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我與澤州是有淵源的。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上世紀70年初期,每年的正月裡,也就是我七八歲的時候,父親都要領我從陽城鄉下到周村的石淙頭走親戚。頭一天晚上凌晨一點就要出發,步行30多里的路程,走4個多小時,趕5點鐘去周村的汽車。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那時候的車是大卡車,路是沙土路,車上也沒有覆蓋的篷布,跑起來的時候不僅塵土飛揚,還異常寒冷,儘管我勒著方巾,但還是抵抗不住嚴寒,凍得臉部僵硬、眼睛直流淚,著實難受。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在那國力微弱的年代裡,周村是蕭條荒涼的,同眾多鄉村一樣,周村人居住在低矮的房舍裡,面容枯槁,忍受飢寒,頂著星星下地,扛著月亮回家,終日為生計忙碌,還一貧如洗;衣著破爛的行人,慢悠悠的在村裡晃盪,街心的土路上,坐著幾個穿補丁衣裳的老太太,面前擺著幾個雞蛋,祈求能換些油鹽錢;來來往往的牲口拉著鐵軲轆車緩緩而行,吱呀吱呀的響著,塵土飛揚,趕車人手裡揮舞著長鞭還不停的吆喝著牲口,似乎也吆喝著飢餓、吆喝著貧窮。僅有那古老的城門,殘缺的城牆,寂寞的魁星閣,使周村人多少有點自豪,使周村人淒涼的心情有些許的安慰。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上世紀7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城鄉大地,周村人渴望中的新時代來臨了,人們開始探索、尋求發展的新路徑。而周村真正的發展機遇是源於一股更加強勁的東風——1985年4月30日國務院發佈的市管縣體制改革令。原晉城(縣級)市升為地級市,原晉城(縣級)市區域劃分為城區和郊區;不久之後,郊區又改為澤州縣。從此,澤州這個響亮的名字飛往全國各地,響徹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從此,隸屬澤州的周村人開磚場、挖煤窯、建高爐、闖商海、修公路,建設家園,以亙古未有的熱情和勤勞的智慧,揮灑著汗水,描畫著一幅幸福、吉祥、美好的五彩雄圖。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轉眼間,40多年的光陰匆匆而過,周村人為建設家園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勞,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實績。40年間,周村經濟發展迅猛,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澤洲縣名列前茅,並一直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前些日子,我又到了周村,那一排排讓城裡人看了都眼饞的新房,一條條閃耀著驕人光彩的水泥路,一座座工廠,一間間賣著土特產、日用百貨、五金交電、高檔家電、摩托車、播種機等應有盡有東西的商鋪,還有那慷慨激昂、衣著時尚、步履勿忙的行人,使我驚訝。這就是我記憶中的周村嗎?假如不是我親歷所見,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輕信周村的鉅變。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周村變了,她經歷了歲月的磨礪,換上了新裝,露出了新顏,一派生機;周村人富了,住上了新房,有了工廠、商鋪,口袋殷實了。而且,晉陽高速穿境而過,如同給周村的經濟發展插上了展翅飛翔的金翅膀。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如今,我再到周村的石淙頭走親戚,一樣的路徑,卻今非昔比。路,已從過去的沙土路變成了水泥柏油路,晉(陽)侯高速高速路上的空調大巴車,一天發幾十趟,坐在車上舒舒服服,心情無比愉悅。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這40多年來,我親身見證了周村的滄桑鉅變。雖說,周村僅是澤州縣的一個鄉鎮,但她足可以點代面,展示澤州發展與變遷。每每憶及周村這些往事,我的心情也沉浸在無比的幸福之中。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作為澤州的子民,我將永遠的關注澤州,當以藍天為紙,丹水為墨,抒發我的無邊狂喜與萬丈豪情。

以周村一隅,看澤州四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