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固始:一張身份證背後的扶貧大愛

三農全媒體記者 丁浩

“么妹”,“大姐”!重慶市民許德芳看見即將走出火車站的妹妹許德惠大聲喊叫著,雖在河南省固始縣生活多年,許德惠鄉音依舊仍用重慶話叫著“大姐”。一出站,許德惠身體向前傾著想大步快速走向她的姐姐,奈何行動不便差點摔倒,幸好身旁有人反應迅速上前攙扶她。見面後,她們姐妹緊緊抱在一起,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親人終於在重慶老家團圓,難過的是這期間的思念之痛、尋親之苦,是無法一時能夠消逝的。這是許德惠失散近三十年後第一次回家鄉。

7月3日,記者獨家前往重慶報道河南固始縣貧困戶胡應強之妻許德惠回家鄉團圓並辦理身份證一事。

聽說記者來採訪,許德惠的重慶親人有說不完的話,似乎讓記者通過報道把他們的感激之情全部表達出來。

尤其是大姐許德芳深情地指著帶領許德惠前來重慶辦理身份證的固始縣委農辦副書記、副主任、駐祖師廟鎮劉樓村第一書記胡保全一再跟記者強調,沒有胡書記就沒有今天。

命途多舛流落他鄉數十載

出生於重慶市沙坪壩區的許德惠今年54歲,父親是重慶自來水廠的工人,母親也在重棉一廠上班,家庭條件優越。如果不是1歲時高燒患腦膜炎,導致精神時好時壞,許德惠也許接父親的班成為一名國企工人,在重慶結婚生子,過著市民般的生活。1985年,在她21歲時被人拐騙到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一戶李姓人家,育有一兒一女。當時家人四處尋找,通過不懈努力找到了許德惠並把她的兒子李雄帶回重慶撫養。到這個時候,許德惠應該回歸正常。可是命運偏偏又跟她開了個玩笑。許德惠又失散了!

河南固始:一張身份證背後的扶貧大愛

曾經的許德惠

河南固始:一張身份證背後的扶貧大愛

精準幫扶換新顏

據許德惠清醒時介紹,有時神志不清,她到處跑,1991年又流落到河北省嫁給一黃姓人家。黃姓婆婆剛開始讓她嫁給大兒子,過了一段又讓嫁給小兒子。“我是豬啊還是狗啊對婚姻這麼隨意?”許德惠向記者回憶道。自尊心極強的她,不甘受辱,極力反抗,到處尋找機會離開。1996年,許德惠流落固始縣祖師廟鎮境內,被51歲的劉樓村村民胡應強好心收留,兩人育有一雙兒女。至此,許德惠長期在固始縣生活。

精準扶貧結幫扶

精準扶貧全面鋪開後,成千上萬的貧困戶,成了各級黨員幹部精準幫扶聯繫的對象。2015年8月,固始縣委農辦副書記、副主任胡保全被派往固始縣祖師廟鎮劉樓村擔任第一書記。他在到戶走訪時發現,貧困戶胡應強家很特殊,住的還是牛棚土坯房,老伴是流落此地的外地人,患白內障雙眼看不清,一直沒有戶口,而且精神也不太正常。

“每當看到她衣衫襤褸,目光呆滯,時而落淚,我心裡很難受,能看出來她思鄉心切,我就下定決心要改變她,幫她找到親人”。胡保全告訴記者,將心比心每當給自己的小孩打電話不接時都很牽掛,她的家人這麼多年沒有見到她,不知道該有多想念。

據瞭解,成了幫扶戶後,胡保全積極幫助胡應強家申請危房改造、改善住房條件,如今,搖搖欲墜的土坯房換成了裝飾一新的三間磚混平房。通過精準扶貧,胡應強家每月有500元的護林員崗位收入。茶產業帶貧每年給他家2500元,另外還有政府獎勵他家的外出務工以獎代補資金3000元,胡應強家裡的生活變了個樣。胡保全在落實精準扶貧措施的同時,仍不忘幫助胡應強的老伴尋親,多次前往他家,耐心地與他的老伴溝通交流,盡力尋找其家鄉的信息。

得知情況後,固始縣委農辦、祖師廟鎮對胡應強家有了更多的關注,積極採取更多的幫扶措施讓他家脫貧致富,對尋親一事也極力支持。“我們不僅要讓貧困戶脫貧,生活感到富裕,也要讓他們精神上感到快樂”。固始縣委農辦主任胡灴亮表示。

河南固始:一張身份證背後的扶貧大愛

許德惠和胡應強以前居住的地方

河南固始:一張身份證背後的扶貧大愛

危房改造後的新居

多方打聽終認親

剛開始,胡應強的老伴對陌生人很有牴觸,胡保全去得多了就和她慢慢熟悉起來。一走進院門,她都能聽出是胡書記的腳步聲,胡應強向記者說道。“保全來啦”這是胡應強的老伴見到胡保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通過對家庭住址、家人姓名等信息多次反覆詢問,胡保全得知,胡應強的老伴家住重慶市沙坪壩區,大概叫“徐德惠”。

