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科留學生爲什麼愛回國?胡適在美國收入只有錢學森十分之一

民國文科留學生為什麼愛回國?胡適在美國收入只有錢學森十分之一

民國時期,中國一共向世界派遣了將近十萬留學生,而且這將近十萬留學生裡選擇學成回國效力的佔了其中九成;根據1937年的清華留美同學錄統計,當時所載1152人中,學成回國者1131人,回國率高達98%以上。

為什麼有那麼多留學生選擇回國效力?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根據我的觀察,回國的留學生多以文科(政經史哲文)為主,而我們熟悉的民國時期科學家絕大多數並沒有選擇在1949年以前回國。

這是為什麼呢?

當然原因有很多,我這裡只是把其中一個經常被人忽略的原因說出來和大家探討一下。

我認為這和文理科在海外以及國內就業前景差距過大有關。

從庚子國變後,全體國人都認同了華夏已經落後於西方,要想不亡國滅種,必須努力學習西方這個觀點,而在這種觀點之下,當時留學生就業前景可以說是空前廣闊的。

民國文科留學生為什麼愛回國?胡適在美國收入只有錢學森十分之一

因為在二戰以前很長一段時間,美國是一個技術導向的國家,對學歷並沒有那麼看重,甚至和同樣技術導向德國相比,還更重視應用層面,比較輕視理論層面;1901—1930年這29年裡,全球一共產生了9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其中只有4名美國人。

而就算更重視理論的德國,一個文科博士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也不是那麼容易,後來納粹德國宣傳負責人戈培爾博士,他24歲就獲得了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但是他根本無法在德國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只能靠撰寫劇本為生。

而另一個比較好玩的統計數據顯示,由於1940年代以前美國大學在學術上並不出色,因此,美國在二戰前向歐洲派遣了大批留學生,而越是高知圈子,赴歐洲留學就越普遍。以全美大學教育教師協會22名教授會員為例,有10名教授會員有留學歐洲經歷,均獲得了博士學位。

也就是說,別說留學生,即使是美國人,為了在社會上獲得一個體面的工作都要遠赴歐洲“鍍金”;而華人在美國想在大學裡謀取一份文科類教職有多難?

民國文科留學生為什麼愛回國?胡適在美國收入只有錢學森十分之一

,這個名字相比大家都不陌生,是當代美國漢學研究領軍人物,可以說他對於西方,尤其是美國上層社會公正客觀看待近代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他的老師,被著名歷史學家楊聯升評價為“論明清史料史事,當為第一”的房兆楹、杜連喆夫婦,在美國一輩子沒能混上教職。

作為對比,1917年胡適博士學位還沒有拿到的時候,他已經收到了北京大學教授聘書,要知道當時北大已經是中華大地上排名前五的著名學府,其地位相當於美國的哈佛、耶魯。

既然我們說到了胡適,那麼我就順著胡適這個話題再多說幾句。

雖然當年民國有接近十萬青年出國留學,在美國的也有好幾萬人,但是要論在美國國內名氣最大的華人留學生代表,首推胡適;這不是因為胡適學問已經大到名動美利堅的地步(這不但不可能,而且在美國,學術圈是標準的小圈子),主要是因為二戰時期胡適作為民國駐美大使,經常到美國各地進行抗日演說(蔣介石對胡適作為大使,不天天盯著華盛頓要美援,而是到處演講非常不滿),因為經常演講自然就有了很高的曝光度,加之他又是美國大學培養出來的,美國老百姓因為國家自豪感緣故,難免會對胡適有更多關注,因此,在二戰結束後一段時間內,胡適可以說是中國在美國知名度最高的博士。

然而,即使胡適擁有那麼高的知名度,他本人的博士學歷也是實打實的,他也出身名校,當他決定二戰後留在美國謀生時,他能找到最好的一份工作只是區區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館長職務。

1949年,胡適與普林斯頓大學簽約兩年,正式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館長,年薪5200美元,而當時美國人均年收入是3210美元。

而兩年後,胡適合約到期,普林斯頓大學出於節約經費考慮,不願意繼續聘用胡適,於是改聘胡適擔任館長期間的助手童世剛為館長,年薪3480美元,剛剛高於美國平均線。

民國文科留學生為什麼愛回國?胡適在美國收入只有錢學森十分之一

與此同時,錢學森僅僅憑著加州理工擔任教授的教職,年薪就已經超過20000美元,這還不算他參與的一些政府項目所獲得的津貼,如果把教授年薪和這些津貼收入加在一塊,錢學森在1950年的收入超過了50000美元(有人統計,錢學森當時年收入達到了驚人的100000美元)。

這真是非常令人震驚的對比,作為當時在美國知名度最高的文科博士留學生,胡適幾乎不可能在美國獲得一份大學教職,只能去普林斯頓大學做圖書館館長,然而這已經是胡適能在美國找到最體面的工作了。

而錢學森絕不是當時留學美國的理科博士裡知名度最高的那個人,最多算是水平最高的之一。

這兩人從水平和知名度來講是不分伯仲的,然而兩人的年薪差距竟然有十倍。

我想,明白了這一點,大家應該更能理解為什麼民國時代那麼多文科留學生畢業後義無反顧的選擇回國了。

這裡我要補充一句,理科留學生們當時滯留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當時國內根本沒有他們施展的空間,而等到局勢平穩後,以錢學森為首的理科留學生們就義無反顧的選擇回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