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智能化」更優先的該是「自主化」——說明書

比“智能化”更優先的該是“自主化”——說明書

對於智能家居來說,難點在兩頭:開始是“什麼是智能家居,我需要的是什麼?”,然後是“使用了之後,我明白怎麼回事了,可需要修改時又不能自主操作,怎麼辦?”。那麼,智能家居到底是什麼?有那麼難懂嗎?有那麼難操作嗎?能從“懂”和“不難”開始嗎?

我先來舉個例子:一週前,幫一個朋友的三居室改造不能全宅覆蓋的WI-FI環境。我是這樣做的:我幫他在網絡上購買了路由器(1母1子),直接快遞到他家,並告知:安裝非常簡單,按照說明書的操作流程,自己先試試,如果不行,我來幫忙。在貨到的當晚,他媳婦兒就在微信裡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已經躺在臥室的床上開始追劇了。

比“智能化”更優先的該是“自主化”——說明書

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三個問題:

第一,智能家居到底是什麼?智能家居往大里說,凡是用電可以解決的控制問題,都是智能家居;往小裡說,只要能解決一個電器使用不方便的問題,實現一個更安全、或舒適、或便利的功能,都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全宅的WI-FI覆蓋其實就是智能家居的基礎功能之一。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著各種不便,大多都可以由智能家居來解決。智能家居可以是一個十幾萬,乃至上百萬的龐大規模的系統,也可以是一個簡單的產品,又或者是幾個產品的疊加。因此,無論是智能家居也罷,物聯網也好,都可以從簡單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就看你想選擇湊活或解決了。千萬不要一提到智能家居就去聯想比爾蓋茨的豪宅,它的確屬於別墅豪宅,同時也屬於老百姓的普通之家。

繼續上面的例子,WI-FI覆蓋好了,用手機追劇也做到了,又有了新要求。於是諮詢我,買個什麼電視,我就可以不用舉著手機了。答案很簡單:網絡電視唄。當然如果家裡有老電視也可以配個WI-FI電視盒就解決了。其實解決問題並不難,問題是你選擇“湊活”或不知道怎麼解決、諮詢誰。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

比“智能化”更優先的該是“自主化”——說明書

第二,智能家居有那麼難懂嗎?有那麼難操作嗎?能從“懂”和“不難”開始嗎?智能家居可以從現實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不一定需要在裝修房子的時候就必須“一蹴而就”地完成。隨著無線產品的逐步應用和發展,功能的逐步疊加變的越來越可能,越來越容易。比如享受著挑空窗別墅又為開合窗簾煩惱的朋友,現在可以直接在窗簾後面藏一根線,在容易更換電池的位置裝上一臺電機(不必電源),使用遙控器或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開合窗簾了。

上面的例子還會繼續,我相信我的朋友一旦買了電視,還會來找我諮詢遙控器的問題......這就是本文的關鍵點了:自主化應該是智能化的前提。

比“智能化”更優先的該是“自主化”——說明書

第三,智能家居可以不求人了。智能家居範疇的編程界面,正在逐漸圖形化、傻瓜化。也就是說,你自己就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編輯自己需要的功能,讓所有電器“聽話”,並統一管理,讓它們按生活場景自動完成相應的功能,最終,甚至不用你再為電器的控制操心,智能就真真正正地實現了。請相信編程會越來越簡單,並且越用越簡單,“用”起來才是關鍵!想當年在辦公室要組建一個局域網需要專業的網管來建設和維護,現如今,我的非網絡專業的朋友,自己不就在很短的時間裡搗鼓好了嗎?

比“智能化”更優先的該是“自主化”——說明書

智能家居其實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自己在解決了一個“剛需”的問題之後,會發現另一個需求,不斷髮現並解決,逐漸積累成一個按照個人生活習慣、符合自我思維邏輯的一個互為條件,互相聯動的“定製系統”。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由於考慮不周全,重複花費,或由於產品互聯互通等問題,造成浪費。但產品的更新換代是必然,我們的手機不也是這樣嗎?況且,產品的互聯互通是必然,看看如今的互聯網,未來的物聯網也會別無二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