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先要學會做「八戒」!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是一門藝術,在人和人的交流過程中,掌握說話的方式方法,便能使溝通事半功倍。

不可否認,在這個世界上,“會說話”的人混得相對更好。聰明的人,知道該如何說話,也就是在說話上要做到這“八戒”。

真正聰明的人,先要學會做“八戒”!

一、戒大話

講到說大話的例子,我們都會想起一個成語“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位名將趙奢,他有個兒子叫趙括。趙括熟讀兵法,連他父親都辯不過他。長平之戰時,趙國派趙括接替廉頗,擔任趙國主帥,結果被秦國白起一戰打敗,坑殺趙國40萬大軍。

從此,“紙上談兵”成為了說大話的典型。在事情沒做成之前,先不要說太多,當你成功了,別人自然能看得到。事情還沒做,就開始大肆張揚,一旦沒做成,容易打自己的臉。

聰明人深知話別說太滿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從不說大話。

真正聰明的人,先要學會做“八戒”!

二、戒閒話

李嘉誠年輕的時候,在一家小餐館打工,雖然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服務員,但他總會關心餐館的管理問題。別的服務員就在背後說他閒話,經常議論他,說他好高騖遠,不自量力。

多年之後,李嘉誠成功了,記者問他在意別人說他的閒話嗎?他說不在乎。越說別人的閒話,說明自己越閒,越不思進取。真正的聰明人,不會去說閒話,只會埋頭做實事。

真正聰明的人,先要學會做“八戒”!

三、戒氣話

在高中時我們都學過一篇課文叫《鄭伯克段於鄢》,說的是鄭莊公的母親姜氏討厭他,而愛他的弟弟共叔段。後來姜氏跟共叔段造反,鄭莊公平定叛亂後,對他母親姜氏說了一句氣話:“不到黃泉,不相見!”過了一段時間,莊公有些後悔。臣子潁考叔出了一個建議說,“掘地道到黃泉就可以了。”於是鄭莊公派人挖了一個地道,在那和母親姜氏見面。母子二人見面後抱頭痛哭,從此言歸於好。

聰明的人懂得三思後行,不輕易被情緒掌控,說出傷人傷己的話來,也避免了事後後悔莫及。有些話,如果不知道該不該說,還是不說的好。

真正聰明的人,先要學會做“八戒”!

四、戒虛話

有一個富商過橋的時候,不小心掉入了水中。他不會游泳,正巧旁邊有船經過。他便對著船大喊:“救我,救我上來我給100兩銀子!”船伕救了他,富商卻只給了船伕10兩銀子。他說:“10兩銀子已經很多了,你難道還真想要100兩?”第二次,富商又掉進了河裡,旁邊的人也想救他,誰知上次的船伕說:“他這個人不守信用!”於是無人肯救,富商就淹死了。

一諾千金、商鞅立木,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承諾的重要性。所謂輕諾必寡信,一旦做出承諾,則一定要履行,如果自覺不能做到,便不該輕易許下承諾。否則影響個人名譽事小,嚴重還會威脅到生命。

真正聰明的人,先要學會做“八戒”!

五、戒多話

戰國時代有一位大家墨子,他有個學生叫子禽,有一次他問墨子:“老師,您認為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回答說:“你看那青蛙總是叫個不停,但沒有誰會去注意它們到底在叫些什麼。而雄雞,它只是在每天黎明的時候叫幾聲,但是人人都會注意到天要亮了。兩相對比,你以為多說話能有什麼好處呢?” 子禽聽了墨子的這番教誨,頻頻點頭稱是。

在生活中,精闢的見解才能受人歡迎,泛泛而談只能引來別人厭惡。

真正聰明的人,先要學會做“八戒”!

六、戒髒話

一個人如果整天髒話,那麼他的學識、才能即使再卓越,也不會被人尊重。當然,如果你能做到罵人都不帶髒字,那也是你的本事。

有一次,孔子看見自己的弟子宰予在白天睡覺,孔子氣得就罵:“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這兩句流傳千古,成為了罵人的經典語錄。

真正聰明的人,先要學會做“八戒”!

七、戒廢話

事情要挑關鍵的說,很多人遇到事就慌了手腳,想一下子把意思表達出來,結果越是慌越是說不出話來。所以,遇到特別緊急的情況,只需要和人家說清結果就行了,不可越說越亂,說了一大通,結果別人還是理解不了你到底想說什麼。

真正聰明的人,先要學會做“八戒”!

八、戒長話

長話要學會短說,聰明的人不會一天到晚在人家面前嘮叨個沒完沒了。要知道,你的話越長,就越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跟人交流時,要儘量簡明、扼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長話短說,才能夠讓別人願意聽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