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佈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6月,汽車產銷1405.77萬輛和1406.65萬輛,同比增長4.15%和5.57%。產量增速有所減緩,銷量增速小幅提升,產銷增速略高於協會年初預期。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隨著中汽協上半年銷量數據的發佈,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啦。每到此時,都不得不面臨著來自靈魂的質問:年初立的Flag,到現在實現了多少?時間就是這樣匆匆流去,回顧過去的上半年,汽車圈可謂是風起雲湧。為此“汽扯扒談”將為您奉上年中盤點系列報道,而第一篇就是上半年的熱點大事件,寶能收購觀致、大眾CEO下課、進口關稅下調、恆大許家印入局造車等,每一個熱點事件都備受關注!

1月

寶能入主觀致

1月9日,觀致汽車的外方母公司量子公司發佈公告稱,寶能集團以66.3億元收購了觀致51%的股份。觀致汽車的股東結構調整為:寶能持股51%;奇瑞持股25%,量子公司持股24%。至此,持續了半年之久的傳聞終於塵埃落定。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點評:事實上,寶能入主觀致之後,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從觀致汽車官方獲悉,企業今年1-6月累計銷售30,524輛,同比2017年上半年增長412%,創歷史新高。可以說,寶能的到來,救活了觀致。這也再一次證明,沒錢做啥都不行,做車就更不行。

2月

吉利收購戴姆勒股份

在今年農曆新年前,吉利舒服哥大概準備購點年貨,又開啟了“買買買”模式,前段時間剛入股馬來的寶騰汽車,這次手又伸向了戴姆勒集團。並正式宣佈收購戴姆勒9.69%股份,成為了戴姆勒最大的單一股東。“買沃爾沃、買奔馳,還不是圖個吉利?”的名句誕生。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點評:用李書福的話說,收購戴姆勒,是希望與戴姆勒討論新能源方面的合作。但問題是,在中國早已經和比亞迪合資成立騰勢、與北汽合作也展開新能源合作的戴姆勒,是否與吉利展開新能源的合作,恐怕還有待考察。

3月

中美貿易戰開打

3月22日,特朗普正式簽署備忘錄,表示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很快,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迅速做出了反應。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徵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由此中美貿易戰拉開序幕。在這場持久的交戰中,對於傳統汽車產業的影響在所難免。一方面隨著關稅的提高,汽車的零配件也會隨之水漲船高,整車的生產成本勢必會增加,另一方面,美系車在華的發展也會因此受到牽連,眾多美系進口車的價格也會受此影響。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點評:如今,中國市場在全球汽車市場中已經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美系三大車企的全球銷量也越來越離不開中國市場的支持。此次特朗普掀起的中美貿易戰,無疑會對美系汽車品牌在華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奔馳失控狂奔,但真相是...

3月14日晚,連霍高速上一輛奔馳車在設置定速巡航模式後,車輛“失控”,無法取消定速巡航也無法剎車。車主宣稱持續以時速120公里狂奔一小時。在此期間,河南高速交警進行緊急處置,包括清空收費站的三個通道等,避免了事故的發生。最開始這是令人唏噓的真實版“生死時速”故事。事後,這起“奔馳失控門”引來大量的爭議。半個汽車圈都被攪進來,韓寒等名人也發言質疑車主的說法。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鑑定結果直到5月26日終於真相大白,“失控奔馳車”事件的車主薛先生公佈了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司法鑑定意見書的部分內容,意見書認定:車輛制動系統工作正常,無故障,巡航系統工作正常,無故障,綜合認定2018年3月14日車輛在連霍高速相關路段行駛過程中不存在失控情況。

點評:經過判定,該名奔馳司機是“戲精”本人,奔馳可告到他傾家蕩產!

