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 近期正在大舉建倉!

據不完全統計,6月19日以來,有19家公司發佈員工持股計劃,資金規模超過30億元;有25家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公告近期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票,累計買入金額已經超過30億元。

不過,在經歷了上一輪員工持股計劃熱之後,上市公司及員工看待員工持股計劃日趨理性。從近期披露的信息看,結構化產品寥寥。此外,6月19日以來,璞泰來和齊信股份公告擬終止員工持股計劃。在資管新規等監管政策和市場融資難度加大的環境下,高槓杆的員工持股計劃獲利模式或難以為繼。

員工持股計劃密集發佈

目前19家公佈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中,規模超過1億元的有搜於特、索菱股份、大北農、三七互娛等6家公司。

这些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 近期正在大举建仓!

25家近期建倉的公司中,有恆逸石化、長盈精密等11家公司二級市場累計買入規模超過1億元。恆逸石化近期買入金額最高。公告顯示,截至6月22日,公司員工持股計劃認購的相關產品已通過二級市場購入公司股票成交金額3.95億元,成交均價16.27元/股,剩餘不超過14億元員工持股計劃將陸續推進。公司最新收盤價為14.62元/股。

这些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 近期正在大举建仓!

有私募人士對中國證券報(公眾號:xhszzb)記者表示,上市公司此時密集拋出員工持股計劃以及積極建倉,意圖向市場傳達股價被低估的積極信號。該人士認為,本輪調整中,有一部分個股被“錯殺”。此時員工持股計劃建倉可低位吸籌,不過投資者仍需仔細鑑別公司質地。

積極降低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內即將到期的員工持股計劃中,近5成出現浮虧。近期市場調整下,更有*ST凱迪、智慧松德以及康盛股份遭遇被動減持。

員工持股計劃本是將員工利益與公司市值相結合意圖激勵員工,面臨如此風險,上市公司大股東紛紛選擇置換優先級分額、建議展期等方式控制風險。

華業資本和富春股份均選擇大股東出資置換優先級和展期的方式控制員工持股計劃風險。華業資本公告表示,公司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為1:1槓桿結構,配資優先級資金為1億元。公司控股股東出資1億元替換全部優先級份額並不享有投資受益。本計劃將成為非結構化產品,可隨時終止。計劃終止後剩餘淨資產將按投資比例分配。該員工持股計劃完成建倉到近期公司股價下跌超過2成。

富春股份面臨的情況更為嚴峻。公司2016年員工持股計劃購買產品同樣是1:1結構化產品。公司完成建倉時價格較最新停牌前價格下跌超過6成,控股股東近期也通過自有資金1億元完成替換優先級分額並延期員工持股計劃。

一位場外配資人士表示,大股東出資置換優先級資金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金融機構提供的優先級資金到期需退出導致員工持股計劃無法展期,二是股價下跌導致員工持股計劃面臨爆倉壓力,大股東出資置換在降低風險的同時穩定股價。

此外,近期奇信股份和璞泰來公告顯示,因市場融資環境發生較大變化,金融中介機構無法提供融資支持,相關信託計劃未能按期成立,故終止員工持股計劃。

前述配資人士表示,目前金融市場實際融資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銀行信貸收緊,資金出口收緊,加之機構風控嚴格,擔憂股價下跌風險。“現在通過金融機構尋找優先級資金難度增加明顯,成本明顯提高,這可能是很多員工持股計劃終止的原因。“該人士認為。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