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读书笔记,深度开发所学知识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通过做读书笔记,实现了极有价值的输出。

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超过1500种书,并写下札记。写出《朱元璋传》的历史学家吴晗,研究明史几十年,积累了一万多张、三大抽屉的资料卡片。

而2017年出版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毛姆的读书笔记。

学会做笔记,不但能记录读书的收获,还能深度开发我们从书中学来的知识,为输出打下基础。

然而,像我这样的阅读初学者面临的问题是,明知要做笔记,却无从下手。

我们应当在笔记中写什么?哪些词句段落值得摘抄?如何根据摘抄内容,写出自己的评价和思考?怎样让笔记在输出中发挥作用?

这些问题,在奥野宣之所著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都有非常细致的解答。

学会做读书笔记,深度开发所学知识

奥野宣之被称为“笔记本作家”,也是笔记法的受益者。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活用笔记,将繁杂的琐事梳理得井井有条,并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写了多本与笔记有关的书籍,是当之无愧的笔记专家。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指导人们用做笔记的方式,规划、梳理整个读书生活的实用手册。

书中详细介绍了只用一本笔记,结构化管理选书、购书、读书、活用四个步骤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做读书笔记,深度开发所学知识

01 选书和购书:掌握主动权

如果在买书前没有计划,走进书店才开始挑选,面对海量的图书和醒目的广告,常常一时冲动,买回自己并不想看的书。而用笔记管理选书和购书的过程,能充分调动主动性,买到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奥野宣之介绍的选书购书方法,总共分为五步:

1.收集书籍线索。在日常生活中,记录感兴趣的书评书摘中提到的书、喜欢的书里提到的书、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书等。

2.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在网上搜索是否有这些书在出售。

4.制作购书清单,写下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

5.把书买回家。

经过这样的过程,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为什么想读这本书,再根据读书的目的选择恰当的读书方法和时间,彻底掌握主动权。

02 读书:与书交流,重在体验

做读书笔记的前提是熟悉书本。作者建议读书分为三步:

1.通读。把有价值的书页折起一角。

2.重读。把折角的书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很有启发,再多折一个角。

3.标记。重读折了两个角的书页,在有价值的内容下面,用笔做标记。

标记的方法是:在一般重要的内容下画直线,在非常重要的内容下画波浪线,在关键词、关键句等上面画圆圈。

标记完成后,先写下日期、书名、作者名,再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完成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包含两个要素:摘抄和评论。

摘抄的是能让自己心动的语句,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评论就是读书时的主观感想,没有太多想法时,写下一句“真棒”也可以。

每句摘抄前画○,每句评论前画☆,以此来区分书中内容和自己的感想,方便日后使用。

这种做笔记的方法,能让我们习惯输出自己的观点,留下与书交流的证据。最初可能无法写出精彩的评论,但长期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改变。因为“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03 活用: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利用读书笔记输出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以下三个。

1.输出读书笔记的笔记

定期养成重读的习惯,在重读中,将新的感想和评论记录在笔记中,与从前的笔记相对照,就能看到时间和经验为自己带来的变化。

2.写书评

如果说读书是做菜,买书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备料,利用笔记写书评,考验的就是厨师炒菜的功夫了。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边参考读书笔记,一边整理思路,用新的语言和结构重述内容,就能形成一篇全新的书评。

这样的输出功夫做多了,在读书时,就会更清楚哪些内容应当摘抄,摘抄之后应当如何评论了。

3.解决实际困惑

如果你在犹豫要不要跳槽,会去和谁讨论?找朋友不如找专家,而书就是我们身边的专家。

在“职场规划”“职场选择”等主题下,找到三本有代表性的书,熟读并做笔记,然后分别就跳槽的问题,列出三位作者的观点和你的评论。

让三位专家和你一起讨论问题,直到困惑解决,得出结论。

学会做读书笔记,深度开发所学知识

跟随《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学会笔记法,与读书相关的事项都被有序串联,人和书的关系变得更紧密,从书中得到的知识,也能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

正如奥野宣之所说:“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笔记中所记下的,是我们读书生活的具体的场景和细微体会,是深度开发所学知识的思维轨迹。

没有一天建成的罗马,没有一天长成的大咖。雕塑自我、不懈精进的所有经历,都藏在你的笔记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