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就是單單爲了給人觀看?它的真正用途你知道嗎?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建立於唐朝繁盛的時期,花費了約九十年的時間建成,矗立在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的東岸,大渡河、青衣江、岷江都匯流於此,水流湍急。佛像高71米,面向峨眉,神情嚴肅,雙手扶膝,端坐江邊,靜靜地看著江面。他不僅是中國最大的石刻佛像,還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高的一尊古代流傳下來的雕像。

樂山大佛的修築,印證了唐朝時期佛教盛行,佛像體態豐盈,也印證了唐朝“以胖為美”的特點。佛像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為歷史研究做出了貢獻。千百年間,大佛飽受風雨侵蝕,無論是保護,還是維修都是一筆不曉得數目,而且建造時工期很久,那麼古人為何要雕刻這麼一尊巨大的佛像呢?如果僅僅是為了宗教信仰為什麼不在寺廟裡雕刻呢?

其實大佛的修建除了供人們朝拜禮佛,還有平息水患,減少災難的原因。凌雲山地處三江交匯的地區,水勢兇猛,曾經有過不少的沉船事故,給百姓們帶來了不少災難。凌雲寺的主持通海法師就想修築大佛,一方面祈求佛祖庇佑,憑藉佛力鎮水免災,一方面希望利用開鑿大佛的山石填入三江交匯的地方,改變江水的流向和水勢,從而降低危險率。


因為樂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樂山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後面,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為雨水侵蝕。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摺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