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是李連杰30年前自導自演唯一的一部電影

原來這是李連杰30年前自導自演唯一的一部電影

網上一直傳言李連杰在籌拍遊戲同名微電影《九陰真經》,李連杰本人將擔任製片及導演,但是,其實李連杰30年前就當過一次導演,也是唯一的一次。那就是1988年上映的香港動作電影《中華英雄》。

原來這是李連杰30年前自導自演唯一的一部電影

該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後,身經百戰的退伍軍人小杰英勇反抗橫行霸道的駐華美軍士兵,為親人報仇、維護民族尊嚴的故事。(不是鄭伊健、舒淇和謝霆鋒主演的那部啦)。

原來這是李連杰30年前自導自演唯一的一部電影

原來這是李連杰30年前自導自演唯一的一部電影

原來這是李連杰30年前自導自演唯一的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裡李連杰沒有用替身,在拍電影過程中被打斷鼻樑骨,從高處跌落地面導致七根肋骨全斷,受傷十分嚴重。作為他的首部導演處女座,卻不料遭遇滑鐵盧,成為李連杰最不為人知的一部電影。

原來這是李連杰30年前自導自演唯一的一部電影

原來這是李連杰30年前自導自演唯一的一部電影

原來這是李連杰30年前自導自演唯一的一部電影

原來這是李連杰30年前自導自演唯一的一部電影

大家都認為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電影,但其實這部電影還有它的幕後故事:李連杰談《中華英雄》:

我很感謝在《南北少林》拍攝期間所發生的緊張情況,使我對這個社會變得有點憤世嫉俗,我對於拍片這件事感到非常的反感。事實上,我已經做了決定,要放棄電影事業。當電影公司聽到這個消息後,強烈地希望我能夠重新考慮,“假如你不喜歡這些劇本,你可以想一些自己的東西。”他們是這麼說的:“你想要導演一部自己的戲嗎?”

當時的我很年輕,對於這樣的提案我有二種想法,一個是,我看到了一個機會,可以去表達對這個社會的不滿,其二是,我能夠把我所遭遇過的一些不平等現象,透過電影的方式去呈現。簡單來說,這就是為什麼我接受這個機會去導演自己電影的原因。

當一名中國導演,你不能太過公開地描寫實際的不平等待遇。假如你這樣做了,你的電影很有可能會被審查或是被迫停工。所以我用不同的設定模式來掩飾這個故事的本意,這部電影的片名叫做《中華英雄》,也代表一個無名的士兵故事,在西方,它又叫做“Born to Defense”。這故事非常的單純,我現在告訴你,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這部片的設定地點是在山東青島,時間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的中國是國民黨帶領之下的戰勝國之一,我們與美國、英國、法國等同盟國家結盟。美國與中國的軍隊一同擊敗了日本人,並將他們逐出我們的土地,當中國軍隊與美國軍隊一起凱旋迴到青島的時候,政府熱心的忙著歡迎美國軍隊,並把他們當成英雄,然而,誰想到中國士兵與他們一樣也是蠃得勝利的軍人,卻覺得他們妨礙了進城的道路,並且禁止他們行走,就因為要封鎖這些道路來歡迎美國的軍隊凱旋歸來。中國軍隊的士兵們覺得很生氣:“你看,我在戰地裡為了我的國家人民出生入死,假如你們不歡迎我歸來,那就算了。我現在明白的知道:你們不讓我回到自己的家,就因為你們在等待其他的勝利軍隊歸來!?”事實上,兩個軍隊都是在互相扶持的情況下,才能在戰場上蠃得最後的勝利,來自於兩個國家的軍隊的士兵們都冒著生命的危險,看見他們的同伴們因此被殺害,可能也會為他們叫屈,然而在這些男人捍衛他們的祖國返家後,卻發現自己無法回到平常的生活,他們受到了輕視與忽略等更惡劣的事。但為了生存,他們必須要忍受更多的侮辱。而美國人在這種的情況裡是既非對也非錯,因為國際政府將他們視為英雄,而乎略了自己的軍人。所以,美國部隊就在這裡盡情的飲酒作樂、嫖妓,甚至結婚,就跟像大多數的士兵一樣。而中國士兵在這方面,卻必須看著他們的妻女去賣淫,而沒人有能力去阻止他們,這真的是個扭曲、墮落的社會。

很不幸地,這樣的悲劇依然發生在這個故事以及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中國。舉例而言,大約十年前,中國政府經營了所謂的“友誼商店”,專門販賣著一些奢華用品,拿著通行證的外國人可以到店裡購買任何他想要的東西。但另一方面,中國人卻無法取得許可進入商店,即使他有錢可以購買這些東西。我的想法是:為了什麼樣的神聖理由,這40年來都無法改變這樣的情況,如果這是我的國家,為什麼我被禁止進入商店去花我的血汗錢?為什麼我的政府有差別的對待自己的人民?除非你曾經經歷過這樣的一段時光,不然你可能無法瞭解這種無法無天的情形。這裡有兩種不同的貨幣,中國人用人民幣,而外國人用外匯證明。即使我是個中國公民,進入了外國人的領區,我也不能夠用錢購買任何我想要的東西,就因為我沒有這種特殊的文件。在這部電影裡,假如我很渴,我只能用人民幣買一罐中國汽水,然而來自香港的人就可以用外匯證明購買可口可樂。提醒你一點,我並不是因為我沒喝到可樂而生氣,我生氣是因為竟然有這種差別待遇。事實上,就因為我的國藉,所以我根本沒有選擇,也就因為我是中國人,我甚至沒有辦法享受這些吃吃喝喝的事情。當我得到這個機會要拍攝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時,我的意圖就是要利用歷史的一小部分來闡述當時的情形,去說明中國改變的還不夠,即使在50年的變革後,《南北少林》的明星吃的還是保麗龍飯盒,而同時間來自於香港的演員卻吃著特製的廣東菜,而我們還不能去碰這些東西。很多事情都是有問題的,整個社會都是充斥著偏差不正確的價值觀。

那年是1986年,我當時23歲。

我現在年紀比較大了,開始知道要如何在這種社會中生存,我對於這樣的情況不再有什麼特別激烈的情緒,只是因為當時年紀尚輕又血氣方剛的緣故。我想你們大概會說這是我這一生中首次去嘗試導演一部電影,這個世界也反映了我在這方面的挫敗,或許我並沒有沒把這個故事表達的非常的好,但我感受到這是有必要的表達,我對這個社會現狀的不滿,如何徇私外國人以及縱容他們無法無天的行為,而這個現象甚至存在於以後的幾年裡。正因為我當時十分的年輕,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藉由影片去揭發社會上的不法及不公平,以及讓觀眾察覺到這個社會正強烈的需要被改革。

無論觀眾在看我電影同時,是否能夠理解我所要表達的,是一個問題,而另一個問題就在於我的描述能力。我想提醒人們的是,我所要訴說的故事在當時的確是遭受到審查,我不能太公開我想傳達的,事實上,我試著將我的論點,以含蓄婉轉的方式來表達。

不過,最後的結果,我還是不認為自己是個成功的導演,因為我沒有辦法將我的想法完全的呈現,讓人們去認可我的想法或是瞭解我的看法。而我的描述功力也格外的不吸引觀眾的注意。我不覺得自己能成為一名好導演,決定不再擔任導演的職務,而是回到演戲的路上,好好的發揮。 (Jay Cheng 翻譯 Betty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