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錯3件事,孩子長大變的很無能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為人父母沒有崗前培訓,沒有考試、複試,每個父母在育兒方面都是新手。睿智的父母懂得精神教育,而有些父母培養的孩子卻會懦弱無能。


父母做錯3件事,孩子長大變的很無能

一、討好型人格培養

討好型人格在生活中真的很吃力,而這種人格都是父母在無意識之間灌輸給孩子的。“你在不好好聽話,就把你送給別人了!”“你把飯不吃完,就別想去外面玩了。”“快睡覺,你再不睡就把你送給別人了!”無論處於哪個年代的人,類似的話我們多多少少都聽到過,這種威逼利誘的方式導致事件本身就失去了其本該存在的意義,比如吃飯會長高,睡覺能養精神等等。父母這種恐嚇、利誘式的教育,容易導致孩子屈從於這種威壓之下,從而學會討好家長。 孩子如果是有討好型人格,那麼功利性將會偏重,在以後的為人處事中得不到大家的尊重,而且會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而迷失自我。

二、無理性性格培養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必然有一個熊家長的存在。父母不講道理,培養能夠出來的孩子也大多蠻橫無理。霸道無理的父母會在無意識間向孩子灌輸自私意識,不為他人著想、沒有團隊意識,從而導致孩子太過自我。有的家長可能不覺得自己是個霸道無理的人,即使自身不無理,對孩子太過放縱的話,孩子也會養成無理性性格。經常說“TA還只是個孩子啊”的家長,最容易養成孩子傲慢無禮的性格。

三、極端性人格培養

孩子性格極端,要麼整天陰沉,要麼永遠輕浮,都是由於父母過度表揚或者過度否定造成的後果。有些家庭主張鼓勵式育兒,卻掌握不了孤立的尺度,無論什麼事都會鼓勵、都會表揚,從而導致孩子對自我認知出現偏差,養成浮躁的性格。另外一些家長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什麼事都會批評孩子。雖然這種家長本意是讓孩子戒驕戒躁,可是表達方式存在問題,從而導致孩子喪失信心。孩子具有極端性人格,主要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過於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