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第一件1957年6月,阜南縣常廟鄉一位叫徐珽蘭的農民在潤河灣打魚,在撒了多網無果之後,這一網似乎要有大收穫了。看著越拽越沉的漁網,老徐心想:肯定抓住了一個大傢伙。誰料想,等網一拉上來才發現,原來網住的是一堆破銅爛鐵。總共8件還綠鏽斑駁,形狀奇特。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畢竟廢銅爛鐵也能值錢,老徐就把他們帶回了家。

直到有一天,可能是老徐網出八件破鐵的消息流傳了出來,安徽省博物館派考古人員前往調查,經清理鑑定,這8件文物都是距今三千年前商代晚期青銅酒器,它們分別是:龍虎紋銅尊和饕餮紋銅尊各 1件,銅斝、銅觚、銅爵各1對。此時的老徐才知道,自己這一網立了大功。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可以說,這八件之中個個都是價值連城,但其中一件-龍虎紋銅尊最為珍貴。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龍虎紋青銅尊高50釐米,口徑45釐米,重約20公斤。整體成三層花紋。肩部塑造3條生動的蟠龍形象。龍頭突出,額有雙角,形態威嚴。腹部以三道扉稜為界,分隔三塊同樣的紋飾,皆為雙虎食人狀,虎頭居中,為高浮雕,左右兩側為淺浮雕的虎身,裸體人頭被老虎吞入口中。最下面的圈足上雕有饕餮紋飾,看起來極其兇狠。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這裡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這些青銅器不在墓中而是到了河裡?

專家解釋到:阜南縣靠近淮河中游北岸,可能是由於在很早之前的某次河水氾濫導致河道變遷,就將埋在地下的陪葬品衝到了河裡。當然,這也避免了被盜墓賊盜走。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據說此寶被發現後上交到了國家博物館,安徽省和阜陽地區組織了許多專家進行復製件的鑄造。但根本沒人能夠複製出來,寬大的口沿和輕薄的重量都是難以解決的難題。就是國家博物館在外展示的複製品也比原物重了兩倍,由此可見三千年前工匠們的精湛技藝。

第二件 在河南省博物館,有一件春秋中期製作的大型青銅器,工藝之複雜,製作之精良,讓人歎為觀止,現代工藝至今難以複製。這件青銅器名字叫雲紋銅禁,是河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遊客在參觀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中"禁"字有禁戒飲酒之意。由於周朝人親眼目睹了商王朝的滅亡,他們認為夏、商兩代滅亡的原因之一在於嗜酒無度,因而將承放酒杯的案臺稱為"禁"。周朝還發布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其中規定:"王公諸侯不準非禮飲酒,只有祭祀時方能飲酒;民眾聚飲,押解京城處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執法者,同樣治以死罪"。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雲紋銅禁局部

尤為壯觀的是,銅禁身周攀附著12條龍形怪獸,怪獸曲腰卷尾,探首吐舌,嘴巴伸向銅禁中心;另外銅禁身下還有10個昂首前行的虎形足,承托起銅禁,龍與虎相互輝映,使得整座銅禁看起來莊嚴神聖。目前出土的雲紋銅禁全國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件體積最大、時間最早,工藝最複製。這件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淅川縣下寺村。出土之時已經受損嚴重,當中的案板破成了七八塊,河南博物院高級技師王長青帶領四位弟子,耗費四年時間,花費四萬元人民幣,將一堆銅梗和銅渣拼接修復而成一座精美壯觀的銅禁。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雲紋銅禁修復前(圖片來自網絡)

雲紋銅禁通高28.8釐米,長103釐米,寬46釐米,雲紋銅禁重90多公斤,呈長方形。類似於現代人用的茶几和案,四周以透雕的多層雲紋做裝飾,通透性較好,似天空飄浮的朵朵白雲,禁身的上部攀附著12條龍形異獸,它們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禁的中心,形成群龍拱衛的場面,另外有十二隻異獸蹲於"禁"下為足。其器身由粗細不同的銅梗支撐,這些銅梗共分5層,最內較粗的一層是樑架。每根樑架兩側伸出多處支梗,猶如古代建築上的斗拱。多層重疊,縱橫交錯,支梗又相互捲曲盤繞,而又互不連接,全由內層作支撐,工藝十分複雜而又精良。

青銅器的工藝現代工匠,難複製,難到了一批工匠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採用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文獻所見中國最早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在唐代初年,據《唐會要》記載,高祖武德年間鑄造開元通寶,用的就是失蠟法。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雲紋銅禁是楚康王在位時的令尹(相當於宰相)子庚豐富隨葬品中的傑作之一,鑄造年代不晚於公元前552年。雲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