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軍艦史(二十七):戰列艦 烏沙科夫級 硬著頭皮上戰場

至二十六節,我們已經介紹了IJN從沙俄海軍繳獲的6艘戰列艦,其中不乏剛剛下水的鷹號之類的當時先進戰列艦。今天我們將介紹總共8艘被IJN繳獲的剩餘兩艘如同雞肋的海防級戰列艦,或者乾脆說就是海防艦。因為她的各方面能力也只能作為海防艦來使用。

海軍上將烏沙科夫及(Admiral Ushakov-class),總共包括了3艘船,分別是烏沙科夫號、謝尼亞文號、阿普拉克辛號。當然請在前面或者後面加上海軍上將。這三艘船都是以沙俄第三太平洋艦隊的成員身份參加了支援遠東的日俄對馬海戰,其中烏沙科夫號是直接中了日本人的魚雷沉沒了,而後兩者在投降後成為了IJN的成員,因此本節只討論後兩者謝尼亞文號(Mishima,見島號,見島號)和阿普拉克辛號(Okinoshima,沖ノ島,衝之島號)。

先講下這個級別的綜合技術參數。極速16節,成員400人稍多,功率4,290千瓦,主炮254毫米3門或者4門,副炮4門120毫米火炮,續航3000海里左右。怎麼看這個級別只能是近海防護而不能做遠洋攻擊。另外,該級艦艇建造年代也是在189X年,早於對馬海戰10年左右,可以說和其他新型戰列艦相比是一個代差的存在,但是她依然屬於前無畏級戰列艦。

舊日本軍艦史(二十七):戰列艦 烏沙科夫級 硬著頭皮上戰場

舊日本軍艦 謝尼亞文號 1901

原本這個級別的3艘船都被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司令羅傑斯特溫斯基(名字太長,簡稱羅傑)排除在遠東增援的隊伍,因為正常來說這個級別的船不能勝任如此遠距離征戰。但是後來沙皇的一意孤行,硬是將以烏沙科夫級之類的老船弱船拼湊了一個第三太平洋艦隊去“支援”羅傑的第二太平洋艦隊。事實上,這個第三艦隊不但沒有起到增援效果,反而還成了第二艦隊的累贅,因為為了等待這個第三艦隊,第二艦隊等待了很長時間,對於部隊的士氣是個不小的干擾,再加上老舊艦隊的慢速和短續航,無疑又增加了額外的各種問題。

舊日本軍艦史(二十七):戰列艦 烏沙科夫級 硬著頭皮上戰場

舊日本軍艦 阿普拉克辛號 1902

Mishima,見島號,名字源於對馬海戰附近的山口縣的見島。Okinoshima,衝之島號,名字源於福岡宗像市的一座小島,這個小島也是離開對馬海戰現場不遠。兩船分別於1892和1894年就開始建造,1896年見島服役,而1988年衝之島號服役。見島由俄國聖彼得堡的Baltic Works建造,排水量小於4,500噸,衝之島由New Admiralty Works建造,該工廠也是位於聖彼得堡。兩船服役後加入俄波羅的海艦隊。對馬海戰的第二日,也就是1905年5月28日兩船被俘虜後,均被定義為二等海防艦,看來日本人還是比尼古拉二世沙皇思路清晰不少。兩者還都參加了一戰,例如對德國在青島的海軍基地的攻擊。由於噸位有限,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甚至都沒有影響到她們的存在,不過卻在1921年就被改為潛艇母艦,見島直到1935年被作為靶船,並於次年被擊沉。而衝之島則在1922年就被出售給了私人公司,並且作為紀念船紀念對馬海戰的勝利一直被保存到1939年,被一場暴風雨給破壞,隨之被拆除。

這小身板開到遠東的時候已經力不從心,還讓她們和以逸待勞的IJN打架,純粹是被逼著硬著頭皮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