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薩達姆?

種業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我看了很多關於薩達姆的書,基本沒一箇中國人說他好的。

有本書叫做三進巴格達,記載了錢其森大使在海灣戰爭前拜訪薩達姆,希望他懸崖勒馬,不要自取滅亡,也就是從科威特撤軍。

但薩達姆態度傲慢,根本不做理睬,會晤只是隨便敷衍。

大使事後說,具體話記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薩達姆被野心衝昏頭,不顧國家民族的死活,以卵擊石。

當時美國也希望中國能夠讓薩達姆撤出科威特,做了一些努力,最終還是開打。

要知道,當年蘇聯不知道比薩達姆強大多少倍了,古巴導彈危機還是蘇聯讓步。那不是赫魯曉夫沒膽量打仗,是要為本國人民負責,不能打沒有把握的仗。

海灣戰爭之後,薩達姆把伊拉克老百姓搞成什麼樣?

之後十幾年的制裁就不說了,剛剛打完仗什麼樣。

還是三進巴格達這本書中寫:

伊拉克境內一片荒蕪。一開始路況還算好,沒見到多少戰爭痕跡,但是過了大約500公里,我們便發現公路被破壞得很嚴重,大大小小的彈坑佈滿路面。我們的行車速度不得不減慢。一路上,我們碰到不少衣衫襤褸的孩子,成群結隊地跑過來乞求麵包,我們便將隨車攜帶的餅乾分給他們。那種情景長久地留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如果說使團的生活尚能用“困難”兩字形容,那麼當地百姓的生活只能說是“苦不堪言”。戰後,伊拉克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生產停滯,黑市猖獗,一些地方發生饑荒,出現瘟疫。汽油從一公升兩個第納爾,漲到150個第納爾。一般食品的價格上漲了兩百倍。保持復興黨統治和軍隊的生存與發展,是戰後薩達姆政權的首要關切。有限的生活物資首先用來滿足復興黨官員和軍隊的需要。

而百姓的生活物資極度匱乏。伊拉克政府採取緊急措施,限量供應口糧。根據配給制,每人每月可以得到八公斤麵粉、兩塊肥皂,嬰兒可以獲得一桶奶粉。牛奶根本沒有,雞蛋也不包括在定期供應之內。

在巴格達市中心的解放廣場和立交橋下,原先的中產階級和工薪階層紛紛出來擺地攤,變賣家中珍藏多年的寶貝。大街上店鋪照常開張,但是消費者寥寥無幾。我們從當地人那兒得知,科威特的商店和倉庫大都被伊軍搶劫一空,整車整車地拉回伊拉克。於是,巴格達一下子出現了來自美國、西歐和日本的高級電器、照相機、手錶甚至藥品,但能買得起的人畢竟是少數。


薩沙


薩達姆罪有應得!獨裁者都不會有好下場!

薩達姆死不足惜,薩達姆家族的“墳墓”是他自己和他的家族成員共同挖掘的,而伊拉克人民的命運應該受到全人類的充分同情,他們為薩達姆的獨裁統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為獨裁者買了單。

伊拉克擁有豐富的石油,如果有計劃的開採這些石油,並且使用得當的話,伊拉克人民本可過上令人羨慕的富裕生活,可伊拉克人民最大的不幸偏偏在於遭遇到了薩達姆這個無能暴君!

對內方面,薩達姆20歲時加入復興社會黨,專門負責執行暗殺任務,後來憑殺害其親妹夫而獲擢升;薩達姆在1979年上臺後隨即處決21名“叛國”高官,對私自擁有打字機、非法兌換外幣、偷竊等小罪,全部處以極刑;薩達姆僅僅懷疑表弟阿德南對己可能不忠,就派人制造飛機失事的假象將他幹掉;薩達姆的兩個女兒和女婿曾經逃亡至約旦,薩達姆出動妻子游說他們回國,承諾既往不咎,可是他們回國僅僅4天,薩達姆就迫不及待的以賣國罪將他們處死,一家40多口遭滅門;第一次海灣戰爭到第二次海灣戰爭之間的12年間,就有數十位伊拉克駐外大使級的高級外交官被迫“叛逃”,而他們被薩達姆押作人質而留在國內的家眷則被薩達姆屠殺殆盡!

