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史——中國珍珠的歷史足跡(二)

珍珠養殖及形成

我國是採捕、利用珍珠和發明珍珠養殖法最早的國家之一。春秋時代的《書經》中, 已有關於珍珠的記載,隨後在《爾雅》、《說文》及《本草綱目》等著作中都提到古人拿珍珠做裝飾品和藥用的記載。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漢代,已開始在我國廣東沿海的合浦、海南、濂江,北海等地採集珍珠。明朝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合浦採珠已達最盛時期, 年產珍珠二萬八千兩,曾有珍珠城之稱,目前合浦珍珠在歐洲市場仍相當馳名。人工 養殖珍珠早在宋代龐元英的《文昌雜錄》 (公元1083年)中就有記載,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到人工養殖珍珠方法,後來日本和其他國家也相繼養殖。南宋用鉛和銀製的“小佛象” 插入河蚌外套膜之間,養殖成了“佛象珍 珠”。同時,在民間還流傳著有關珍珠的神 話故事和用珍珠的署名,如合浦還珠,珍珠貝、珍珠魚等。

珍珠史——中國珍珠的歷史足跡(二)

十三世紀,我國佛象珍珠傳入了歐洲, 轟動全世界,引起了各國學者研究。1761年, 著名的生物學家林奈發明了有柄珍珠,1894年,日本開始養殖半圓珍珠,1907年養殖全圓珍珠成功。以 後,日本珍珠養殖業迅速發展,1939年產珠11噸,到1962年 年產68噸之多,佔世界第一位。珍珠養殖在我國雖然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但是在舊社會得不到重視,水產事業奄奄一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積累的寶貴經驗幾乎失傳。

解放後,我國淡水珍珠養殖事業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淡水無核珍珠產量和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近年珍珠產量已佔世界第一位,我國由一個珍珠進口國變成了珍珠出口國,而且開展了淡水有核珍珠,彩色珍珠和夜明珠等科學試驗,並已獲得成功。珍珠分天然珍珠和養殖珍珠兩大類。天然珍珠即自然形成的珍珠;通過人工插核或細胞移殖,人工養殖而形成的珍珠,稱養殖珍珠。人工養殖珍珠又可分有核珍珠和無核珍珠。在移植細胞小片的同時還插入貝殼質珍珠核,使細胞小片分泌的珍珠質 沉積在核面上而育成正圓形的珍珠,叫有核珍珠。只用細胞 小片接種而形成的珍珠叫無核珍珠。根據不同種類母貝採得的珍珠,又可分為本莊珍珠、蝶貝珍珠、三角帆蚌珠等。按照母貝珍珠形成的不同部位又可 分為遊離珍珠和附殼珍珠。附於貝殼上、呈半球形的珍珠稱 附殼珍珠,它的特點是個大、光澤好,但質量差。按照成珠 時間長短和光澤,又可分為老光珠、新光珠、白光珠等。

珍珠史——中國珍珠的歷史足跡(二)

遊離珍珠還可以分為:

囊珠:這是在外套膜周圍邊緣組織所形成的珍珠, 形狀有圓形、不定形,體積大,色澤、質量良好。

鉸合珠:產於母貝的鉸合部前後耳狀附近的外套膜 中,或者與此連接的組織中,光澤和質量良好,但珠粒小, 形狀不定。

腹珠:產於外套膜的中部,即內臟部和內臟部範圍 內,珍珠小,形狀不定,光澤和質量都差。

皿珠:產於閉殼肌的表面或其周圍,形狀不定,光 澤差,不能作裝飾品。

珍珠依大小不同,又可分為細釐珠、釐珠、小珠、中珠、 大珠五種。

簡言之,珍珠為圓珠形或近於半珠形,大小不等。表面有玉白色、黃白色、粉紅色等各種色彩。珠表平滑、半透明,具 有珍珠所特有的美麗光澤,俗稱珠光。質堅硬而重,破開斷 面呈層紋狀。用火燒有爆裂聲。無臭,味鹹。

