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照片後,如何後期處理照片才好看?

攝影樂樂


很多攝影師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拿到單反之後不看說明書就拍攝,拍攝完了之後就一臉懵逼,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前期也許沒到位,就想靠後期補,後期又做不到位,那怎麼辦呢?

後期

所謂的後期,在我看來,在數碼時代,還是挺重要的,即便你的JPG直出,JPG直出的話,片子也是經過壓縮處理過的,色彩還是不飽滿,偏灰,色彩很淡。所以一般我們會選擇無損格式RAW格式進行拍攝,然後直接進行後期操作。


來談談我自己對於後期的一些理解吧

先來說下後期軟件的選擇,一般都是LR和PS為主。對於我來說我自己的後期就是選擇將進行拍攝的RAW格式導入LR。

在LR裡,我會進行一個曝光度,色調,對比度,高光,陰影,白色色階,黑色色階還有清晰度,鮮豔度飽和度的調整,對於個別顏色,會在HSL理進行單個調整,調整色相,飽和度還有明度。顏色調整的基準是針對整個畫面而言,做到整個畫面的顏色不偏。

LR調整之後,再導入PS進行修飾,在PS修飾的選擇是先做減法,把畫面中不必要的雜亂先去掉,讓畫面整體顯得乾淨,畫面乾淨了,修起來也舒服啊。然後進行磨皮液化,對人物進行一個修飾。修飾完之後,去做畫面的明暗,把畫面的氛圍感做出來。

接下去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加銳度加銳度加銳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很多人修圖都會忽略這個步驟,其實加銳度很重要,會增加畫面的質感,一般都是最後再加,然後保存輸出。



基本上,後期修圖就這些步驟,分享給你們的都是慢慢的乾貨,希望你能幫助到你們,就是這麼多流程,你可以通過自己的想法去進行完善和改變,成為一個會拍會修圖的攝影大咖。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速刪。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別忘了關注頭條號,並點贊哦!


光影的光陰社


後期處理很重要,這與前期的拍攝是一套的連貫動作。在前期拍攝時,就要預想到後期處理的模式,想要達到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為後期處理留足空間,得到更好的照片。

後期空間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一張照片需不需要後期值不值得後期,都在於前期考慮的結果。一般來說,新聞紀實、夜景焰火,微距等照片是無需後期或不應該過多處理的。

需要處理的主要是風光、人像照片。

拍攝期間最好使用raw格式,以保持更多的細節和獲得最原始的圖像。風光照片主要處理方式現在Camera raw中調整曝光、增加暗調使照片更通透,進入PS後調整的是圖片的風格、冷暖色調、增加通透度、去除照片中的斑點、汙點和雜物等。




人像照片處理主要是改變膚色、調整臉部亮度、磨皮處理、根據前期的拍攝決定後期所達成的風格,是清新照糖水片兒、暗色調、高光片、背景的處理,以及人物形體、臉形的美化等等。

我一直在強調,前期拍攝決定後期的風格,自己腦海中要有一個預處理的過程。這樣在後期處理起來才會錦上添花,後期處理絕不是雪中送炭、無中生有。

問題中的幾張照片都是車展上的照片。車展照片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光場條件較雜,模特膚色怪異失真、臉上或身上光斑較多,沒有細節。背景雜亂也難以處理。選了一張照片事處理了一下,原圖缺點是色調偏冷、清藍光較多、膚色不正常,處理的思路是,調整色溫,改變膚色。


小智攝影文學


簡單說一下。

首先三照片的色域是在Adobe RGB空間,這個設置一般都是相機默認的工作空間。我們的電腦基本上都是SRGB色彩空間。兩個色域如果不轉換,在電腦上看這三張圖片顏色怪怪的。

第二就是拍攝時有兩張是現場光,一張做了閃光燈補償,這樣在原有色溫的偏差下,閃燈的這張與前兩張偏差就更大了。

第三個是拍攝時的問題,擺姿可以重新調整,最關鍵是儘量避開不利於面部塑造的光線,尤其是是鼻子上的三角光,這個是現場紀實拍攝的大忌。

根據以上情況調整這三張片的方向就清楚了,1、在PS裡通過“指定配置文件”和“轉換為配置文件”進行色域轉換。(也可以在Lightroom或是ACR輸出設定時指定SRGB色域)

2、用曲線工具進行色溫、白平衡矯正和畫面整體對比度調整。

3、第三個問題就是前期必須要做而後期無法彌補的或是後期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調整問題。

所以前期要檢查拍攝環境、與模特的溝通,擺姿的調整,相機各項檢查和調整等等,儘量避免照片拍完後回到家看到照片很鬧心。

以上只是對照片的一個分析以及調整方向的確定,具體的操作網上有很多在這裡就不囉嗦了。

自己也只是個業餘的,本想寫的簡單些...抱歉。調整後效果如下:


原片

調整後


oldman14


數碼拍攝一般都會用電腦放大,通過軟件檢查清晰度、色溫和稍作剪裁等等,當然要看你的專業程度和對照片的要求了。
相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