薩達姆每年處死的所謂“政治犯”數以百計,對本國平民施虐更是家常便飯,有時更會“技癢”親自操刀,包括火燒活人、割下鼻子、四肢、乳房等器官;薩達姆不得人心,前前後後遭遇20多次政變,其採取極端殘忍的手段對付變節者,如1997年粉碎叛變之後,將100多名涉嫌軍官推到沙漠中活埋;對待不願意充當炮灰的伊拉克年輕人,他則會施以割耳朵、斬手腳、野狗分屍等酷刑;伊拉克的政府高層一開會基本上就跟薩達姆開家族會議沒有什麼區別。

對外方面,薩達姆1979年上臺,接手的並不是一個爛攤子,1980年初伊拉克人均年收入高達3600美元,該國醫療和教育幾乎免費,有工作的年輕人都可以輕鬆過上體面的生活,有房子甚至有汽車,遺憾的是,薩達姆很快將這一切毀掉,為了成為中東的霸主,薩達姆不好好發展經濟,上臺第二年就主動挑起戰爭入侵伊朗,挑起8年徒勞無益的兩伊戰爭,無數伊拉克大好青年成了冤魂,一時間巴格達街頭全是坐輪椅的青壯年,兩伊戰爭僅僅直接經濟損失至少2000億美元,伊拉克經濟倒退了30年;如此慘痛的教訓下,1988年停戰後僅僅消停了一年多,1990年又跑去入侵主權國家科威特,隨後遭到聯軍打擊,並受到聯合國制裁。

薩達姆從上臺到逃亡,一共執政了24年,可他帶給伊拉克人民什麼?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打仗,三分之二的時間遭受制裁,伊拉克人民苦不堪言,底層百姓擁有的只有輪椅擔架、缺醫少藥,人均壽命直線下降,嬰兒死亡率居高不下,制裁期間每個伊拉克人憑政府發放的供應卡每月可以購買7公斤麵粉、1公斤大米、1塊動物油脂(半公斤),還有少量的糖、茶葉及豆類,甚至還有洗衣粉、肥皂等基本生活用品,但是拿供應卡到指定供應點買的米、面,都是當地生產的糙米、黑麵。

除了這種定量以外,伊拉克人根本買不起任何食物,當時的伊拉克,軍人屬於待遇比較好的職業。一名外國大使館的伊拉克警衛,每月津貼摺合4美元!伊拉克的女人通常不出去工作的,這4美元必須養活全家老少。普通伊拉克人根本買不起其它食品,30個雞蛋是3500多迪納爾(約合2個多美元),1公斤牛羊肉也超過了3000迪納爾,1公斤西紅柿或黃瓜為500迪納爾。也就是說,一個衛兵1個月的薪水還不夠買2公斤肉或蛋或10公斤西紅柿或黃瓜!

更可怕的是,此時的伊拉克有高達60%的青壯年男人失業,也就是說,60%的男人連每月4美元都拿不到,伊拉克的底層民眾就不談了,連中產階級也迅速淪為貧民,一些伊拉克著名的學者、藝術家等社會名流家中也連續幾個月買不起一斤羊肉了。

可就是這樣的生活遭遇,很多逢美必反的網友還拿薩達姆時期的福利來諷刺現在的民主伊拉克,真是無知的可怕!

百姓們生活如此悽慘,薩達姆卻很有錢。2003年美軍打下巴格達後,發現薩達姆將大量美金胡亂存放:美軍4月22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處高檔居民區內有發現了1.12億美元的現鈔,這筆鉅額美元分別被藏匿在這一居民區的7個狗窩內和花園裡;4月18日,美軍曾在同一社區的4棟小屋內發現6.56億美元的現鈔。


伊拉克百姓現在的種種不幸,回頭看看就不難發現最早最早的起源就是因為薩達姆無端發動侵略戰爭,打了伊朗不算,又入侵科威特,引發國際社會反制,這才導致後來的一系列事件,最終變成今天現在這個局面,一切的一切都是薩達姆的錯!

