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會來嗎?

網上曾經流行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一定是有人在為您負重前行,過去的歷史記錄下了每十年左右一次金融危機的痕跡,現在十年週期窗口又來了,各國紛紛做起了高築牆、廣儲糧的事情。

川普一邊減稅,呼籲造就更多就業,要讓美製造業雄起,一邊又挽起袖子似乎又準備要和全世界開打貿易戰,保護國內企業,然後輔之以加息,目的就一個讓全世界的資金迴流美國,支撐美國經濟持續向好。

2018,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會來嗎?

而我們呢,去年先是嚴控房地產,控制流動性,然後用萬億外匯儲備保住匯率,嚴控外幣兌換額度,然後叫停了ICO,關掉了比特幣交易所,把資金能出去的地方基本都鎖死了。

然後實施金融大監管,反覆強調降槓桿,降低系統性性風險,以前不在監管之內的表外業務全部納入監管之內,寶能被處罰,安邦被接管,總之一句話“敵軍還有5秒到達戰場,請做好準備”,頗有一幅戰前準備的樣子。

似乎一場沒有硝煙的資金爭奪戰,即將在全球上演,只有爭奪到越多資金的一方才能堅持的越久,而這本來就是一場消耗戰。

古代打架先是看誰人多,接著就是看誰武器厲害,而到現在大國之間在沒有發生絕對的技術領先之前,很難發生直接的戰爭。既然不能從肉體上打敗你,那就從靈魂上打敗你。

2018,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會來嗎?

大家知道前蘇聯是怎麼解體的嘛?大家知道日本失去的20年是為什麼嗎?背後全是金融戰,盧布暴跌貶值,近乎崩潰;日元暴跌貶值,到現在都爬不起來,背後多少人的血汗財富瞬間蒸發。

金融戰兵不血刃,但比兵器打人更疼。而我們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房地產泡沫巨大,像極了當年的日本。大家不要以為那些所謂十年一次大金融危機都是危言聳聽。

98年的東南亞經濟危機,發生的香港金融保衛戰,到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只有那些經歷過的人才更懂得敬畏市場,這一次究竟該誰了,能不能躲過,現在沒人知道。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各國大家都在積極處理風險因子,都在想盡一切辦法來降低風險。

2018,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會來嗎?

我們降槓桿:金融機構降槓桿、居民降槓桿,貨幣政策收緊,都在為可能到來的風險做好一切能做的準備,現在能做的都是先把城牆加厚、加高,至少在風險來的時候我們可以躲一躲。

我是很相信週期理論的,每個週期都是一個因果,前面貨幣寬鬆時候種下的因,是時候也要結個果。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國家都無限的超發貨幣,總需要犧牲一個人來成全其它人。

有人會說,那既然我們知道金融危機可能會來,那我們提前把它找出來,扼殺掉就沒事了,房地產有泡沫那就幹掉,股市有泡沫那就跌唄。只能說這種想法太天真,每個國家一堆智囊能人,他們比我們聰明百倍,如果真的像我們想象的這麼容易,就不會有金融危機了。

金融危機的真正觸發因子往往就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能看到地方其實都不是風險。這也就是最近高層一直要把銀行表外業務也納進來監管,把能監管的地方都監管起來的原因,這些都是防禦政策,像安邦保險那麼龐大體系的空殼金融帝國,不知道還有多少?

2018,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會來嗎?

該來的總歸是要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越是老人家越比較信命的原因,無論你這一生怎麼算計,有些東西總歸不是人為能控制的,要不然保險公司也不會有意外險,意外之所以叫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天災而非人禍,所以總結起來就是命。

而真正能誘發大風險的肯定是我們監管不到位的地方,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可能藏在互聯網背後某個角落了,可能藏在最新的科技區塊鏈技術裡,誰知道呢,準備好過冬吧,進攻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是時候防禦了。謹記切勿在改防禦的季節進攻,這就像在冬天打獵一樣不適時宜,順應季節,順應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