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農產品滯銷,農業衆籌的幾個新玩法

第170篇推文 正文:2040字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不讓農產品滯銷,農業眾籌的幾個新玩法

王一小專屬發文福利

每年,總有很多“XX滯銷,幫幫我們”的新聞屢見不鮮,滯銷大爺飽經滄桑的臉龐成為滯銷農產品的形象代言人。

不讓農產品滯銷,農業眾籌的幾個新玩法

歸結起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

中間商為賺差價,從源頭對農產品價格打壓厲害。

農產品供銷不平衡,渠道不流通,信息不透明。

怎麼解決?

選擇眾籌,通過互聯網提前找準你的客戶,幹掉中間商,直接面向客戶!

先了解什麼是眾籌?

首先眾籌不是簡單的預售, 眾籌是群策群力去做一件事情,籌人,籌資源,籌錢,資金只是其中的一塊。

比起商業銷售行為,眾籌更注重項目創意及新穎性,以及發起者的行為能否引起投資者的共鳴。

眾籌是信任,依靠群策群力去做一件事,少不了人的推動,人文情懷也不可少。

眾籌中心點是事件,而不僅僅是產品。

不讓農產品滯銷,農業眾籌的幾個新玩法

農業眾籌範圍廣泛,一切與農產品相關都可以參與眾籌,包括農產品、農副產品、土地(基地)共建權、生態旅遊等。

眾籌並非割裂,而是融合在一起的。

比如:

王二小在郊區有一個農場,裡面專門種蔬菜,他除了可以將農場裡的蔬菜拿來眾籌之外,也可以做鄉村旅遊,還可以招募共建人,拿出農場每年的收益與共建人進行分紅。

如果王二小的項目足夠好,他還能主動吸引一批願意為你賣貨的代理商。

農業眾籌項目如果僅農產品或農副產品可以提供的回報有:

首先農場中的水果、蔬菜。

為了吸引用戶關注,在項目中,你的初衷、願景要描繪得真誠懇切,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保證農產品必須安全(無農殘或不超標),再是優質、健康、生態。

其次要把你產品的優勢描述得更加詳細。

農產品本身的風味口感,獨特的地理優勢,你的種植優勢等,用真實優美的圖片呈現你的農莊、農產品、環境,再用文字打動用戶,讓他們關注你的農場和農產品,然後掏錢為你的產品買單。

農產品中,蔬菜、大米、生鮮等作為消費頻次高的生活必需品,推出年(半年)套餐很有必要。

提前為用戶配置好產品,讓用戶先付錢,然後再每月配送一次;提前預定套餐,會有城市家庭選擇的。

代理權

很簡單,就是讓別人來幫你賣貨。

用戶被你的項目吸引,通過金額多少來享受不同的代理價。

拿貨3000與拿貨10000的價格自然不一樣。如果你的產品在線上銷售,你可以為你的代理商提供提供一件代發服務。

代理商除了有產品進價優勢之外,也能享受到產品福利,比如免費獲得農產品、基地(農莊)免費體驗機會等。

拿貨量到達一定額度還可以給予返還一定的佣金。

分紅權

拉入合夥人參與共建分紅,是近幾年才出現的。

這是用戶對你的項目進行的一筆投資,所以項目中必須要淋漓盡致地體現項目的優勢與發展潛力。

告訴想要入夥的人,你的項目週期為多少年,項目估值多少,退出節點是什麼年份,預計年化收益多少,這些非常重要。

項目中,無論你是種水果蔬菜,還是養雞養鴨,基地的規模與區域都必須詳細交代清楚。

我們來舉個例子:

王二小有個100畝的番茄園,由於缺乏資金與銷路,便在網上給自家的番茄園做眾籌。

除了番茄這個產品之外,他還招募共建人,項目估值800萬,週期3年,投資退出節點是第三年。

共建人投資10000元,就能得到番茄園每年0.2%的分紅,分紅收益可以直接給,當然也可以轉化為番茄園消費金使用。

除了分紅之外,還給投資人每月提供10斤番茄,以及3次入園免費採摘、遊玩機會。

三年後,王二小可向共建人發起回購。

對於王二小來說,度過了最初的資金渴求期之後,無需再攤薄自己的利潤;對於共建人來說,投資也有了退出方式。

這就是眾籌分紅的玩法,共建人的確定也是雙向的選擇。一旦確立之後,就簽訂合同,表示生效。

適合農業的眾籌平臺有哪些?

眾籌網

2013年正式上線,農業板塊主要以產品眾籌為主。

只需註冊登錄就能發起眾籌項目;對眾籌者要求比較簡單,相對應的,單個項目眾籌金額也比較低,大多在萬元以下。

淘寶眾籌

淘寶眾籌的農產品板塊以農副食品、保健食品居多。

要在上面開啟一個眾籌項目需要有淘寶店,而且淘寶會審核眾籌項目,如果項目創意不夠明顯,或者賣貨目的太明顯,則可能會導致項目不通過。

京東眾籌

主要以產品為主,和淘寶一樣需要審核;對項目的描述要求比較高,需要突出項目特點。

開始吧眾籌

有專門的農業板塊。

除了產品眾籌之外,還有共建人眾籌、招募代理商等,涉及共建人眾籌的項目募集金額都比較多,一般在百萬以上。

平臺有專門的攝影、文案、設計團隊,可以給項目提供包裝,需要收費;項目成功後按一定比例抽成。

當然,不要將眾籌簡單地看做一種商品銷售行為,項目中的一切文字、圖片都要為打動你的用戶而服務,讓他們心甘情願為你的情懷和產品買單。

不讓農產品滯銷,農業眾籌的幾個新玩法

在農業領域,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安全、健康、優質的農產品需求逐年增加,這類農產品的眾籌項目也最火熱。

而有的人為追求產量和效率,採用催熟、噴藥,甚至濫用抗生素農藥化肥的方式種養,如此必然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

這類農產品光有量沒有質,如果要眾籌沒有任何優勢。

作為新農人,做好農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信任的是誠實、忠於土地、有顆赤子之心的良心農人,而不是那種“種出來自己都不吃”的心黑利慾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