薩達姆治國,全憑個人喜好,毫無長期規劃和理性,對內獨裁殘暴,對外擴張侵略,可對內對外又都做不好,薩達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阻礙本國曆史文明進程的絆腳石。2003年如果美軍不推翻薩達姆獨裁統治,任由薩達姆如此折騰,等薩達姆掛了,到時候還會讓兒子接班繼續折騰,繼續奴役伊拉克人民,幸好薩達姆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薩達姆驕橫暴戾,眾叛親離,上絞刑架屬於罪有應得,薩達姆獨裁統治宣告徹底終結是伊拉克人民的勝利,但伊拉克這個國家經過薩達姆家族24年來的折騰也幾乎到了破產的懸崖邊,伊拉克現在擺脫了“家天下”式獨裁統治,是走上了正途,但想要恢復到一個正常發展的國家,至少還需要幾十年、幾代人的努力,也就是說伊拉克人民還得繼續為薩達姆留下的歷史欠賬還債......


九維貓


我是歷史真相背後 我來回答

薩達姆極具戲劇性的一生也是備受爭議的一生,有人認為他是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也有人認為他是伊拉克的罪人:有人說,他是反美鬥士,有人認為他是殺人魔王……評價不一,站的立場也不一樣。但是,要客觀的評價薩達姆,以下幾點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薩達姆是獨裁者。這一點幾乎沒有爭議,薩達姆通過政變上臺,掌控伊拉克長達24年,伊拉克幾乎成了薩達姆王朝,無論從統治期限,還是統治手段來看,薩達姆那都是一個獨裁者,這一點毋庸置疑。


第二,薩達姆強大了伊拉克。伊拉克從獨立開始,一直是政變戰亂不斷,北方庫爾德人動亂,國內各部落之間爭權奪利。因此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國家。而薩達姆上臺後,團結國內,打擊分裂,使得國家凝聚在一起。而且收回西方控制的石油資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免費的醫療,教育,住房體系。同時發展軍事,使得國家在短期內國強民富,成為中東首屈一指的國家,受到中東國家以及世界的尊重。可以說薩達姆在的時期,是伊拉克最輝煌的時期。這一點也不可否認。

第三,薩達姆死後,伊拉克的確一文不值。很多人都說薩達姆是獨裁者,應該被推翻,這是民主的發展必然。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沒有薩達姆的伊拉克現狀。國家混戰不斷,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人控制局面:民族分裂已成定局,北方庫爾德人已經事實上獨立,國家面臨被肢解。而且國內居民貧困潦倒,民不聊生,難民遍地。而從國際地位來看,一落千丈,現在不光世界看不上伊拉克,就是中東鄰國都對伊拉克很鄙視,毫無國際地位可言,與薩達姆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薩達姆死後的伊拉克確實一文不值。

第四,薩達姆再差,那是伊拉克總統,但是卻被自己人殺死。薩達姆作為一國總統,卻備受欺凌,從被抓住被美國士兵壓在腳下,從在監獄任意欺凌,隨意虐待,從被審判,被誣陷,送上斷頭臺……極盡所能侮辱薩達姆,其實本質上還不是侮辱伊拉克人麼?但是伊拉克百姓卻被宣傳矇蔽,喊著自由民主的旗號,幫助西方一起推倒了薩達姆,殺死了薩達姆,但戰後,自由民主變成生靈塗炭。而薩達姆卻成為世界看不起伊拉克的根本,一個國家連自己總統受辱都能歡呼雀躍,那根本上就沒有希望沒有尊嚴。


歷史真相背後


薩達姆和卡扎菲一樣都想成為中東和阿拉伯地區的霸主,不過他有些自不量力最終被美國推翻。



1.伊拉克原來是中東地區非常富裕的國家。伊拉克通過出口石油使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高。1970年代幾乎伊拉克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汽車。



2.1979年薩達姆當選了伊拉克的總統,由於伊拉克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非常強。因此薩達姆尋求在中東地區稱霸。



3.而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伊朗人民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政府,因此遭到了美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制裁。當時伊朗也是非常富裕的國家,伊朗的軍事裝備全是美國進口的。伊朗也希望在中東地區稱霸。



4.美國不允許中東地區出現一個或兩個強國。這會成為美國控制中東地區的障礙。因此美國支持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對伊朗發動了兩伊戰爭。兩伊戰爭打了八年,雙方傷亡幾百萬人。這嚴重消耗了伊朗和伊拉克的國力。



5.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薩達姆依然希望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因此他又吞併了科威特。這就引發了第一次海灣戰爭。



