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思维与教练思维的区别,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拐卖儿童的

在自媒体时代,发表评论似乎特别容易。但是,由于基本事实掌握得不全面,且没有受过严格的思维训练,很多评论并没有意义,只是在渲泻一种情绪,表达某种立场,逞一时之快,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好处,还让自己陷入抱怨与愤怒的境地。

评论家思维与教练思维的区别,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拐卖儿童的

现在,网络(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热点话题,大家争相转载、讨论。有的话题甚至是周期性地出现,俗称“月经贴”。

生活教练与评论家就不同了,他是要解决问题的。面对一个问题,生活教练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办法解决它。为此,生活教练要调研,要思考,要研究,要制定方案,要辅助实施,最后再评价效果,持续改进。而且,这个方案最好是用技术手段来解决,用客观的、物质的东西来解决,而尽量少用人的自觉性、道德等不甚可靠的东西。

因为我以前是做医院管理咨询的,就举个医院里的例子吧。医源病的一大根源是医院内部的感染,而要防止感染,医护人员勤洗手非常重要。如果是一个评论家,你就会整天说洗手很重要,你们一定要洗手,否则就会出问题。而生活教练(或咨询师)就会考察为什么不洗手,洗手存在哪些问题,然后设计一个洗手七步法,引进新的消毒隔离措施,制定落实的制度,监督、考核。

评论家思维与教练思维的区别,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拐卖儿童的

在生活教练(或咨询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除了从思想观念上、制度规范上下工夫之外,对物质与技术层面更是重视,比如洗水池的数量与设计、消毒液的数量与摆放。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工作的方法。人是靠不住的,制度也是有局限的,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不了现实中复杂的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打拐。

最近几年,打击贩卖儿童成为人们谈论上的热点,电影《亲爱的》、《失孤》就是讲的这一社会现象。有一阵子,朋友圈上突然传出一张图,一根蜡烛还有一个小孩子的头像,配文大意是抓住人贩子立即执行死刑。很多人在转发,并表示支持。

评论家思维与教练思维的区别,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拐卖儿童的

我不是研究犯罪问题的专家,不想去分析或批驳这种类论调。只想说,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是心智浅薄化的表现,靠刑罚来打击犯罪是最愚蠢的傻瓜都能想出来的办法,也是最偷懒的办法。如果死刑真有用,那么世界早就没有犯罪这回事了。什么问题都需要综合治理,需要生活教练思维。

说到打击贩卖儿童,你首先要分析它的土壤与诱因在哪里。有人买才有人卖,然后才有人去抢小孩、偷小孩。为什么会有人买?一是生不出来,二是不敢生。因此,我的综合治理措施就是这样的:

1、大力发展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让那些不孕不育的夫妇成为“人之父母”。毕竟,买来的孩子不如自己的孩子好。必要时,政府对贫困的不孕不育夫妇提供经济支援,让他们能够受益于这种技术。

其实这个技术挺成熟了,关键是要把这项技术向基层推广,并降低费用。买小孩的多是农村的。

2、适度放开计划生育。买小孩子的,基本是买的男孩。放开二胎之后,拐卖小孩现象肯定会大大减少。

3、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买个男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养儿防老,不过说实话现在养儿真的不能养老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如果让老百姓相信自己能够老有所养,也不会去偷男孩的。

4、哪怕是上面三个问题都解决了,有的家庭还是生不出来但又非常想养个孩子,怎么办呢?

评论家思维与教练思维的区别,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拐卖儿童的

这时候可以建立一个“婴儿抚养权转移制度”,由民间团队运行,受政府监管。这个话可能有些刺耳,但社会就是有这种需求,而且民间一直也在做,即“过继”。有女性意外怀孕但不想堕胎,或者出生有缺陷自己不想养的,或者还有别的原因想丢弃,这些婴儿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转让其抚养权。

丢失孩子是人生的大痛,骨肉分离是人伦惨剧。我们都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在没有办法百分百杜绝这种现象时,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它的危害。如果真要对人贩子见一个杀一个,那么被伤害最大的还是无辜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