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怪誕,你所不知道的世界觀!

當我們說,“他已經成為了他不願意成為的人”,這句話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這種表述裡面起碼透露出了個人意志對於“成為什麼樣的人”具有強烈的主導權。可是事實如此嗎?或者說,“成為什麼人”和“不想成為什麼人”,這其中難道沒有偶然的成分嗎?

奇聞怪誕,你所不知道的世界觀!

由此試想,當你年老臨終前回顧自己的一生,說起人生遺憾,那或許並非真的就是你認定的遺憾——起碼在本文作者看來,彼時的自己和當下的自己,對於遺憾的認定是充滿博弈關係的:年輕時掙錢,是為了謀求精神上的更高需求,而擁有了相對財務自由的人才會有時間思考何為幸福的問題。

奇聞怪誕,你所不知道的世界觀!

臨終謬誤:人死前說出的遺憾最真嗎?

奇聞怪誕,你所不知道的世界觀!

人之將死,總會後悔自己沒多花點時間和家人共處、多出去旅遊、少操些心事,諸如此類。這些是老生常談,我從人生導師和唯靈論者口中都有所耳聞。報紙又把這些內容添油加醋。人們在晚餐桌上討論它。這一“憾事清單”的原作者是臨終關懷護士布羅妮·韋爾(Bronnie Ware),她曾列出以下最常見的幾件憾事:

1、我希望我當初有勇氣度過一段忠實於自己的人生,而非選擇他人期待我過的生活。

2、我希望我當初沒有那麼努力工作。

3、我希望我當初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4、我希望我當初沒跟朋友們斷了聯繫。

5、我希望我當初讓自己過得更幸福。

說得都挺好的。有點兒含糊其辭,但看起來確實是可靠的建議。那麼,問題在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