珍珠史——中國珍珠的歷史足跡(二)

關於珍珠在蚌體內形成的原因,由十六世紀中葉到現 在,有許多學者進行過研究,大致歸納為三種說法:在外套膜和珍珠層之間,寄生了一種小蟲或是竄入 了一粒沙子,使蚌受到刺激,或陷入外套膜結締組織中,於 是蚌就大量地分泌珍珠質,把這個小蟲或沙子包在裡面,層 復一層包被起來即形成珍珠。由這種原因形成的珍珠是以異物為核的,稱為有核珍珠。由於外套膜病變而致。外套膜上皮細胞的一部分分 離下來,陷入結締組織裡面形成珍珠渙,珍珠襄細胞分泌珍 珠質,層復一層地包被有機質形成珍珠。這種珍珠由於沒有異物為核,稱為無核珍珠。外套膜外表皮細胞由於受到外來刺激(受傷)後,受刺激表皮細胞發生病理變化,同時陷入結締組織中產生異常增殖,所形成的珍珠也是無核的,稱無核珍珠。現在人工養殖的珍珠,就是根據上述自然珍珠形成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從河蚌的外套膜上剪下外套膜外表皮的 一個小片,插入其他河鮮的外套膜結締組織中,養殖一定時 期後形成珍珠囊產生珍珠。這樣形成的為無核珍珠。人工養 殖珍珠也可將外套膜外表皮製成的小片和核一道插入其他河 蚌的結締組織中,這樣形成的珍珠為有核珍珠。

珍珠史——中國珍珠的歷史足跡(二)

海水珍珠根據生長地域,一般分為南洋珍珠、大溪地珍珠、中國海水珍珠和日本海水珍珠,而世界上95%左右的淡水珍珠都產自中國,因此一般淡水珍珠也被人稱為中國淡水珍珠。

海水珍珠與淡水珍珠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產量上比較:海水珍珠的產量稀少,一般一個貝體只可以孕育1-2顆海水珍珠,並且貝體的死亡率相對較高,淡水珍珠蚌一般可以孕育30-40顆珍珠,但是一般質量不太好,一般100顆淡水珍珠裡面只能挑出1、2顆比較完美的。由於海水珍珠的產量稀缺性也直接導致了海水珍珠的價值更高。

極具高品相的海水珍珠項鍊,形狀非常正圓,光澤透露出水潤質感,靈性生輝。

珍珠史——中國珍珠的歷史足跡(二)

外觀上比較:

(1)形狀:海水珍珠由於是有核養殖,一般形狀為正圓形的多,淡水珍珠的形狀各異,有扁圓、饅頭、橢圓、近圓、異形等等,正圓的相對較少。

(2)光澤:海水珍珠的光澤相對比較水潤強一點,淡水珍珠的光澤相對柔和一些。

(3)表皮:不論是海水珍珠或者是淡水珍珠,大部分都有天然的生長瑕疵,完美的極少。極微瑕或者是看上去幾乎無瑕的價值最高。

(4)規格:中國海水珍珠一般是8mm以下,日本海水珍珠由於養殖技術比較好,除了8mm以下,更大的也有8-9mm的,至於更大的海水珍珠,要數南洋珍珠和大溪地珍珠,一般都在9mm以上,達到14mm以上的更是彌足珍貴!

(5)顏色:一般淡水珍珠常見的天然色有白色、粉色和紫色三種,中國和日本海水珍珠主要以白色為主,至於南洋珍珠有高雅的純白色也有貴氣的金色,透綠透藍或是透銀灰的就是天然的大溪地珍珠才具有的顏色了。

淡水珍珠雖然和海水珍珠有區別,其實各有各的特點,每個品種的珍珠都有好壞,並不能以偏概全說哪個品種的珍珠是最好的。

  • 愛珠寶的你,快來真庫吧。

平臺所發佈的圖文部分源於網絡,圖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平臺使用的非原創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本平臺聯繫,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


珍珠史——中國珍珠的歷史足跡(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