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 一扇門

推,拉,一個動作。

打開,關上,一天的生活。

一個人,一扇門,一個世界……

一個人 一扇門

1

門 裡

推開那扇門,裡面裝著的是我七彩的童年。回憶起曾經的兒時,有鳥鳴、有蛙叫、有哭、有笑…如果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童年,那就是甜。

我的童年生活是在南安的一個小村莊度過的。洪瀨陳塘——我的家鄉。陳塘雖小卻很美,美在山、美在田、美在人。今年端午,再次回到陳塘,田間的小路、路旁的榕樹、掛著微笑的人們,一切還是那麼的熟悉,儘管此刻的陳塘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漫步在家鄉的土地上總是透露著一股親切的泥土氣息,這也許就是回家的感覺吧。

一個人 一扇門

回到家中,準確的說是回到了奶奶的家中,那座曾經華麗的合院式磚石厝已經變得陳舊,在它裂開的縫隙之中我彷彿看到了歲月的痕跡。家中的格局也在歲月的更替中悄然的發生了變化。

而奶奶的房間卻沒有任何變化,房間裡記滿了我成長的點滴。貼在奶奶房間牆上的還是那張紅燈籠製作的卡片圖,那是我上幼兒園時,由於感冒發燒錯過了一節美術課而留下的。那節課,正是我心心念唸的紅燈籠製作課。為了紀念那節逝去的美術課,我將紅燈籠製作卡片貼在了房間最顯眼的位置上。如今,二十個年頭過去了,卡片還在,而童年已經不在了。這張卡片也成為了童年記憶中永遠抹不去的遺憾。

一個人 一扇門

家裡有一個小天井,兒時每次回家推開門的一瞬間,天井的景緻總是第一時間映入眼簾。然而,對於天井的摯愛,源於那一場場雨。每當下雨時,雨滴輕拍青瓦,調皮的在瓦簷上嬉笑打鬧,一不小心,他們就開啟了追逐的模式,一個縱越便滑落到我的掌心上。待雨水滿過手掌,我都會赤著腳丫踉蹌的跑去和奶奶邀功,似乎做了一件驕傲的事情。

由於結構的改造,如今,家裡的天井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層的小樓。每次回到家中,隱約中都覺得少了一份兒時屋中追雨的歡愉。然而,慶幸的是,站在新樓上,每每開門便可見山見田,青青稻田養眼怡情,陣陣蛙聲悅耳動聽,望著旁邊的古厝讓人心靜安寧。

一個人 一扇門

回到家鄉,最牽掛的就是那條“蝌蚪溪”了,在夢中還時常能見到那條溪。那是我們田間的一條小溪,記憶裡,它清澈見底,每到春天溪裡面都有許許多多的蝌蚪游來游去,拿一個杯子在水裡舀一下,就會被蝌蚪裝滿,所以我稱那條溪叫蝌蚪溪;蝌蚪溪裡流淌的是我的記憶還有奶奶的童年,而這條溪如今已不再是童年時的味道了。清澈的溪水早已乾涸,叮咚的溪水流淌聲也在淤泥沉積下消失了。

2

門 外

打開那扇門,我就走到了現在生活的城市——泉州。同樣也是一個很美的地方。美在人文、美在風情、美在建設。從小學開始我就來到了這裡,這裡也成為了我的家。而陳塘已經從家變成了我的家鄉。

“此地古城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大概就是世人眼裡的泉州。香菸嫋嫋,佛音聲聲,每逢農曆二十六,許多信眾不遠千里都會帶上一顆虔誠的心來到開元寺,祈禱一年的平安。漫步泉州,時時會產生一種身處《清明上河圖》之中的感覺。古老的西街上,許多老行當仍舊存在,生意不絕;有著百年曆史的中山路不失熱鬧、乾淨,使之成為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商業街;在榕樹碩大的樹冠下,老人們聽著唐代便開始傳唱的南音…泉州是一座頗有禪意的城市,禪在生活中。

一個人 一扇門

“要留住一個人的心,首先得留住他的胃。”泉州的小吃,總是遊子心底最美好的回憶之一,裡面有家的氣息、媽媽的味道。面線糊聲明遠揚、燒肉粽名震四方,清明潤餅爽口入味、蚵仔煎奇香誘人…小吃在泉州就像灑落在街頭巷尾的精緻。往往漫步街頭的時候,便會不期然地與之相遇。泉州小吃給人的感覺就是,你餓的時候,地道的美食就近在身邊。和走近這座城市一樣,別太貪心,也彆著急,慢慢閒逛著,味道自然而然地就一一品出來了。

一個人 一扇門

在泉州,我看到了免費為環衛工提供午餐的黃群實、任勞任怨服侍殘疾丈夫的“紅衣媽媽”連美華、揹著媽媽看水上抓鴨的“孝心哥”李軍…這些最美的泉州人們用自己的勤勞善良築就著泉州這座美麗的城市,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詮釋著“愛拼敢贏”的精神。在泉州,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變化和崛起,道路擴寬讓人們溫暖、城市建設讓人們歡喜、高鐵火車站讓人們便捷、經濟領跑讓人們讚歎。

一個人 一扇門

3

這,就是泉州,我的家;在這裡,我學習、我工作,我生活、我成長,它是夢想放飛的起點、是一個讓我快樂的地方;在這裡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從事著自己熱愛的工作,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一扇門、一個家、一群人。推開這張門,開啟了一天的生活,合上這扇門,結束了一天的時光。每天的開開合合,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卻訴說著不同的故事,發生著不一樣的變化。開門、關門,簡單的動作不斷的循環往復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