6.薩達姆雖然是一個獨裁者。但是他卻維護了伊拉克國家的穩定。在他執政時期,伊拉克沒有恐怖事件發生,恐怖分子也不敢在薩達姆執政的伊拉克惹是生非。伊拉克人民雖然過的不富裕,但是他們得到了和平生活的環境。



7.2003年美國政府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從此伊拉克陷入了無休無止的戰亂之中。目前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自治區已經宣佈獨立。伊拉克將長期陷入分裂狀態。


杜達特洛夫斯基


是薩達姆讓伊拉克變得貧窮。薩達姆上臺前的伊拉克是個富裕的伊拉克,結果呢?政局穩定?哪個白痴講的。獨裁者殘暴統治政局再穩定有個屁用?百姓的日子怎麼樣你知道麼?兩伊戰爭讓伊拉克徹底荒廢,而這個戰爭就是伊拉克先挑起的。石油換食品到後來就是薩達姆換自己的豪華宮殿,美國人攻佔伊拉克的時候發現的美元現金動輒數億,薩達姆的兩個兒子用一百美元點雪茄玩,薩達姆自己的宮殿都是最奢華的西方貨裝修,你說百姓能怎麼樣?再差得統治者也不可能比他更差,再殘忍的暴君也不會比他更暴力。所以即便現在的伊拉克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正常的伊拉克百姓沒有人想回到那個恐怖的獨裁年代。可以這麼說薩達姆在伊拉克人心目當中的地位就相當於一個古代的帝王,而不是一個現代社會的一個國家的元首。薩達姆統治的政權是為他本人服務的而不是為了整個國家的公民,所以說在伊拉克人的眼中他是一個元首不假,但實際上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阻礙本國曆史文明進程的絆腳石。因此薩達姆被推翻是符合民意的,更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然而在我們國家卻擁有一大批薩粉,他們為薩達姆的倒臺而惋惜,甚至因他被處死如喪考妣。有人說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實際上這類人不是裝睡,而是壓根兒就沒睡醒,但願此類人不要看到本人的這篇回答,因為我實在不忍心打攪他們的奴才夢、太監夢!


無網不勝63274141


與人民生活貧困化相伴隨的是社會治安每況愈下,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城市和鄉村偷盜搶劫之風盛行,被盜物品小到電器,大到汽車,無所不包。有報道說,伊拉克兵匪、警匪串通作案現象嚴重,因怕報復,許多人遭了劫還不敢去報案。面對眾多不滿情緒,薩達姆想利用人民的反美情緒,藉機轉移矛盾,從而收到凝聚人心、鞏固政權的目的。

自1997年年底以來,薩達姆之所以頻頻向美國人叫板,向克林頓說“不”,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

其一,喚起國際社會的深切關注,以便儘早解除制裁。有人說,海灣戰爭把伊拉克一下子“推回到了中世紀”。據阿拉伯國家聯盟估算,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直接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以上,如果加上各種經濟損失,共計6000億美元。而戰後長達7年的經濟制裁對伊的打擊,則絲毫不亞於海灣戰爭的損失。1996年5月20日,伊拉克與聯合國簽署“石油換食品”的協議後,薩達姆備受鼓舞,他甚至把1997年定為解除對伊制裁年。不與美國對抗,美國也絕不放鬆對他們的壓力,與美國對峙,最壞的結果無非再次受到襲擊。與其束手就縛,還不如奮起反擊。於是,薩達姆開始強硬起來,並採取“邊緣抗爭”策略,即能頂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不到最後關頭絕不妥協。薩氏想以此危機喚起國際社會對伊拉克國內困境更深切的關注,以便儘早解除制裁。

其二,陷美國於被動、尷尬的境地。薩達姆在此次核查危機中所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出乎美國人的預料。在戰與和、進與退之間,克林頓政府顯得手忙腳亂,左右為難。美國有人撰文指出,薩達姆“在這場撲克遊戲中幾乎把所有的牌都抓在手中,他可以通過選擇怎樣打和以多快的速度打這些牌來控制這場危機的進程和方向”。薩達姆之所以敢和克林頓叫板,除迫於無奈以外,還由於他看關係。而美國現行的中東政策已遇到了越來越大的國際阻力,美國的西方盟友,除了英國之外,也少有應和之聲。

