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氣爲何又成了掃墓的節日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重要節日,為什麼二十四節氣中清明會如此特殊呢?


清明節氣為何又成了掃墓的節日​首先這要從清明節氣的由來說起。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

清明節氣為何又成了掃墓的節日​傳說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於是寒食節成為了祭祖掃墓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氣為何又成了掃墓的節日​“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在春分後十五天,本為節氣名清明節期間本沒有祭祖掃墓的習俗,祭祖掃墓的習俗本屬於寒食節。但寒食節是在冬至後105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後來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了。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氣為何又成了掃墓的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棗餅、麥糕等冷食;

清明節氣為何又成了掃墓的節日清明節氣為何又成了掃墓的節日​​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