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挖河挖出來的,越王的寶貝竟出土於楚墓

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挖河挖出來的,越王的寶貝竟出土於楚墓

圖:越王勾踐劍

1965年秋天,湖北江陵的老百姓正在緊鑼密鼓的修建漳河水庫,在距楚國別都紀南城故址七公里處,意外的發現了一座楚國人的古墓。600多件文物中有一把銅劍。拔出銅劍毫無鏽跡,且寒光逼人!輕輕試之以紙,26張紙一劃即破!《戰國策·趙策》裡的“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足見其鋒利!

複雜的製作工藝,漂亮清晰的紋理,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此劍享有“天下第一劍”的美譽!

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挖河挖出來的,越王的寶貝竟出土於楚墓

圖:越王勾踐劍上的金銘文

這把劍的主人是誰?

此劍出土便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上有八個鑲金的銘文,“自作用劍”幾個字一致認同。“越王”後面的那兩個字,考古負責人方壯猷,認為是“邵滑”2字,郭沫若也對此表示贊同。金字研究專家唐蘭卻有另外看法。經過近三個多月的討論交流,各界公認八字銘文為:“越王鳩淺,自作用劍”。“鳩淺”,正是“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主角、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越王勾踐。這把寶劍就是“越王勾踐劍”,其剛柔並濟,堪稱中國古代青銅劍的巔峰之作。

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挖河挖出來的,越王的寶貝竟出土於楚墓

圖:越王勾踐劍上的菱形紋理

越王的劍為何出土於楚墓?

說法一:楚國滅掉越國,被楚國繳獲,併成了楚國貴族的隨葬品。說法二:楚越兩國聯姻,此劍就是越國的陪嫁品。

越王勾踐劍是誰鑄造的呢?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打敗越國,勾踐在吳國開始了為奴三年的生活,飽受凌辱。於是在被夫差放回國後開始了復仇計劃。為了時刻提醒自己勿忘當年恥,每天都要品嚐一下苦膽。管仲就曾說過兵器對於統一大業的重要性,歐冶子被勾踐的精神感動,為其打造了5把絕世青銅寶劍,分別為:勝邪、純鈞、湛盧、魚腸、巨闕。

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挖河挖出來的,越王的寶貝竟出土於楚墓

圖:歐冶子的五把寶劍

越王勾踐劍是不是五把中的一把呢?

五把寶劍有三長兩短一說,勝邪、純鈞、湛盧為長,長度如同越王勾踐劍。魚腸、巨闕為短劍。

長劍中湛盧名氣最大,而且吳楚兩國也因此劍引發一場大戰!在中國歷史上因為一把劍而引起戰爭的幾乎沒有,湛盧最終歸誰無法查證。湛盧最後來到南宋名將岳飛手中,岳飛死了以後湛盧徹底消失,越王勾踐劍出於戰國楚墓,所以湛盧就排除了。

《吳越春秋》記載吳王闔閭女兒滕玉死後,勝邪在滕玉的墓中,而越王勾踐劍在楚墓中,勝邪也排除了,如此一來,只剩下純鈞了。

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挖河挖出來的,越王的寶貝竟出土於楚墓

圖:鑄劍大師歐冶子

《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有一個門客,薛燭,當時著名的相劍大師,曾這樣描繪“純鈞”劍:“手振拂,揚其華,淬如芙蓉始出。觀其鈑,燦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巖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雖復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此一物。”並建議勾踐這是一把絕世寶劍,可遇而不可求,一定要永久珍藏。若是勾踐聽從了建議,估計此劍就在勾踐的墓葬中。但是越王勾踐的墓葬至今尚未發現所以也就無法判斷“純鈞”劍與越王勾踐劍的關係。

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挖河挖出來的,越王的寶貝竟出土於楚墓

圖:越王勾踐

但是無論如何,都不影響越王勾踐劍“天下第一劍”的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