其三,暫緩國內危機,鞏固政權。伊拉克經濟目前正處於崩潰的邊緣,人民怨聲四起。其經濟形勢的惡劣可以從以下各方面突出反映出來:一是物價大幅度上漲,遠遠超出普通百姓的購買力。同海灣戰爭前比較,伊食品零售價格上漲4231倍。二是政府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伊第納爾大幅度貶值。原先伊第納爾同美元的官方匯率一直保持1第納爾=3.2美元的水平。但從1990年開始,第納爾同美元匯率一直下降,海灣戰爭以後,伊政府向市場投放了大約40億第納爾,到1996年1月匯率竟跌至3010: 1,狂跌近1萬倍。


總說裝甲


伊拉克在1950年代推翻王室統治之後,隨著石油財富的發展,雖然統治階層爭權奪利,但是伊拉克整個社會風貌是非常世俗化、經濟相對繁榮的,人民生活還是不錯的。

薩達姆1970年代開始逐步掌控伊拉克,在整個70年代,他的行政措施還是不錯的,收回石油主權,積極發展經濟,同時也擴展軍力,伊拉克一躍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興力量。如果好好經營下去,就憑藉世界前列的油氣資源和2000萬素質不錯的人口資源,伊拉克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強國指日可待。

薩達姆1979年正式成為伊拉克總統,從此開始一連串很“作死”的過程,挑起了兩伊戰爭(至少他先發動了進攻),8年戰爭把伊拉克數十年的積累打的精光,負債累累,隨後,他又入侵科威特,一場海灣戰爭再加上隨後十幾年的經濟制裁,讓伊拉克社會出現了巨大倒退。

隨著形勢的吃緊,薩達姆的統治也越來越從世俗化趨向宗教化,這從伊拉克女大學生近40年的服飾變化就能看出來,到了海灣戰爭後,薩達姆直接把真主至大的格言印到了國旗上。

如果薩達姆一直統治下去,隨著經濟的進一步惡化,薩達姆越來越像個集權的真主,國家體制進一步禁錮,人民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出路。

但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方式卻極其錯誤,隨著政治強人忽然倒下,伊拉克陷入了永無止境的教派衝突、黨派鬥爭、恐怖襲擊、反恐戰爭,國家重建遙遙無期,在廢墟中搖搖晃晃。

薩達姆對於伊拉克或許不是什麼美好的領導人,至少他能壓制國內矛盾,維持一個整體的大致穩定,但英美勢力的強勢介入,讓整個伊拉克社會陷入分裂。


雲中史記


不太好評價!

評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我們需要分不同的標準,這也是最科學最理性的評價方式。打個比方說,評價某個產品的好壞,如果你認為價格高的必定是好的,價格低的必定是不好的,那麼按照這個邏輯,只要某個商家把一個次品標價為100萬,那麼你會買嗎?你不會,因為你不是傻子,你知道這是商家的騙局。因此,只有當你綜合考慮各項標準時,價格才顯示出了意義,如果這個產品的確很好,質量好,體驗佳,你可能就會覺得標高價是理所應當了。反之,如果這個產品質量差,體驗差,你就會偏向於不值錢。

評價某個人,也是一樣的,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其所處的環境,同時還需要搞清楚事情的發生機制。當然了,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因為人們偏向於不客觀的結論,因為這樣可以逃避思考,所以越是極端的論點,就越容易得到共鳴。同時,在評價具體人物時,有些人偏向於使用單一標準,而不使用複雜標準,這與現實中對人的評價,也是極其類似的。

比如說,小A和小B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但是小A就是看不起小B,因為小B長得醜,而小A認為自己長得帥,那麼在小A眼中,小B比不上自己。然而,小B的資產卻是小A的10倍,但問題在於,小A忽略了小B的身價,直接看其臉色,甚至小A根本不知道小B的身價。那麼對於小A來說,他知道了小B比自己有錢,他是否會改變對於小B的看法?如果小A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他會認為長得醜無所謂,反正小B有錢,這是美中的不足。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也就意味著小A腦子裡的評價標準發生了變化,從這一刻起,他認為有錢的重要性要大於長得帥的重要性。可如果有一天,小B破產了,變成了窮光蛋,小A將再次認為小B比不上自己,因為他已經沒錢了,同時還長得醜。

