剂等6个专业,减招13个专业,拟新增4个新兴专业,专业调整优化率达65%。

山西财经大学以“导向性、发展性、客观性”促进本科专业建设为目的,邀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专家组来校对现设50个本科专业以及2018年招生的51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进行全面论证和细致评审,同时邀请专家到相关各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专业评估引导各专业合理定位,明确专业目标,诊断专业发展和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发展建议,进一步促进学校、学院、专业分级建立科学、系统、能够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同时学校根据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山西财经大学本科专业信息填报系统”和“山西财经大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系统”,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注重数据分析和事实判断,简化评价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评估以数据为依据,由事实来证明。将校院两级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内评审与校外专家评审相结合,将专家网评与进校实地评审相结合,正在探索构建本科专业评价新模式。对专业建设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形成由“专业评价—专业监控—专业动态调整”构成的专业评价体系。

太原科技大学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做到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做减法:整合撤销与学校办学定位和主流方向符合度低、与服务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节或办学条件较差的专业,2018年撤销4个专业,停招11个本科专业,招收本科生专业由之前的62个减少为现在的47个。做加法:根据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新兴人才的需求,积极培育和增设新兴、边缘、交叉和新工科专业,2018年学校拟申报新专业4-6个,目前在开展新专业申报评审工作。学校相关单位协同工作,确保“停招、间招和整合”专业的在籍学生继续接受教育,保证其培养质量,最终顺利完成学业;停招专业负责人享受原有相关待遇,直至该专业学生全部完成学业;认真做好“停招、整合”专业教师的转岗分流工作。

新增专业要评估

山西高校232个专业不招生 77个专业被取消 本科史上最强瘦身

为了确保新增专业不会出现“老问题”,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新增的备案专业与其学校办学定位和方向的一致性以及招生条件进行评估。

2018年3月,我省通过审批专业4个,通过备案专业94个,共增设专业98个。为有效保障我省本科专业培养质量,确保新增专业不会出现“老问题”,我省对新专业进行了评估,最终准予招生54个专业,准予招生但要控制规模12专业,暂缓招生31个专业,撤销1个专业。

自主理性设置专业

2018年6月,省教育厅印发了《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增设指南(2018-2020年)》(晋教高〔2018〕4号)。引导高校自主理性设置专业。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全省高校专业布点情况,提出了鼓励增设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煤层气、信息化产业、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等12个产业领域相关的94个专业。同时公布了限制增列专业目录,包括布点过多、就业率较低的56个专业,为全省高校开展本科专业增设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建立自主动态专业调整机制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将建立专业优化调整与招生计划、专业新增联动机制,狠抓“撤停”,为“强筋壮体”、突出特色争取资源和空间。经过三年调整,到2020年,分类核定每所学校专业设置基数,建立自主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撤一增一”制度。

重点监控低质专业

开展专业评估与认证,加强对未列入撤停计划的“低质过剩错位”专业进行重点监控。由于各种原因,仍有不少“低质过剩错位”专业未列入撤停计划。省教育厅将根据各本科院校报送的专业定位分类情况,结合第一志愿录取率、就业率和专业生师比情况,对与其办学定位符合度低和符合度中等的专业进行了筛查,计划对部分专业进行重点监控。打造本科专业2.0版

重新部署专业建设计划,重构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发展体系。奋力打造本科专业2.0版,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综合文科专业建设”试点,探索新的专业建设模式。选拔认定一批能够引领一流专业建设的“专业带头人”。引导各高校围绕办学特色组建专业群,以学科群建设为牵引,推动专业集群发展。鼓励支持急需的、能够填补空白的专业建设。结合教育部专业认证的情况,向学校提出专业撤停或建设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