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民族品牌 400億盈利餵肥日本大股東

它,是港股市場上堅挺不敗,市值超過千億,10年上漲20倍且至今聳立於歷史頂峰的超級大牛股。它,20多年來一直生產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消費量最大的方便麵和非碳酸飲料以及夾心餅乾。它,一向被消費者視作親切的“臺資品牌”。這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康師傅”。

扛民族品牌 400億盈利喂肥日本大股東

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四兄弟(臺灣籍),是“康師傅”品牌的創始人。

1991年,天津科技開發區招標,“康師傅”在此註冊了頂益食品公司。“康師傅”方便麵一經推出,廣受市場好評。

1996年2月,現“康師傅控股”前身“頂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全名頂益(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322”,公司大股東為魏氏兄弟控制的頂新(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頂新”公司及魏氏兄弟旗下的其他產業也受到影響,隨後,魏氏兄弟決定通過出售“頂益”上市公司股權的方式,來化解大股東層面因擴張過快而導致的財政窘境。

“頂益”公司1999年發佈的系列公告顯示,對於出售股權事宜,康師傅方面起碼先後與包括“金寶”、“統一”、“三洋”在內的多家企業進行過商談。其中,“統一”方面1999年4月24日一度與“頂新”簽訂了一份沒有約束力的投資備忘錄,高達上市公司總股本33.14%的股權出讓似乎很快就會成功。然而,隨後風雲突變,“頂新”方面於1999年6月15日宣佈,已有條件同意向“日本三洋”出售上述33.14%“頂益”股份,同時終止了與統一及其他有關方面的磋商。

1999年7月7日,頂新國際集團與日本三洋食品株式會社正式簽約,以每股0.80港元之代價出售近13.84億股“頂益”股票,上述交易總金額近11.07億港幣。從此以後,在上市公司的股東構成中,臺資“頂新”與日資“三洋”開始平分秋色。

2002年7月3日,“頂益”公司及股票更名為“康師傅控股”。

扛民族品牌 400億盈利喂肥日本大股東

董事會日本人佔半壁江山

股權轉讓塵埃落定之後,“日本三洋”開始實質性介入上市公司管理。首先是派出董事,1999年7月,三洋提名TakeshiIda先生、Seiichi Ikeda先生及Ryo Yoshizawa先生為執行董事,原任公司董事的魏應充辭去董事職務,除此以外,按照收購協議,三洋方面還可以提名一位非執行董事,進而在董事會中佔據4席,與公司創始人旗鼓相當。

子公司被日企大舉參股

除此以外,日本三洋進駐上市公司以來,一系列的對外投資活動當中,都有日資企業深度介入,如果把康師傅控股的下屬子公司股權比例也考慮在內的話,日資的話語權就更深更大。

比如,2004年1月2日,康師傅公司與朝日及伊藤忠訂立協議,日方從上市公司方面收購康師傅飲品控股50%的權益。該項事宜,於2004年4月21日做實,日方最終支付的收購價為28億元港幣。

2004年3月29日,公司宣佈與伊藤忠籤立協議,康師傅轉讓旗下“頂通”已發行股本約49.99%予伊藤忠,涉及金額近7800萬港幣。該項業務於2004年4月23日完成,旨在與伊藤忠方面在中國物流業建立策略性夥伴。

2005年7月4日,康師傅旗下全資公司康師傅糕餅“BVI”有限公司,與龜田制果株式會社以合資形式成立天津龜田食品有限公司,該合資公司主力製造及銷售米餅。

扛民族品牌 400億盈利喂肥日本大股東

2008年11月20日,康師傅上市公司之大股東頂新集團與日本AI Beverage Holding Co., Ltd(簡稱AIB)進行商談,AIB公司擬向頂新方面出讓旗下康師傅飲品控股約9.999%之權益,代價約21.84億港元。資料顯示,朝日啤酒株式會社以及伊藤忠商社株式會社分別持有AIB公司80%以及20%的權益。該交易隨後獲得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批准。該筆交易,日本方面僅用了4年時間,便獲利近16億港幣。

2010年9月28日,頂新方面再度從AIB公司方面購買康師傅飲品控股8%股權,該筆交易涉及金額高達近40億港幣。相較於2004年的初始投資成本,該筆交易,日方獲利近35億元港幣。該筆交易後,日資AIB在康師傅飲品控股中的持股比例下降至31.996%。

2012年4月9日,康師傅附屬公司與Calbee及伊藤忠商事簽訂合資協議設立從事生產及銷售休閒食品業務的合資公司。

2012年5月17日,康師傅方便食品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與日本普利瑪火腿株式會社簽訂合資協議,經營畜禽產品加工業務。

對於康師傅在中國創造的輝煌戰績,很多投資界基金經理都表示“值得尊敬,歎為觀止”。但對於普通公眾而言,這樣一個與大家日常生活形影不離的企業,在公開宣傳其產品的過程中卻一直刻意隱蔽其股東背景,用“民族品牌”的口號樹立其產品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