於是,胡保全找人給她拍了一段視頻傳給了在重慶市公安系統上班的一個固始老鄉那裡。通過重慶和固始兩地公安戶籍等多方面比對,查找,終於得知胡應強老伴的真實身份,實際為離散多年的重慶市民許德惠,1964年12月17日出生,家住重慶市沙坪壩區漢渝路。

5月22日,劉樓村用當地特有的禮儀放鞭炮歡迎從重慶來認親的許德惠家人。許德惠的大姐許德芳以及她在四川富順縣生育的兩個子女李雄兄妹搭乘高鐵,不遠千里來劉樓村認親。“剛開始,接到我們派出所的電話,簡直不敢相信妹妹能夠找到,本想做個DNA鑑定,但一看到那熟悉的面孔,聽到那富有重慶特色的鄉音,妹妹回首往事時的歷歷在目,斷定就是我的親妹妹”,許德芳告訴記者。

當天,胡應強家時而歡聲笑語時而淚流滿面。胡應強給自己的兒子起名胡安川,女兒起名叫胡川玉就是為了讓他們不要忘記他們的母親來自四川(以前重慶屬四川省管轄)。對於胡安川兩兄妹來說他們又多了個哥哥姐姐和這麼多親戚,有說不完的話怎能不讓他們高興。而對於李雄兄妹來說,他們跟這麼多年沒有見面的母親相認有太多的苦和淚。一家人其樂融融,胡應強家的小院熱鬧非凡起來,鄰居們爭先恐後來看望,縣農辦和鎮裡領導也來了,送去關愛和慰問並安排許德芳一行吃飯住宿。

認親完畢,許德芳帶領親人向胡保全送上了錦旗“真情解難 情繫民眾”表示感謝。許德芳高興地說:“父母在世的時候,家人一直尋找妹妹,可以說父母是帶著遺憾走的,如今遇上黨的扶貧政策,遇上了第一書記胡保全,也只有胡書記能夠坐下來,真誠傾聽妹妹的呼求,把尋親當回事,才圓了我們全家人的夢。”

千里赴渝得“身份”

許德惠的親人找到了。可還有一件棘手的事擺在了胡保全的面前。由於許德惠患白內障,雙目失明,腿腳也有毛病,只能每天躺在床上度日。胡保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想帶她去做手術,可是許德惠沒有身份證,享受不了貧困戶的醫保待遇。帶她去重慶辦理身份證又成了胡保全急需辦的事。

河南固始:一張身份證背後的扶貧大愛

由於許德惠行走困難,胡保全揹著她進出火車站

河南固始:一張身份證背後的扶貧大愛

許德惠在重慶正在辦理身份證

怎樣出行?怎樣讓重慶當地能夠快速辦理?胡保全徹夜難眠。開車路程遙遠,不熟悉路況,極不安全,只能坐火車,胡保全告訴記者。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讓鎮、村開了證明,又通過熟人找到了固始火車站的站長說明情況,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許德惠在沒有身份證的前提下買到了去重慶的火車票。胡保全帶領胡應強和許德惠於7月3日登上了前往重慶的火車。

於是,才出現了開頭許德芳和親人在重慶火車站迎接許德惠一行人的一幕。

7月4日,重慶上空還飄著小雨,一下火車,胡保全就帶領許德惠直奔派出所,簡單交流,說明事由,亮出第一書記身份和證明後,當地派出所大力配合,社區民警放棄中午休息時間錄口供,解凍信息,拍身份證照,很快許德惠就辦理好了身份證。

7月5日,許德芳三姐妹帶領許德惠夫婦走親訪友並還特意去祭奠他們的父母表達團圓的喜悅之情。

稍事休息一天,7月7日,胡保全帶領許德惠夫婦踏上了回程的火車。記者全程參與接送站、辦理身份證過程,深深感受到當今扶貧幹部真情為民情懷。由於許德惠生患疾病,行走困難,進出火車站地上地下樓梯時均由胡保全揹著。

對於許德惠的前半生來說,她是不幸的,從小的遭遇和顛沛流離,無論誰聽到他的故事、看到她的樣子都會唏噓不已。然而,來到固始、碰到胡保全、趕上好時代好政策,她又是幸運的,是黨的精準扶貧政策,是黨的好乾部,讓許德惠精神好了起來、家庭富裕起來,自己回到闊別近三十年的家鄉與親人相聚……更為重要的是,她終於有了“身份”,成為了一箇中國公民!

也許,對於常人來說,擁有一張身份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對於我們已知的還有未知的許德惠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相信,在黨的扶貧政策的持續推進下,在千千萬個胡保全們的優秀基層幹部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下,在不久的將來,許德惠們都會走上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河南固始:一張身份證背後的扶貧大愛

親人團圓 合影留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