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大家都在用的區塊鏈錢包?

聊一聊大家都在用的區塊鏈錢包?

專員雖說已經跟大家聊了很多區塊鏈技術相關的事情了,不論上鍊上技術還是鏈下技術都有所涉及,鏈上技術以及包括了區塊鏈最基本的P2P網絡技術,共識技術,密碼學等等,鏈下技術的話其實也有涉及到鏈下交易,以及跨鏈相關的技術等等。

但是專員今天想跟大家來聊一下區塊鏈的配套設施,其實也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聊一聊大家都在用的區塊鏈錢包?

那就是我們都會在用的區塊鏈錢包,來聊一下區塊鏈錢包的相關技術。

專員先說一下身邊的一個案例

專員有一個同學,也算比較緊跟時代的發展,在很早的時候就買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但是就是一直放在交易所裡面,但是碰巧,剛好碰到了94,94之後很多垃圾交易所都關閉了,但是專員的同學一開始沒有在意,交易所給了deadline,要他去把幣轉出來,結果導致現在專員的同學,買的一些數字貨幣都再也找不回來了。

但是前段時間,專員的同學又想進場,但是她根本不懂技術,她跟專員說,他這次買了數字貨幣之後不想把幣放在交易所了,她想放在自己的錢包裡,能自己把控的那種,所以專員就跟他說叫他去自己搞個錢包,把幣提出來,這樣就不會被交易所坑了。但是專員跟她解釋了半天,她愣是沒懂區塊鏈錢包是個啥,在她的印象中,不是說,我去註冊個賬號,像去銀行開個戶一樣,把數字貨幣放進去不就好了嗎?而且可以有找回密碼的那種操作的。最後,在專員不斷的勸說之下,他還是自己去嘗試用一下IMtoken去了解一下了。

其實,通過這個事情,專員其實覺得,很多人在進入幣圈的同時,基本上是不瞭解數字貨幣,甚至說只是以為數字貨幣跟股票一樣,有跌有漲,有交易所讓我交易就夠了,也不會去想太多。但是,專員覺得吧,既然進入了這個圈子,還是要了解一點這個新興事物的有關特性的,不要過分依賴交易所,交易所畢竟也是一箇中心化的時候,專員個人也比較喜歡把一些專員看好的幣,提到錢包中,拿在自己手上。中心化的東西,還是容易會出問題,規避一些交易所被盜的風險。

話不多說,專員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跟大家傳遞一個思想就是說,我們在區塊鏈這個圈子裡,真的是要學會並且善於使用錢包。

1

為什麼呢?

在區塊鏈的世界當中,其實沒有所謂的用戶名以及密碼的概念,我們將這個已經抽象成一對公私鑰對,跟賬戶名密碼對應的其實就是說公鑰和私鑰(我們經常說的地址,是可以根據公鑰計算出來的,其實本質就是公鑰),而我們數字貨幣,其實就是與我們的公私鑰一一對應的。比如說在比特幣的UTXO模型中,每一個UTXO中都會有對應的地址,其實也就是公鑰,每次如果說我們想花費這個UTXO,我們都必須用對應的私鑰做一次簽名來花費,而這個簽名的動作,其實整個交易的封裝還有簽名的動作,其實都是錢包幫我們做的。

但是說,如果對應以太坊的賬戶模型的話,其實就是在以太坊的State信息中找出改地址(公鑰)對應數字貨幣的餘額,如果說有人想要動用裡面的餘額,就是需要用地址,也就是公鑰對應的私鑰來進行一層數字簽名,在轉賬之前,需要進行一些複製的驗籤,來證明這個錢就是你的。

當然,其實簡單的來說,專員覺得,區塊鏈錢包,其實就是一個特殊的區塊鏈的訪問客戶端,當然針對區塊鏈錢包,還有區別,類似於,冷錢包,熱錢包以及還有複雜一點的分層性確定錢包等等。

聊一聊大家都在用的區塊鏈錢包?

2

冷錢包

簡單的來說,其實就是網絡不能訪問到你存儲私鑰的位置,這類錢包往往依靠離線設備確保私鑰的安全。與之相反的其實就是熱錢包,就是互聯網能夠訪問你存儲私鑰的位置,這類錢包往往以在線錢包、交易平臺錢包等形式出現。熱錢包相對冷錢包來說安全性降低了很多。

文末

每種錢包都會每種錢包的優缺點,但是就是說,不論怎麼樣,錢包作為一個客戶端,是幫助我們與區塊鏈網絡連接的設備,他能幫我發送交易,但是我們切記要保管好我們的私鑰,雖說現在的分層性確定錢包能夠有助記詞等等的手段,但是備份才是王道。

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在評論區與專員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