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在一出門馬路對面的市場上購得三個大老碗。叫碗,實際上是小小的盆。

米黃色,是玉米麵的顏色。碗底有碗托兒,是為了盛飯後端著碗底不燙手。

敞口的,一個碗就是一朵盛開的大喇叭花。

從碗底到碗口的角度小於90度,碗身大大的斜坡特別適合雙手捧著。馬未都介紹過這種器物的形態叫斗笠盞。

我又在陳凱歌導演的力作《妖貓傳》裡看到白居易吃的油潑面也是用這種類似的大老碗盛的。碗的邊沿細細描著藍邊。

翻個過兒看,碗底寫著五個字:關中八大怪。碗的外面畫著關中八大怪的圖畫。配著文字解釋。

不貴,八塊五一個。一見就愛上了,買了三個。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拿回家洗淨了。看著有種大氣拙樸的美。

中午為配這碗,特意擀了一案面,切成寬條條,和青菜一起下到鍋裡,撈出,再放上蔥花,辣椒麵,用燒熱的油潑在蔥花和辣椒麵上,一道紅光騰起,辣椒麵蔥花被沸油一激,興奮地尖叫,熱烈地歡呼,香氣四溢……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這才更像個土生土長的關中人。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我的家鄉關中地區又叫關中盆地,南依秦嶺,北靠北山(也就是黃土高原)

東起潼關,黃河從旁邊流過。西至寶雞,這地貌形狀,就像是一個天造地設的金盆盆,銀碗碗。

這碗里長著能擀麵烙鍋盜的小麥,也長著能榨油的油菜,以及紅豔豔辣得人涕淚橫流卻直呼過癮的辣椒。

這關中大碗天然就盛著滿滿香香的一碗碗麵,供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祖祖輩輩吃喝不盡。可能因為活得太滋潤。以前,關中地面少有離開家鄉去外面闖蕩尋活路的。走西口、闖關東等等集體遷徙事件多發生在關中之外的地方。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一樣是麵食,關中人能做出許多花樣來。在吃的方面,關中人是少見的天才。他們用聰明才智開疆拓土,建功立業,著書立傳,流傳千古。也懂得生活,熱愛生活。將簡單的麵食做成了一道道美食。

那些童年吃過的飯食,如玉米糝糝面、老鴰撒、攪團……悠遠的香氣如鄉愁一般縈繞在舌尖上。時不時讓人想起。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老鴰撒、攪團,現在也常做常吃。外面的飯館也偶見有賣的。獨玉米糝糝面,是物質匱乏時期的產物。現在已經很少吃了。外面也鮮見有賣的。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那時麵粉是金貴之物,一年到頭,也只有過年才能吃幾天白饃。其餘時間都是吃玉米麵饃和黑麵饃。如果吃麵,別說吃撈然面了,就是湯麵比如臊子面旗花面碎面也不夠吃。於是就有了這個粗糧細糧搭配著吃的新做法,糝糝面。

突然,就特別想吃一碗熱熱乎乎,黏黏乎乎,香噴噴的糝糝面。

於是,就遵循著久遠的記憶嘗試著做了一回。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先挖了小半碗麵和好了用布蓋好醒著。將蒜苗青菜擇洗了切碎了,用油爆鍋炒好了。鍋裡燒上水,開始擀麵。一小案面很快擀好,切成小手指寬的細條條。

這時,鍋裡的水也燒開了,撒上兩把玉米糝,用勺子攪拌,再舀起一勺,慢慢倒在鍋裡看看稀稠,要稀溜溜 ,大火煮開,中火慢慢熬。等水和玉米糝糝熬成了一鍋粥,完全融為一體,分不開彼此時,將面下進去。等面煮熟了。倒上炒好的菜,調上鹽、香醋、幾滴醬油。用我的關中八大怪碗盛上熱氣騰騰的多半碗,再滴點紅紅的辣椒油。先別吃,你先看。碗裡綠的綠,白的白,黃的黃,紅的紅,能香得人鼻塌嘴歪。看得人眼睛也能生出一張嘴來。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吃一口,滋味妙不可言,本是一碗湯麵,湯是湯麵是面,吃麵而喝湯,兩樣是井水和河水的關係。現在因為加了玉米糝糝,黏黏乎乎的將湯、面、糝糝攪和到了一起,如一家人一般相親相愛,分不清彼此了。

在吃不飽肚子還要乾重體力活的年代,這飯和攪團一樣不受人待見,也屬於哄上坡之類的。吃得再飽也不耐飢。人們都想多吃些實實在在的細糧在肚子裡,好化成一把子力氣,幹更多的重活。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不愁吃不飽,而是愁吃得太飽,長得太胖。這種體積大熱量少的飯反而很受歡迎。

真是風水輪流轉啊!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但不管怎麼轉,碗裡關中的特色一直都在。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

令人難忘的還有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招娣手裡捧著的青花大碗,她常捧著這碗,碗裡盛著她親手做的,自己卻捨不得吃的好吃的,滿含期待地遞給她的心上人。她不會說,也不知怎麼說,愛的方式就是想方設法做最好吃的飯菜給自己愛的人吃。這種愛質樸無華卻格外感人。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有人惦記著你,千方百計給你做好吃的,這一定是幸福的滋味。

端著關中的碗,吃著關中的飯,品著幸福的滋味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鄭小萍,筆名看雲起,新聞媒體從業者,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曾在《知音》、《女友》、《遼寧青年》、《西安晚報》等報刊發表作品。散文《母親的虎頭鞋》被收入《沒有大人的夜晚——感動小學生的100歌故事》一書(九州出版社)。

“看雲起的一畝田”所有作品均為原創文字,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歡迎走過路過的朋友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留下自己的真知灼見。歡迎大家常來一畝田,發現美分享美,看雲起,嗅薔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