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对东亚病夫说不的大侠

如果说要评选最令中国人感到愤慨的词语,东亚病夫这四个字一定会高票入选,这是近代中国百年苦难屈辱史的写照,值得每个中国人铭刻于骨。

今天要说的人是一位大侠,一位对东亚病夫说不的大侠,他就是霍元甲。

对于霍元甲,国人自然十分熟悉,这主要得益于数量众多的影视作品和书籍,1983年,大陆引入第一部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当时的火爆程度用万城空巷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也广为传唱。

一位对东亚病夫说不的大侠

黄元申让这个经典的形象家喻户晓

此外,1995年的《精武门》(高雄饰演霍元甲),2001版电视剧《霍元甲》(赵文卓出演),06版电影《霍元甲》(李连杰出演)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霍元甲这个角色,这导致一方面使霍元甲给人留下为国为民反抗强敌的侠者形象,另一方面,真实的霍元甲又隐身于历史迷雾之中。

一位对东亚病夫说不的大侠

高雄版本的霍元甲虽然面容慈祥和善,但却具有强大的宗师气质

1869年1月19日,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霍恩第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霍家并不简单,作为武术世家,霍家“以拳鸣于时者七世矣”,七十二式霍家拳也叫“密宗拳”,但更为人熟知的叫法是“迷踪拳”,霍恩第是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常出入东北为客商当镖师,在当地颇有名望。

霍恩第给他刚出生的儿子取名霍元甲,字俊卿,霍恩第弟兄三人,共有十个儿子,在宗族中,霍元甲排行第四。

既然是武术世家,霍家子弟自然从小习练霍家拳,但霍元甲体质羸弱,不具备练武的潜质,霍恩第怕他毁害霍家声誉,禁止他习武,练武够强身健体,因体质羸弱而禁止霍元甲习武的说法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倔强的霍元甲踏上了偷学、偷练自家武艺迷踪拳的历程,他刻苦学习,武功进步很快,霍恩第得知后勃然大怒,再次严禁他习武,霍元甲不想放弃习武,只得与父亲约定自己绝不与任何人较量,绝不给霍家丢人。

转机很快到来。

1890年,一个武师来到小南河村切磋武艺,霍元甲的小弟霍元卿与之交手,竟然不是对方的对手,霍元卿是霍家子弟武功出类拔萃的一个,霍恩第看来人武艺高强,正准备亲自动手之际,霍元甲挺身而出与来人打成一处,霍元甲步步为营、拳拳生风。看准机会,霍元甲潜身上前,将来人抱起,扔出丈外。这一幕,令霍恩第及众师兄弟不胜惊讶,更令霍恩第刮目相看,从此对霍元甲倾囊相授,霍元甲很快称为迷踪拳的高手。

霍家在当地虽然颇有名望,但家境并不宽裕,习武之外,霍元甲时常需要挑柴进城卖钱以维持生计,1895年腊月,霍元甲像往常一样挑了一担柴火走几十里路去天津城卖,习武之人体魄强健,一般人只能挑一百五六十斤,霍元甲能挑三四百斤。

霍元甲刚到天津卫,就被一伙混混要“地皮钱”,霍元甲抽出扁担将他们打的落荒而逃,这一幕恰好被脚行掌柜冯老板看在眼里。他买下霍元甲柴禾,并请霍元甲接管脚行,晚清的脚行大部有黑恶势力把持,一些“脚行”的混混经常借此索取“保护费”,霍元甲接手脚行后,陆续取消了许多勒索老百姓的款项,霍元甲侠者气慨初现。

霍元甲很快丢掉了脚行的工作,幸运的是,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一个人,农劲荪,一个改变霍元甲命运的人。

一位对东亚病夫说不的大侠

农劲荪

农劲荪,名竹,字劲荪,满族人,农劲荪是个“官二代”,是当时天津怀庆(淮庆)药栈的掌柜,农劲荪自幼喜爱武术,结交霍元甲无可非议,但是实际情况却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农劲荪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在日本他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中国同盟会。

真实的情况是,农劲荪是奉孙中山之命在京津一带活动,以采购药材为掩护,结交革命志士,他见霍元甲生性刚直不阿,好打不平,见义勇为,且有爱国精神,又身怀绝技,正符合农劲荪网罗人才的标准,故交给霍元甲大掌柜一职,霍元甲在农劲荪的影响下,逐渐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激发起爱国之志,报国之心,可以说,之后霍元甲的种种义举都和农劲荪不无关系。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人也对霍元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就是王正谊,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很陌生,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江湖名号“大刀王五”。