我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當有人評價某個人物時,很多時候是根據這個人物具體處境的變化,同時也改變了他們自己的看法。如果薩達姆成功打敗了美國人,比如說在1990年擊敗了美國的聯軍,又在2003年挫敗了美國的入侵,請問很多人會如何評價薩達姆?當然了,很多人也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他們會著眼於某個認知,對某個觀念深信不疑,那就是“民主優於不民主”。持這樣觀點人,即便薩達姆打敗了美國人,同時讓伊拉克人過上了好日子,他們依然不會對薩達姆有任何好感,因為他們只認一種道理,那就是“民主優於不民主”。

反之,如果有人持有另類觀點,他們認為是否民主並不重要,只要伊拉克人過上了好日子,社會安定,市場繁榮,那麼就是好的。假使薩達姆實現了這一點,那麼他們對於薩達姆的評價將是非常高,與是否民主並沒有關係。如果綜合這兩種群體的觀念,薩達姆的處境的確很尷尬。因為薩達姆既不民主,也沒有打敗美國人,同時也沒有讓伊拉克人過上“好”日子。無論是支持薩達姆的人,還是反對薩達姆的人,都很難找到各自的證據。有人說薩達姆是“反美英雄”,可薩達姆曾經十分親美,甚至還被美國人扶持,這段歷史很難抹去。

最關鍵的在於,薩達姆沒有打敗美國人,而是被美國人給滅了。按照某些人“成王敗寇”的觀點,他們反而很認同美國人,這與是否民主依然無關,只與薩達姆是否成功有關。有人說薩達姆讓伊拉克人過上了好日子,然而薩達姆執政時期爆發了“兩伊戰爭”,又爆發了“海灣戰爭”,伊拉克人過得好像也並不“好”,這就使得這個論點存在問題。有些人只看到了1980年代之前的伊拉克,卻從沒有觀察過1990年之後的伊拉克,這種偏見自然是很難改變的,因為讓一個人改變自己的觀點,比登天還難。你很難說服一個堅信“民主優於不民主”的人,讓他去信服“是否民主並不重要”。

因此,薩達姆個人是十分複雜的,他很難同時滿足兩個群體的評價。總的來看,最主要的原因依然是薩達姆沒有成功,反而是被美國人送上了絞刑架。因為薩達姆更像是一個“機會主義者”,而“機會主義者”經常不討人喜歡,人們會對於這類人物極其苛刻。所以說,對於薩達姆,不太好評價。同樣,後人也不能否認美國的侵略罪行,這與薩達姆是否民主無關,只關乎美國政府的行為是否合乎道義。從結果來看,美國入侵伊拉克,實則是坑害了伊拉克人民。


圖維坦


薩達姆·侯賽因,伊拉克共和國第五任總統。出身農民家庭,幼時喪父,靠叔父撫養度日,或許因為是,伊拉克前總統貝克爾的外甥的關係吧?19歲的薩達姆,就投身政治運動,後來又進入開羅大學,接受過高等教育。21歲加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歷經磨難,久經沙場。1979年,登上伊拉克總統的寶座。


薩達姆一生充滿了傳奇。從逃亡到逃亡;從刺殺總統,到當了總統被刺殺;從青年時期,就立志反對獨裁,到當上總統就獨裁。可謂是百腸迴轉,跌宕起伏!而最令人深思的問題是,一個以反美滅猶為已任的薩達姆,是如何一步步,走進美國人精心設計的圈套,最後,導致一代阿拉伯沙漠之鷹墜落!

薩達姆所處的時代,正是中東風雲際會,世界大國勢力紛紛擾擾的攪局,各種民族矛盾層出不窮,不同的宗教信仰派別盤根錯節。伊拉克也不例外!

伊拉克國民雖然都是阿拉伯人,宗教信仰上大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卻分為三大宗派,占人口總數近60%的什葉派,占人口總數30%多的遜尼派,占人口總數10%的庫爾德人。薩達姆本人是遜尼派,國家的上層統治階級,也都是以遜尼派為主。所以,伊拉克國內宗教信仰矛盾,導致衝突不斷。


薩達姆上臺後,實行的獨裁統治,正是迎合了當時伊拉克國內的政治需要,緩和了因宗教信仰產生的矛盾。因此說,獨裁統治,不是個好東西;但亂世之秋,沒有獨裁者就不會有社會的穩定,就沒有百姓的安定生活。民主是個好東西,卻不是解決已經激化矛盾的法寶。靠民主能讓阿拉伯國家的酋長們,一起坐下來,好好說話,交出他們的權利,那就等太陽從西邊出來吧!

