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飛|論人類的文化基因——兼評《守夜人的鐘聲》

陳達飛|論人類的文化基因——兼評《守夜人的鐘聲》

原文收發於筆者個人微信公眾號:一瓣,ID:yibanshuping。


“如果複雜性引起超級文化基因,超級文化基因引起單一性,單一性就會引起滅亡”。科斯塔(R.Costa)在《守夜人的鐘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中如是說。

瀕危生物史密斯藍蝴蝶的唯一食物是生長在加州海岸丘陵地區的一種枯瘦的野生蕎麥。但是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隨著工業的發展和非原生作物的入侵,威脅到了野生蕎麥的繁殖,從而也威脅到了史密斯藍蝴蝶的生存。正因為史密斯藍蝴蝶沒有替代食物可以選擇,同時,其自身的進化太緩慢難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所以,它只能走向滅亡。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單一性帶來毀滅。俗話說,就是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但是,這種單一性的趨勢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隨處可見。以經濟上的單一性為例,大航海時代之前,世界雖然有交往,但仍然有明確的界限。但人類過去200年的發展將不同國家縫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命運共同體……。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國家的相似性至少跟差異一樣地多,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政府來“規範”商業活動,不同國家的經濟運行也有著相似的機理。一旦哪個國家獲得了成功,它就會被當作典範被其他國家學習,一個國家想要制定新的制度,都要拿著成功的例子來學習學習。這一點,中國一定是典範中的典範。

這種單一性是自發形成的。如果全球用統一的語言或者是貨幣,那麼人們的交流和商業活動就會減去不少的麻煩。我們習慣於將持一致意見的人看作志同道合的人,而將與眾不同者看作異端,予以排斥。包容是一件稀缺的品質,雖然它常常被我們掛在嘴邊。但是,這種單一性的簡單邏輯也帶來了大麻煩。赤壁之戰,號稱80萬大軍曹操大軍就是“一個籃子裡的雞蛋”。同樣,西班牙無敵艦隊在時隔千年之後重蹈覆轍,也將艦隊串在一起,最後被英國皇家海軍和海盜聯合部隊以火攻的方式打的落荒而逃。

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會押韻。08年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使得全球經濟陷入困境,中國被迫採用“4萬億”的強刺激託底,致使現在金融系統性風險積聚;被歐元綁在一起的歐元區國家被“歐豬五國”的主權債務違約拽下深淵,至今還不敢退出資產購買計劃。造成這種單一性的原因是有一種超級文化基因在主宰著大多數人的思維

文化基因(mene)和基因(gene)同源,是指任何得到人們廣泛接受的信息、思想或行為。它可以是常識、傳統、理論、偏見,甚至是口號。它既可以在代際間縱向遺傳,也可以在同代人之間橫向傳播。我們所熟知的很多常識都不是真相。記得小時候,奶奶告訴我男孩子腳大有福氣,然後我就很絕望。還有人告訴我,頭大的人聰明,好吧,那我就只能靠勤奮了。可是,實際上,人腦的功能是由於神經網絡決定的,而智力較低的人則是因為神經網絡的不完整造成的;當你的朋友被蚊子叮了,你或許脫口而出,“你的血是甜的”。事實上,蚊子無法對血液的氣味進行區分,而是通過溫度來叮人的,體溫較高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而蚊子通過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來確定人體的位置,並伺機而動;還有些人特別講衛生,每次吃飯之後都要刷牙。但事實上,飯後立即刷牙會使食物中的酸加重對牙齒的腐蝕,一般來來要等到一小時以後。

很多看似正確的觀念背後都是以訛傳訛導致的,還有我們有些時候想當然地認為這就是正確的。人類社會在發展,但也在逐漸複雜化,在面對這些複雜實物面前,人類思想是有惰性的,都喜歡看看專家們怎麼說。可實際上,擁有信息優勢的專家們往往會利用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性去損害信息弱勢一方的利益,檸檬市場絕不僅僅侷限於二手車。互聯網讓信息獲取更加便捷和快捷,但是人們更加難以辨別好壞和真假。

在每個先進的文明裡,當獲取真實的知識非常困難時,信仰就會戰勝知識。所以,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IP經濟才如此潛力巨大,因為IP就是造神運動。誰是最大的IP?噓!!!