一位对东亚病夫说不的大侠

大刀王五王正谊

王正谊1844年生人,比霍元甲大25岁,两人志趣相投,又都是习武之人,所以成了忘年交。

王正谊自小孤苦,因父亲早亡只得母亲相依为命,后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王五有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在大跃进时期被扔进了炼钢炉)。“大刀王五”一生行侠仗义,他在北京开创的源顺镖局,因为规范从业,收费合理,源顺镖局很快声名鹊起。

大刀王五更为人称颂的是他的爱国义举,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到清廷的贬斥,被革职戌边。王五出于义愤毅然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更为人称道的是他与谭嗣同的交往,谭嗣同喜爱武艺,与王五兄弟相称,二人的友谊非常深厚(戊戌变法期间,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

一位对东亚病夫说不的大侠

谭嗣同就义时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

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很快失败,谭嗣同为表白自己变法决心,醒悟大众,甘愿受捕,王五得知后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想救出谭嗣同,但谭嗣同死意已决: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的死对王五的触动是很大的,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和复仇,王五化身为一个坚定的复仇者,多次组织暗杀活动,反抗清廷成了人生最后几年唯一的事业。

很快,王五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1900年,义和团爆发,王五率众积极参加,攻打教堂,消灭洋人,满清政府派兵将顺源镖局团团围住,王五等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捕,后被枪杀于北京前门,终年56岁。

王五被杀后,头被悬挂在城门上,霍元甲得知消息,火速从天津赶来,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只身潜入城头,取下王五的头颅,与王五的尸身一起埋葬。目睹这一切的发生,好友王五的离去,霍元甲都有极大的内心震动,他开始考虑一些之前从未想过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国土,会被洋人肆意践踏?

霍元甲将跟随王五的脚步继续向前!

1901年,一个叫斯奇凡洛夫的俄国人来到天津,在戏院搭台卖艺,声称打遍天下无敌手,并辱骂中国人是东亚病夫,霍元甲当即带领徒弟刘振声来到戏院,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色厉内荏的俄国人不敢比武,只好登报赔罪谢过,之后灰溜溜跑了,霍元甲声名鹊起。

八年后的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举行健美表演,并设擂台挑战中国人,霍元甲答应朋友农劲荪邀请赴上海比武,双方约定时间后,奥皮音爽约,并从此消失。

平心而论,当时频繁来中国表演的所谓“大力士”,其实大多是在本国混不下去的江湖艺人,弄几个假哑铃,铺两块假石板,所谓“天下无敌”,也只是招揽观众的一种手段而已,他们碰到职业武术家霍元甲,自然是不敢打的。

但是,这并不能否定霍元甲的决心和魄力,事实上,经过这两次的擂台比武,霍元甲的声望达到顶峰,这也为他实现更大的志愿—开办精武体育会提供了条件。

1910年6月,在农劲荪、陈其美等同仁协助下,上海“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成立,孙中山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的匾额送给霍元甲。

当时,霍家拳按规定是不传授给外姓的,但是霍元甲认为一个人强,是救不了中国的,只有一代中国人强,中国才有希望,开班授徒真正能施行他“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的信念。

可惜的是,这样的盛况并没有持续太久。

就在精武体育会成立之后一个月,霍元甲收到日本柔道队的挑战邀请,这一次,他和日本柔道队真刀真枪干上了。

首先出场的是他的徒弟刘振声(影视作品中陈真的原型),他连败5名日本柔道高手,最后逼得柔道队领队出场,霍元甲出于尊重,自然也出场了,接下来的情形据《精武本纪》记载:“日方图袭元甲,元甲反袭日方……乘势一推,竟跌日人于天阶中,不幸断其右手(骨折),虽无心伤害,终不免于不悦。

霍元甲获胜了,但悲剧也由此产生

根据现在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日本人见霍元甲有咳血病症,推荐给他治疗咳血的良药,霍元甲依照药方吃了两周后,咳血加重,不治身亡,后来通过化验得知,药里有毒。

2000年,新华社曾发过一篇专电,记录霍元甲后人开棺验尸,发现霍元甲遗骨全黑,化验后确实是中毒。

无论如何,霍元甲在他最鼎盛的年华,在他创办精武体育会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不幸离世,终年42岁。

他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文乃武”的精武精神代代不息地传承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