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又稱知了猴,爲什麼進伏以後就會沒有了?

風塵說股


首先說下,今年的入伏日期是7月17日,還有幾天就到了,而金蟬入伏之後還是有的,並且數量有增加的趨勢,並不像題目中說的沒有了,不知道提該問題的朋友是在何方?估計和我們生活環境不一樣。

金蟬,我們都知道,每年到了夏季,農村很多朋友都會去摸它,能用來賣錢,也能留著自己吃,含有高蛋白,我記得我鄰居,每年都會摸很多,然後存起來,到了冬天再吃,還記得去年過年時,我們都在炸一些年貨,他家再炸金蟬,只能說佩服(估計用金蟬待客的做法不多吧)。

金蟬一般情況下,從6月份就有了,不過數量還不是很多,到了7月份8月份是它的高峰期,隨後8月底9月份開始慢慢變少,再往後就不多見了,冬天是見不到的,然後等著明年繼續這樣的輪迴。如果說具體一點,6月份到8月份之間,金蟬從土中鑽出,高峰期在7月份大概有20多天,而金蟬在蛻皮變成知了之後,知了會開始產卵,產卵的高峰期比金蟬出土的高峰期,要往後延長一段時間,大概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9月份10月份,產卵呈下降的趨勢,直至結束,再往後,天氣變冷,不適合它的生長,基本所有的都衰竭死亡,等待著下一年繼續重複這樣的生存繁殖,這就是它一生的輪迴。

所以,關於金蟬進入伏天就沒有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大家可以關注下,進入伏天以後,小樹林裡的人會比往常還多,因為天氣熱了,大家吃過晚飯,出去能涼快涼快,還能消化消化,順便能賺一些錢,一舉多得,不過這裡小幫手也提醒一下晚上摸金蟬的朋友,首先小朋友不能單獨去,其次,夏天雨水多,不清楚路況有積水的地方,不要輕易過去,最後,夏天也是蛇(或者是其他有害的動物)出沒較多的時候,一定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綜上所述,入伏後金蟬就沒有的說法是錯誤的,關於此,你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來討論。


農民的小幫手




首先金蟬並不是入伏就沒有了,應該說是數量減少了,過了成蟲出現的高峰期,最遲出現的時間可能各個地方不一樣,記得我們河南這裡八九月份,樹上還會有知了在樹上叫個不停!


知了也叫金蟬,知了猴,爬蚱,杜拉猴,爬叉,節流猴。全國各個都有分佈,每個地方的叫法也不盡相同,在我們河南北部知了猴也叫馬知了猴。油炸知了猴,是我國特有的一道傳統美食。經過油炸過後,肉質酥脆,滿口飄香,讓人慾罷不能。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知了的一生特別短暫,破土而出,蛻殼過後,在這世界只能呆上七天左右。所以一直在樹上拼命的,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彷彿在告訴我們這世界它曾經來過。但是大多數知了猴,還沒來得及蛻殼銳變化為金蟬,就已經化為人們的下酒菜了。


金蟬一般進了中伏,也就是八月上旬,就會出的很少,直至消失,我想是和天氣,雨水有關吧!因為一般那個時候雨季已經過了,土地不再鬆軟潮溼,它就不能破土而出了!



蟬的一生遵從了生命的輪迴,也告訴了我們,萬物皆受大自然的安排,該什麼季節出現,到了季節就會出現,該什麼季節消失,到了什麼季節就會消失。



賣柚子的小夥子


知了又叫蟬,知了猴就是蟬的蟬蛹 蛻去皮就成了會飛會叫的蟬。

因為知了猴美味又營養,成了讓人十分喜愛的美味佳餚。每到入夏,知了猴爬出泥土開始蛻皮時,人們就抓緊時間捉知了猴。此時的知了猴爬在樹上一動不動,趁著夜色很容易捉到的。

可惜的是,知了猴出現的時候是短暫的,入伏就沒有了。這讓喜愛吃知了猴的人很傷心了,為什麼入伏就沒有了呢?

這都是大自然安排好了的吧!無論是動物和植物都有固有的生長規律,按照節令繁衍生息,什麼時候該怎麼辦都有固定的時間,比如候鳥的遷移,魚的迴游,某些食草動物也會遷移。當時間到了,會一致行動,萬死不辭。昆蟲也是一樣的,產卵孵化,成長作蛹到蛻皮,都有固有的生物種在安排,而且環境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安排。為了適應環境,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似乎有誰都設計好了。

知了猴也是一樣啊!都是體內的生物種在安排,到了出土的時候,都會集中出土的。雖然在地下因為攝取營養有所不同,發育有早有遲,但時間不會相隔太久,就集中在那些天的。

入伏以後,氣候炎熱少雨,如果沒有雨水,知了猴難以爬出土層。而且乾燥高溫不利於蛻皮,蛻皮不暢就變不成真正的知了了。

所以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為了讓知了猴能成功蛻變,不能選在入伏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