隨著我們獲取知識的能力日益下降,我們建立信仰的渴望就更加強烈。當面臨人腦生物能力無法解決的複雜事件時,我們變得容易接受未經證明的意識形態,並開始採納一種危險的“順從”心態。這一點,我們中國人絕對又是全人類的典範。

順從和跟風比自己做決定容易太多。自己一個人不敢做的事情,當有很多人的時候,恐怕我們還能成為最搶眼的那個。這種“集體思維”想必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了,例如當年打砸搶日本車事件,同時還有股市中的“羊群效應”等等。我們習慣於相信集體智慧,但集體行動正是納粹、美萊村屠殺和阿布格萊布監獄事件的原因。這種順從之風在全球化的當代跨越了國界,所以我們看到雷曼兄弟倒閉當日全球股市都在沉痛哀悼。

這種集體行動下的單一性背後,是超級文化基因的力量。所謂“

超級文化基因”是指所有普遍且根深蒂固的信仰、思想或行為,它會汙染或壓制社會上的其他信仰和行為。它是生成信仰的母體,適用於任何領域——經濟、宗教、司法或者自然。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啟了近1000年的黑暗的中世紀,正是因為其複雜,三大宗教興起並廣泛傳播,成為人們心靈的寄託。中世紀初期日耳曼人上自國王,下至平民,都是文盲。他們文化上的這種原始狀態,使其不可能一下子吸收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各項成果。較高文化在蠻族中的普及與提高,需要一個過程,而當時有文化的人只有基督教士,這就造成基督教會在中世紀的文化壟斷地位。基督教運動在十字軍東征時達到頂點,它代表了人類歷史上排除異己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幾百萬人成為宗教迫害的犧牲品,科學家和理性思考者被監禁、嚴刑拷打和殺害。發展因此而停頓。

歷史上,超級文化基因成為發展障礙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曾經堅定的認為地球是平的,在經歷畢達哥拉斯提出地球的圓形理論,亞里士多德提出第一個科學證據,以及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之後,人們才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一個正確觀念的形成,人類經歷了2000多年的努力。同樣的例子還有我們曾經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認為放血可以治病等等,太多荒謬的認知即使爛在我們的頭腦中,也不願意捨棄。更荒謬之處在於,我們即使知道是錯誤的觀念,仍然以一種“將錯就錯”大無畏精神鴉片自己。

陳達飛|論人類的文化基因——兼評《守夜人的鐘聲》

超級文化基因抑制多樣性,就像壟斷者永遠會威脅試圖挑戰者。所以,只有那些能夠與超級文化基因和諧共處的思想、行為和信仰才能生存下來,而這個過程只會使得超級文化基因的地位更加鞏固。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稱之為有洞見的思想難以付諸行動。這與觀點對錯無關,關鍵在於超級文化基因的態度。什麼態度?這就不用筆者挑明說了吧,每當你打開一篇文章,然後被告知因人舉報違規刪除的時候就是答案。

超級文化基因是人造的,人為加強的和人為維持的。所以,它並不是不可以消除的。這就要求我們首先意識到它的存在。它像空氣一樣,我們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我們所學的知識是構建超級文化基因的元素,它無時不刻控制著我們的思維,永遠掙脫不了。筆者曾說過,知識既是武器,也是枷鎖。知識使人聰慧,也會使人盲目。這就告誡我們一定要謙虛,切不可自大。意識到它的存在是第一步,就像作家理查德

·布羅迪說過,“理解文化基因論的人在生活中越來越佔優勢,有其是在避免被操縱和利用方面。如果你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作用機制,就能更加遊刃有餘的應付周圍日益微妙的操縱。”第二個消除壓制性超級信仰的方法是對範式的變革。這只是一種方式,並不是說一定會成功。比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的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人權法案》等等,都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觀念。

強大的超級文化基因是一個過濾器,它有能力審查或毀掉每個有洞見的解決方案。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缺的不是技術,缺的是態度。正如哈耶克所言,“長遠而言,是觀念,因為也是傳播新觀念的人,主宰著歷史發展進程”。也難怪科斯在生命的尾聲還在高告誡,“缺乏思想市場是中國經濟險象叢生的根源”。兩位諾獎得主的振聾發聵之言能有多少國人真的在意呢?

我們都懂得組合投資有利於分散風險,也懂得多樣性增加了人類在演化中生存的概率,而在思想上,我們卻習慣性地馴服於超級文化基因。

殊不知,思想的多樣性,也有利於傳宗接代。


趣味測試

大家來做個測試,測一測自己思想中“想當然”的成分。題目是這樣的:美國有A州與B州,兩個州人口同質(假設其他條件都相同)但是兩個州的離婚條件不同,A州只需夫妻二人任何一方提出離婚,法院就可以判離婚;B州需要夫婦二人同時同意離婚,法院才可判離婚。試問兩個州離婚率哪個更高?

如果大家覺得A高,那麼請再仔細思考一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很想當然地去判斷對錯,這方面建議大家學習一些行為經濟學。這方面我們在喜馬拉雅app上開設的經濟學課程也有專門的章節,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撥冗看看課程詳情,直接在喜馬拉雅app上搜索“復旦名師團”就可以了。

陳達飛|論人類的文化基因——兼評《守夜人的鐘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