薩達姆通過鐵的手腕,把國家治理的還算過得去。但是,1979年中東另一個大國伊朗,發生了推翻巴列維國王,什葉派宗教領袖霍梅尼上臺的事件。這嚴重衝擊了美國的利益,也對伊拉克的遜尼派當權者們形同挑戰。美國人,怎能嚥下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伊朗青年包圍這口惡氣。於是,美國人祭出挑撥離間的法寶,“以伊制伊”,主動上門挑動薩達姆攻打伊朗。薩達姆正在為兩伊邊界衝突鬧心時,一看美國人主動上門幫忙,喜出望外,早把立志反美的夙願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雙方一拍即合。兩伊戰爭,這一打就是八年。

兩伊戰爭結束後,兩伊都落得個兩敗俱傷。伊拉克一算賬,戰爭損失至少在二千億美元以上。沒打敗伊朗,面子也有點過不去。薩達姆惱羞成怒,便想出了“緹內損失,緹外補”的陰招。在會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時,薩達姆和盤托出了,想要進攻鄰居科威特,理由是,他為遜尼派的阿拉伯人,付出的太多了,而同屬遜尼派的科威特,不但對他戰爭支持的錢太少,而且,還偷竊伊拉克地下埋藏的石油。美國人當場表示,對於阿拉伯兄弟之間的事物,美國不予表態。薩達姆利令智昏,以為得到了美國的默許,馬上派軍隊佔領了科威特。



當時美國眼見兩伊戰爭結束,很怕以“反美滅猶”為己任的伊拉克,壯大後難以控制,又有情報表明,伊拉克正在研究製造核武器。薩達姆又經常大放厥詞,威脅滅掉以色列。美國就暗地裡制訂了,攻打伊拉克的軍事計劃。正愁沒有藉口之時,薩達姆佔領了科威特。美國總統布什知道機會來了,豈能讓它錯過?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美國以正義之師的面孔,出現在伊拉克。

2003年12月13日,逃亡中的薩達姆被自己的警衛出賣,讓美軍抓捕歸案。2006年12月30日,被美國操縱的伊拉克當局絞死。



薩達姆,以“反美滅猶”為奮鬥目標。本以為可以耍美蘇二個大國於股掌之間,縱橫中東沙漠,沒想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子孫淚滿襟。

老薩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阿佩呀,看世界!給你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


阿佩呀


我,我,我,我寫的文章總是被歐米伽。所以,我只能簡單說說。我首先要說的是,對於薩達姆這樣的政治人物,幾十年後再評價。

為什麼要幾十年後再評價呢?因為現在的人們出於現實利益和眼光格局的限制,並不能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對政治人物做出理性的判斷。

薩達姆是什麼人?他不是文學家,而是政治人物。即使的文學家,也有針對他們的很多質疑。比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他是文學大師,又得了諾貝爾獎為中國文學爭了光。可是,針對莫言的爭議很多,很多中國人認為莫言的作品侮辱了中國,盡寫一些中國社會中落後的東西,而不是謳歌。有些人認為,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不但不是對中國文學的獎勵,莫言也沒有為中國爭光,而是外國人故意抹黑中國。有人說,你看啊,莫言都寫的什麼玩意?流氓往酒缸裡面尿尿,少年被折磨的用手拿燒紅的烙鐵,三妻四妾,爭風吃醋……為什麼不寫一下南京長江大橋呢?為什麼不寫一下祖國壯麗的河山呢?為什麼不寫一下深圳特區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呢?為什麼不寫一下楊利偉登上太空呢?為什麼不寫一下楊振寧姚期智改回中國國籍呢?

連文學都要被質疑的。而薩達姆不是文學家(當然,他出版過幾本詩集,還有一部小說,據說其文采還不錯,但不能說薩達姆是文學家,文學票友還差不多),他是一個政治人物。既然是政治人物,那麼他的爭議就更大的多了。要知道,文學家不能直接改造社會,政治家的能量比文學家要大很多倍,直接關係到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我認為,衡量一個政治人物的功過得失,要看以下幾點:

第一,有沒有提高社會生產力。

第二,有沒有改善國家安全。

第三,有沒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有沒有解放人民思想。

第五,有沒有領導先進的文化生活。

用以上五點來衡量,試看薩達姆,他做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