4月

大眾CEO穆倫“下臺”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點評:有外媒分析,穆倫的出局是保時捷-皮耶希家族的代表Wolfgang Porsche與Hans Michel Piëch和大眾監事會主席潘師(Hans Dieter Pötsch)一手策劃的。但是這並非對穆倫工作能力的不認可,而是大眾集團要徹底轉型,他只能是犧牲品。

5月

進口車關稅下調

5月22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正式對外發布的關於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的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此消息一出,立馬刷爆了汽車從業者的朋友圈,也贏得了普通消費者的喝彩聲。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點評:相比與國產車,一輛進口車除了需繳納消費稅與增值稅外,還需額外繳納進口關稅。這一次關稅下調,將直接影響到進口車的售價。考慮到消費稅隨排量不同而有所差別,這一次關稅下調10%,將會給進口車輛帶來6%-10%的價格降幅。而簡單來說就是:過去價格越貴的進口車,現在買就會越便宜(PS:美國車除外,原因大家都懂得)。以指導價269.00-480.00萬的賓利-添越來說,降稅後,起售價為228.65-408.00萬元,分分鐘省下一輛寶馬5系的錢。話說,我缺的是買寶馬5系的錢嗎,我缺的是買賓利的錢。

6月

菲亞特、克萊斯勒或退出中國市場

6月1日,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宣佈了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業務計劃,其中根本就沒有提及針對菲亞特、克萊斯勒的未來規劃。加上菲亞特在華銷售慘淡,業內盛傳菲亞特品牌將第二次退出中國市場。其實,無論退出與否,菲亞特目前在中國市場上都沒有多少存在感。數據顯示,菲亞特品牌汽車2018年前4個月銷量僅為90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點評:說菲亞特徹底退出中國市場或許有點太誇張,但國產的車型肯定是不會再推出了,以後,菲亞特將會變成一個更為小眾的汽車品牌,你也只能買進口的菲亞特了。

鈴木退市,下一個會是誰?

相比菲亞特、克萊斯勒或退出中國市場,鈴木退市似乎成為了鐵板釘釘的事兒了。6月15日,北汽昌河網站首頁發佈《關於原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的公告》。公告顯示,鈴木將正式從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昌河鈴木”)中完全撤資。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點評:鈴木為何退市呢?其實還是銷量不好。2017年,長安鈴木總銷量86513臺。雖然從銷量看,比鈴木混的更慘的車企有很多。但作為一個合資品牌來說,長安鈴木所有車型一年的銷量可能還趕不上大眾單車型一個季度的銷量。由於銷量的頹勢,利潤自然也無法得到保障。並且作為鈴木來說,當前的主力車型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國內市場。曾經的小型車之王,也難逃當下退市的命運。

恆大入主FF,網友:買房送車?

傳聞已久的中國恆大投資法拉第未來一事終於實錘。6月25日,恆大宣佈,以67.467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從而獲得45%的Smart King公司股份。這意味著,恆大將用130億人民幣投資賈躍亭手中的重要資產FF汽車,當然,其中有一個關鍵的對賭條件,FF必須在明年一季度實現量產,這對FF來說並不容易。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點評:儘管外界對FF可能並不看好,但有了恆大接盤,對於FF和賈躍亭而言,也算是有了喘息的機會。但是,賈躍亭要想“翻身”,還面臨兩個難題,能否按照計劃實現電動車量產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國內的信任破產問題。

奧迪入股上汽大眾

2018年上半年汽車圈“大事件”回顧|年中盤點

點評:回想上汽大眾和奧迪的愛情,可謂是一波三折。2016年11月,上汽發佈提示性公告稱,其與大眾汽車簽署了《在中國製造和銷售奧迪品牌產品,銷售奧迪品牌進口汽車,並提供相關移動服務的合作框架協議》諒解備忘錄。但是在一汽奧迪經銷商強烈的反對下,上汽奧迪不得不“斬斷情緣”,暫時放棄對方。但是,和大多數美好的愛情一樣,有情人總能終成眷屬。於是,一年半之後,奧迪入股上汽大眾,這1%的股份,意味著上汽大眾在法律程序上已經可以生產並懸掛“上汽奧迪”標識的車型了。

寫在最後

上半年的汽車圈的事件其實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細數了。但最後還有一件事需要提醒大家,那就是2018都已經過半了,既然年初的“牛都吹了”,多少還是要有個小成果的。所以在接下來的半年裡,希望各位小夥伴們能夠多多努力,不說真能完成年初的“宏偉志願”,但也要比上半年進步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