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先哲李侗,這是理學名邦延平不可忽缺的名片

李侗是我們理學名邦延平不可忽缺的名片。我們不能忘記這位先師對成就理學名邦延平名聞遐邇的功績;我們也不該忘記這位造就大儒朱熹而嘔心瀝血的不凡功績。我們今天再重新認識先哲李侗,就是要學習他卓越的教育思想和超群的教學方式;就是要學習他為培養造就人才甘當人梯的奉獻精神;就是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潛心為學,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重新認識先哲李侗,這是理學名邦延平不可忽缺的名片

李侗,字願中,劍浦縣崇仁裡樟嵐村(今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下嵐村樟嵐自然村)人,從學羅從彥,世稱“延平先生”或“李延平”。

家學淵源

李侗之父李渙,官封正六品的上文散官。李侗在其父親的引領下,多次走訪了藏春私學,並在那裡結識了“二程”理學的“二傳手”羅從彥。後為考取功名他進入南劍州學堂學習,從而認識了吳儀的侄孫吳方慶及其父吳覯,他們在一起品茶飲酒,吟詩作句,求學問道,結下了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誼。吳覯看中了李侗,並將愛女嫁給他。李侗敬慕和欣賞楊時與羅從彥所得的“二程”理學的真諦。於南宋政和六年(1116年)前往南齋書院,拜先賢羅從彥為師。羅從彥是“二程”理學真傳弟子楊時的學生。

重新認識先哲李侗,這是理學名邦延平不可忽缺的名片

師 從 羅 從 彥

晚年,李侗收朱熹為學生,用其畢生精力和知識耐心教授朱熹,使之成就朱熹集理學之大成;從而使朱熹成為“二程”理學的四傳弟子。古人尊稱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為延平四賢。李侗的最大功績莫過於培養和成就了朱熹事業,可以說李侗對朱子理學的創立和發展起了重要的橋樑作用,正是由於李侗能慧眼識英才,耐心說服、引導、教誨朱熹,朱熹才得以逐步接受了“理一分殊”觀點,並將“太極”與“理一分殊”結合起來分析,從而發展了 “理一分殊”的哲學思想。

重新認識先哲李侗,這是理學名邦延平不可忽缺的名片

朱熹拜師

但是,大儒朱熹不是一開始就接受了“二程”理學觀點,這其中經歷了一個痛苦、曲折的思想轉變過程。這就不能不提及其老師李侗充滿智慧的教書育人才幹。在宋紹興五年(1135年)6歲的朱熹隨其父朱松由尤溪前往政和途中,路過延平時,第一次認識了父親朱松的學友李侗。在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將赴同安縣任主簿的朱熹第一次慕名到延平拜見李侗;這是一次非師生關係的會面。朱熹對李侗觀點似乎有些不屑,李侗識透朱熹的心態,用平和的語氣和循循善誘耐心勸導的方式委婉引導朱熹,繞著彎子勸說朱熹要熟讀孔孟聖賢書,並加以認真思考。

重新認識先哲李侗,這是理學名邦延平不可忽缺的名片

朱熹經過長時間的認真思索,加上本人反覆研讀李侗推薦的儒家聖賢書,終於接受了李侗的勸導。兩人坦誠交流中,朱熹被李侗的博學多才和人格魅力所吸引,決定暫時把自己多年潛心研究的禪學放一邊,專心研讀儒學和“二程“理學。並在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五月,朱熹給先賢李侗寄去的第一封研讀心得“問學書”。同年十月,第二次歷史性會面是在朱熹同安縣任職屆滿返鄉時。專程前往延平拜李侗為師,討教理學真諦。

李侗教育和引導朱熹思想轉變的過程,充分顯露出他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的才幹和素質。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我們在重新認識李侗的教育思想時,不由人不聯想到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題,這就更讓我們佩服李侗的教子有方,以德育人,言傳身教的教學方式。李侗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培養三個兒子成才。其中友直、友諒雙雙中進士,成為國之幹才;友聞也中武舉,且為人厚道,待人接物,不失其父風範。李侗諄諄教育其子和學生時,反覆強調學習儒學的道理還須“以身體之,以心驗之”。他說:“學問之道,不再多言,但默坐澄心,體認天理”。我們今天重溫先哲李侗的這些話語和他因人施教的授課方式,令人佩服之至。李侗教子和教學的實踐證明:教人必先教己。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只有良好家風和高尚品德的人,才能教育出好的子女和培養出好的學生。

李侗所生活的南宋朝代,內憂外患,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李侗受其恩師羅從彥的影響,遠離朝政,淡泊功名利祿,過著低調的田園生活。正如鄧迪所言,願中“如冰壺秋月,瑩徹無暇,非吾曹所及。”

重新認識先哲李侗,這是理學名邦延平不可忽缺的名片

滄海桑田,先哲李侗所經歷過的時代背景,已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李侗追求完美,淡泊名利的高風亮節,以及他不朽的教書育人的良好風範,將永彪史冊,昭彰後世。

李侗——理學名邦延平不可忽缺的名片!他不僅是延平人民的驕傲,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引為自豪的傑出的領軍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